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4篇 |
免费 | 16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丛书文集 | 3篇 |
现状及发展 | 34篇 |
综合类 | 14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1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7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10篇 |
2011年 | 9篇 |
2010年 | 7篇 |
2009年 | 3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8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8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12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研究碘、硒、氟联用对小鼠肝脏和肾脏脂褐素含量的影响,让小鼠饮用加氟、加碘和加硒的溶液10周后,采用生化方法测定其肾脏和肝脏组织内脂褐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高氟能导致小鼠肝脏和肾脏内脂褐素含量显著上升(P<0.05);适当量的碘或碘硒联用可引起小鼠肝脏和肾脏脂褐素含量显著下降(P<0.05),而碘量过高则与氟产生协同毒性作用.结果提示,一定量的碘或碘硒联用可改善氟致肝脏和肾脏组织抗氧化能力的损伤.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去卵巢合并单侧输尿管结扎引起小鼠肾脏的病理变化及可能机制,选取C57BL/6J雌性小鼠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立对照组和模型组.手术3周后,取肾脏样本.使用HE,Masson’s Trichrome两种方法进行肾石蜡切片染色,通过RT-PCR技术检测肾纤维化相关因子TGF-β,CTGF,VEGF,fibronectin,炎症因子MCP-1,RANTES,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组分肾素(renin)、肾素受体(renin receptor)、血管紧张素原(AGT)的mRNA表达.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肾小球萎缩,肾小管腔隙体积增加、膨大,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模型组小鼠肾脏fibronectin,MCP-1,RANTES的mRNA表达都显著上调,RAS组分renin receptor的基因表达显著上调.研究表明,去卵巢合并单侧输尿管结扎通过上调肾脏肾素受体表达,诱发肾脏纤维化与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3.
用ATPase活性测试盒测定了尼罗罗非鱼鳃和肾中Na+-K+-ATPase活性在海、淡中的变化.从淡水到海水中,尼罗罗非鱼鳃和肾Na+-K+-ATPase活性分别增强了1.61倍和1.41倍;把尼罗罗非鱼由淡水直接放入海水,鳃中的Na+-K+-ATPase活性升高较剧烈,在前期(0.5 h)最高,在鱼即将死亡的后期(8 h)次之,在中期(3 h)较低;肾中Na+-K+-ATPase活性升高较缓慢,在前期较小,中期较高,后期最高.除了在淡水中,肾的Na+-K+-ATPase活性高于鳃外,在海水中以及海水的前期、中期和后期中,鳃的Na+-K+-ATPase活性都高于肾,与肾相比,鳃对肾盐协迫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4.
水蛭地龙注射液合大黄粉治疗慢性肾衰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6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水蛭地龙注射液的治疗,结果表明治疗纽优于对照组。结论:水蛭地龙注射液与大黄粉合用,即加强了尿毒物质从肠道排出,抑制了肾小管萎缩和纤维组织增生,明显改善了患者慢性肾衰竭症状,延迟了进入透析时间。 相似文献
15.
美国最近连续报道4例基因工程猪供给人的异种器官移植,这些进展打破了异种移植临床研究领域近30年的沉静。尤其是实验性的猪心脏移植取得初步成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异种移植面向未来的临床应用迈出了关键性一步。这4个案例,无论是创新精神、技术进步、审批流程,还是伦理学的同步跟进,都值得我国同行学习和借鉴。30年来,基因工程(GE)动物器官已经能在非人类灵长类动物(NHPs)模型中长时间存活。这些实验中,预存抗体、补体激活、凝血状态等机制参与的超急性排异反应基本上得到有效控制。异种移植已经达到临床应用的起跑点。然而,未来仍然有四大问题需要解决:免疫排斥、生物安全、跨种适配和伦理心理。本文简要概括临床异种移植百年来的主要进展,其困难程度可见一斑,但希望和探索从未终止。 相似文献
16.
