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45篇
  免费   158篇
  国内免费   223篇
系统科学   90篇
丛书文集   66篇
教育与普及   29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30篇
综合类   6407篇
自然研究   2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109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167篇
  2016年   173篇
  2015年   228篇
  2014年   288篇
  2013年   271篇
  2012年   379篇
  2011年   365篇
  2010年   256篇
  2009年   233篇
  2008年   269篇
  2007年   364篇
  2006年   319篇
  2005年   287篇
  2004年   283篇
  2003年   293篇
  2002年   272篇
  2001年   241篇
  2000年   223篇
  1999年   181篇
  1998年   161篇
  1997年   120篇
  1996年   125篇
  1995年   98篇
  1994年   91篇
  1993年   80篇
  1992年   70篇
  1991年   62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准噶尔盆地南缘的背斜构造大致分为三排,它们的变形强度各异。该文根据各背斜带的构造变形特征与空间展布特征,对其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成因机制模式。根据这一模式,从构造与生油配套关系的角度分析了油气聚集条件。  相似文献   
112.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是在晚白垩世—古新世区域隆起背景上形成的新生代板内裂陷。其构造演化经历了穹窿作用→火山作用→裂陷作用→热沉降作用等阶段,盆地形成机制属“主动裂陷”。利用研究区镜煤反射率(R0)实测值的统计分析资料,采用Royden和Keen提出的有岩脉侵入的非均匀伸展地热史模型,重建古热流和古地温,并计算成熟度C值。研究结果表明,东部凹陷的沙三段生油岩已进入生油窗;在凹陷的东部陡坡带具有较好的油气远景。  相似文献   
113.
含油制冷剂在小管径换热管内流动沸腾换热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对含油制冷剂在6.34和2.50 mm换热管内的流动沸腾换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测试质量流率为200~400 kg/(m2.s),热流密度为3.2~14 kW/m2,蒸发温度为5°C,进口干度为0.1~0.8,干度变化0.1~0.2,平均油质量分数为0~0.05.定量分析了不同质量流率和干度时,润滑油对制冷剂在小管径换热管内流动沸腾换热的影响.与大管径换热管相比,油的换热增强效果在小管径换热管内减弱甚至消失,在高干度和高油浓度区,油的存在使换热严重恶化.对于上述换热管,换热系数、油影响因子以及基于制冷剂物性的两相换热增强因子随油浓度的变化规律缺乏一致性.采用局部油浓度下的制冷剂-润滑油混合物性计算得到的两相换热增强因子能较好地反映润滑油对制冷剂流动沸腾换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4.
通过体外试验测定神农香菊精油对几种常见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和气态防腐效果以探讨神农香菊精油的抗菌活性;采用猪油体系、Fe^3+还原试验检测神农香菊精油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神农香菊有较强的抗菌效果,与对照组比较,神农香菊精油对猪油的脂质过氧化有很好的保护效果,对铁离子有较强的还原能力,其抗氧化能力明显强于Vc.  相似文献   
115.
介绍了显示动态分析和接触应力分析的基本理论,并应用显示动态分析对转子式机油泵的内、外转子的接触问题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所计算的机油泵存在设计缺陷,需通过采取修改转子齿型、减小内外转子间的偏心距等措施来改进改进内、外转子的接触情况,减小内外转子间的挤压应力.  相似文献   
116.
为解决稠油油田开发初期注汽工艺设计问题,在满足油层注汽效果条件下,以注汽投资费用最低为目标函数,建立了稠油热采中井筒注汽优化模型,并用混合离散变量优化设计方法(MDOD算法)进行了求解.对蒸汽吞吐和蒸汽驱两种井筒注汽工艺进行了实例计算,结果表明:运用MDOD方法进行优化设计,可以节省大量的初始投资并降低运行成本,有利于节约能源,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7.
为了了解和掌握油页岩有机物的组成和结构,实现油页岩的有效转化利用,在温和条件下对依兰油页岩进行了CS2-NMP溶剂萃取,采用色-质联用分析技术研究了油页岩萃取物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实验结果表明,萃取物主要由脂肪烃、芳香烃和含杂原子化合物组成.脂肪烃主要成分为链状烷烯烃和环烷烃以及少量萜类物质,而含杂原子化合物主要以含氧、氮、硫及卤族元素的化合物为主.芳香烃则检测出了少量的萘系烷基取代芳烃.  相似文献   
118.
利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宁德产小鱼仙草(Mosla dianthera Maxim)挥发油,得油率为0.50%.应用色谱/质谱/数据系统联用方法分析了其挥发油的化学组成,检测到93个峰,共鉴定了62种化学成分并测定其相对含量,占总含量的98.114%.其中,香荆芥酚(27.229%)、香芹酮(12.326%)、百里香酚(11.027%)、β-石竹烯(7.246%)、柠檬烯(6.209%)、2-甲基-5-(1-异丙基)-乙酰苯酚(5.932%)、间伞花烃(4.982Vo)、葎草烯(4.496%)为主要成分.对7种供试细菌的体外抑菌实验表明,该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藤黄八叠球菌(Sarcina lutea)、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普通变形杆菌(Proteas vulgaris)、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甘薯薯瘟病原细菌(Fasarium axyssporam)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9.
生态型木纤维吸油材料的制备与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杉木为原料,经蒸煮、纤维帚化疏解、热解处理制备出生态型木纤维吸油材料.研究了吸油材料的吸油性能及其与热处理温度、抽出物的关系等问题.结果表明,经过350℃热处理试样的吸油量最大、吸水量最小,吸油量与吸水量比值高达77.5,是原料用蒸煮纤维的10倍以上.蒸煮纤维在200~500℃热处理时,试样的热水抽出物与1%NaOH抽出物含量随热解温度升高而减少,苯醇抽出物含量则在200~250℃时减少,300℃时增大,400℃后急剧减少.研究表明,纤维表面的亲油性物质对吸油能力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0.
为解决车用润滑油的污染问题,参照欧洲CEC标准创建了适于国情的润滑油生物降解性试验方法以及读方法采用的菌种.以读方法考察了润滑油基础油的降解性能和不同类基础油生物降解过程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合成酯的化学结构更容易转化成脂肪酸,故生物降解率高于矿物油和PAO(聚α-烯烃);同一类型的基础油随油品黏度的增大,降解性能下降.这些研究为评价润滑油对环境的影响及开发可降解型润滑油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