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9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160篇
系统科学   46篇
丛书文集   94篇
教育与普及   24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现状及发展   31篇
综合类   2348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135篇
  2011年   134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172篇
  2006年   138篇
  2005年   132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105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77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31.
As the third summary report of ODP Leg 184 to the South China Sea (SC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volution of the East Asian monsoon and the SCS basin. A multi-proxy approach, involving geochemistry, micropale-ontology, pollen and other analyses, was adopted for reconstructing the evolutionary history of the East Asian monsoon, which was characterized by a series of paleo-climate events especially at 8, 3.2, 2.2 and 0.4 Ma. The new record indicates similar stag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ast and South Asian monsoons, with an enhanced winter monsoon over East Asia being the major difference. The rich spectrums of monsoon variability from the southern SCS also reveal other 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the low latitude ocean. Evidence for the evolution of the SCS includes the hemipelagic Oligocene sediments, implying the existence of deep water environments during the early seafloor spreading stage of the SCS basin. The four major unconformities and some remarkabl ediagenetic features in upper Oligocene deposits indicate the strongest tectonic events in the region. From a careful comparison of lithologies and sedimentation rates, we conclude that the prominent differences in sedimentary environments between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SCS were established only by ~3 Ma.  相似文献   
32.
Ni-Fe-P合金化学镀的工艺条件及晶化行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硼酸为缓冲剂,柠檬酸钠为络合剂在碱性介质中化学沉积Ni Fe P合金.考察了工艺条件如pH、FeSO4·7H2O浓度和温度对沉积速度的影响.获得了沉积速度快,镀液稳定性好的工艺条件.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和X射线衍射研究了Ni Fe P合金的晶化行为.结果表明,镀层在镀态呈非晶结构,镀层在200.5℃晶化为亚稳的Ni Fe合金,310℃晶化为立方FeNi3合金,369.2℃晶化为四方的Ni3P,而491.3℃为继续生成FeNi3的吸热峰.  相似文献   
33.
论在经济交往中盗赃物的善意取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善意取得制度是民法的一项重要制度,受物权法调整。我国现行立法对善意第三人的权益保护不周,尤其是在刑事司法实践中,善意占有人的权益常常受到侵害。我国善意取得制度立法宜采“中间法立场”,兼顾所有权保护与交易安全,对盗赃物等占有脱离物,在立法技术上,采“例外规定主义”。  相似文献   
34.
利用最小均方(LMS)线性预测方法检测曲面型值点,对误差较大的坏点采用预测值进行修正,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坏点对曲面光顺效果的影响。基于马尔可夫随机场(MRF)的局部特性,采用二阶邻域内数据点的线性组合代替原型值点,选择适当的加权系数,依次对各型值点进行修改,即可在保证曲面精度的前提下实现曲面光顺。计算结果证明,此算法结构简单,运算速度快,修改能力强,对不同形式的参数曲面都可以取得良好的光顺效果。  相似文献   
35.
使用低介电常数基板和高电导率、高抗电迁移的金属Cu进行布线,可以提高高密度电子封装的传输速度和可靠性。采用乙酰丙酮铜作为前驱体,在常压下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对玻璃陶瓷基板进行Cu薄膜金属化。利用热重分析、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技术对前驱体、Cu薄膜进行分析观察。结果表明:影响Cu导体的电阻的主要因素是沉积温度。在温度为290~310℃,N2气流量为200~350mL/min和H2气流量为450~600mL/min的条件下,获得了致密的Cu薄膜,Cu导体方块电阻为25mΩ。  相似文献   
36.
为使旋风水膜除尘器的用水能很好循环使用,通过对除尘废水的水流在沉淀池中流速的计算,颗粒在沉淀池中沉淀速度的计算,确定把平流沉淀池改造成为斜板下流式沉淀池,改造后能大大提高沉淀效率,出水水质良好,确保旋风水膜除尘器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37.
用沉积法制备泡沫镍的工艺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评述了具有较大孔径和高孔隙率的新型多孔泡沫镍的结构、物理和机械性能特点、应用前景及其发展趋势。采用化学沉积法和电化学沉积法制备出了泡沫镍。并对泡沫镍的显微结构、机械性能、化学成分进行了测量分析。结果表明:泡沫镍是一种设计适应性广、性能优良的电池电极基板材料,各项性能均已达到引进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实验中发现胶体钯活化液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Pd2+和Sn2+的浓度。用NaCl取代部分HC1能增强活化液的稳定性且可保持其催化活性。同时指出了生产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38.
用异丙醇作为分散介质,对电泳沉积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涂层进行了系统研究,经过制备稳定的悬浮液、电泳沉积,高温烧结等过程,在Ti6A14V合金上得到表面均匀的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涂层,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等技术对羟基磷灰石颗粒的物相和沉积层的表面进行了表征,研究了电泳时间与电泳沉积量和电流密度,电泳沉积量和电泳电压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讨论了这些实验参数对电泳沉积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39.
瞬态信号波至点检测函数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讨论了连续复小波变换在瞬态信号波至点检测中的运用,提出了一种新的信号波至点检测函数.这种检测函数运用了能量归一化的方法,它不仅能够保证信号波至点的有效检测,而且还拓宽了小波变换中用于信号检测的尺度范围.仿真实验证明,这种检测函数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40.
多层喷射沉积的传热凝固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的喷射沉积工艺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了多层喷射沉积工艺中雾化与沉积阶段特有的传热凝固规律.由于多层喷射沉积的凝固特征为液相分数很高的雾化颗粒流在固态的沉积表面高速碰撞铺展成薄层,粘结和急冷凝固有机结合,使得多层喷射沉积坯的冷却速度不仅远大于传统喷射沉积坯的冷却速度,而且大于气体雾化粉末颗粒的冷速.文章采用GrantP.S理论对多层喷射沉积坯进行了热流分析.根据公式进行传热计算,得出了多层喷射沉积坯的冷却速度为1.3×104~1.2×106K/s.另外,根据铝合金沉积坯二次枝晶臂间距与冷却速度关系,得出枝晶臂间距为0.6μm,对应冷却速度为5×105K/s.同时坯料的显微组织特征支持了传热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