RT—PCR检测草鱼呼肠孤病毒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草鱼呼肠孤病毒(Grass carp reovirus,GCRV)为草鱼出血病的病原.本实验根据GenBank中GCRV和其他水生呼肠孤病毒毒株的第六基因片段,在其保守区设计了一对GCRV特异性引物,建立了快速检测GCRV的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该PCR体系中,上下游引物的最适终浓度为120nmol/L,最适退火温度为52℃.PCR特异性试验表明:所设计的引物只能扩增GCRV的核酸,而不能扩增嗜水气单胞菌BSK-10、WSSV以及正常CIK细胞的DNA或RNA.敏感性试验表明,当GCRV的反转录模板稀释至5-7时,PCR结果还为阳性.用所建立的RT—PCR方法对5份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RT—PCR检测方法可靠且可行.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发病死亡的大熊猫肝脏、肾脏的器官病理学变化特点,本研究采用组织病理学、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对9例发病死亡的大熊猫肝脏和肾脏的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进行了系统观察。同时检测观察HBV和HEV抗原在大熊猫肝脏、肾脏组织内的分布定位。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9只大熊猫的肝脏和肾脏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病变。肝脏主要表现为淤血、水肿,严重的有出血变化。肝细胞普遍变性,散在单个性坏死或多发性局灶性坏死,个别出现大片坏死、淋巴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汇管区胆管增生、肝细胞萎缩、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含铁血黄素沉着等变化。肾脏主要表现为肾球囊扩张,肾小管上皮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肾小管内出现蛋白管型,间质程度不同的纤维化和程度不同的炎性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发现,9只大熊猫HBV和HEV的阳性检出率比较高,但各例肝肾组织内免疫组织化学阳性反应信号的强弱不尽相同。Mallory三色染色结果显示,9只大熊猫的肝脏和肾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纤维组织增生。上述结果表明,大熊猫的肝脏和肾脏普遍存在炎症病变,而且大多都有不同程度的纤维组织增生性病变。这些病变的发生可能与肝炎病毒的感染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双酚类化合物(bisphenols, BPs)是一类新型环境有机污染物,BPs排放到环境介质后经多种途径进入生物体并在体内蓄积,已逐渐成为威胁环境和健康的重要风险因子。为探明BPs对人体健康的潜在毒性效应,本研究选取人胚肾细胞HEK293作为模型,通过测定细胞活力、胞内活性氧含量、氧化应激参数(SOD、GSH、MDA)及细胞内钙离子水平,比较了BPA、BPS、BPF和BPAF对HEK293细胞的毒性影响。结果表明,BPA、BPS、BPF和BPAF能够不同程度的抑制HEK293细胞活力,通过促进氧化应激产生 ROS,降低抗氧化能力,迅速提高细胞内Ca2+水平,诱导HEK293细胞损伤。在本研究所选的浓度范围内,BPAF对HEK293细胞的毒性影响最大,BPA和BPF对HEK293细胞的毒性影响次之,BPS对HEK293细胞的毒性影响较小。本研究为深化了解双酚类化合物的毒理学系统研究和风险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采取HE染色组织学对条斑星鲽肾脏组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条斑星鲽肾脏由体肾区和头肾区两个相连部分构成;体肾由肾小体、肾小管及拟淋巴组织组成;头肾由拟淋巴组织区和内分泌区构成,组织内无肾小体及肾小管,头肾淋巴组织区主要由网状细胞、淋巴细胞、血细胞构成;内分泌区域有肾间组织及甲状腺组成,肾间组织由很多结缔组织包围的小叶状结构构成,多个肾间细胞聚集成一个小叶状细胞团;甲状腺椭圆形,由很多甲状腺滤泡及滤泡上皮构成.说明体肾是具备排泄和免疫两种功能,而头肾在免疫、造血及内分泌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总体来说,肾脏是一个具备多种功能的混合体. 相似文献
20.
环孢素A药物质量浓度监测对患者早期移植肾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监测环孢素A的血药质量浓度,来判断和调整肾移植术后服用环孢素A(CsA)的有效剂量,为临床减少并发症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免疫荧光偏振TDX法,测定286例肾移植术后受者全血CsA质量浓度,其中164例监测CsA谷值质量浓度(Co组),122例监测CsA峰值质量浓度(C2组).计算各自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分析两组CsA质量浓度测定值与肾移植功能状况及相关临床资料的关系.结果:两组出现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Co组明显高于C2组,两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两组在药物性肝、肾中毒及肺感染的发生率方面比较均未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CsA峰值质量浓度进行药代动力学的监测,可以较准确反映肾移植受者的药物剂量,尤其在监控急性排斥反应方面意义较大,同时也可减少CsA肾中毒的危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