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5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6篇
系统科学   6篇
丛书文集   12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85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建立了用于二冲程汽油机的准维湍流火焰传播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相符合,表明准维湍流火焰传播模型对于高速二冲程汽油机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82.
聚磷嗪化合物的合成及其阻燃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以六氯环三磷嗪为原料通过亲核取代、还原等反应合成了2.2-二苯胺基-4.4.6.6-四对羟甲基酚氧基三聚磷嗪,探索了各步化合物的合成、分离方法,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对合成的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将该化合物加入到低压聚乙烯中对其进行阻燃改性,进一步对所合成的化合物的阻燃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具有明显的阻燃效果.  相似文献   
83.
榉木薄板阻燃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氮磷系阻燃剂对榉木薄板的最佳阻燃处理工艺,选用由双氰胺、甲醛、尿素、磷酸二氢铵以一定比例配成的阻燃液,研究了温度、时间、pH及阻燃液浓度对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次浸渍液质量分数为20%,时间为48h,pH=12,在100℃烘干6h;二次浸渍液质量分数为10%,时间为22h。经测试所得阻燃榉木的阻燃性能可达阻燃二级。相同条件下不变,将榉木薄片放入阻燃液中后一起放入超声波仪中,一次浸渍和二次浸渍时间分别为1h和1.5h,可达同样效果,实验效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4.
作者通过 IR,UV-VI,DSC 等测试手段,研究了各种改性腈纶纤维的结构及阻燃机理。结果表明:经两步法制得的铜改性腈纶纤维与钙改性纤维相比,除水解量少,改性纤维的强度较高外,还具有较牢固的螯合交联结构,使之在受热燃烧时,大大减少了因燃烧产生的热量;限氧指数值高达50以上,进一步提高了阻燃效果及其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5.
环保型阻燃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概述了无卤阻燃剂主要品种的特点、阻燃机理和应用,阐述了含卤阻燃材料在工业中的污染问题,提出了研制和开发高效、低毒、低烟、无环境污染、热稳定性好的环保型阻燃剂和阻燃材料,它是今后阻燃剂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6.
基于二维激光诱导炽光法的棉籽油扩散火焰碳烟生成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搭建了一套二维激光诱导炽光测试系统,获得乙烯扩散火焰的碳烟体积分数,并将其与单点标定激光诱导炽光法和消光法得到的测试结果比对,验证了该测试系统的有效性.在一台液体燃烧器上,应用二维激光诱导炽光法研究棉籽油掺混比对柴油层流扩散火焰碳烟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掺混比的增加,最大碳烟体积分数以及碳烟总量呈现降低趋势.在轴心方向上随火焰高度的增加,碳烟体积分数逐渐增加,在中部达到最大值,随火焰高度的进一步增加,碳烟体积分数开始降低.径向上的碳烟浓度峰值随火焰高度的上升由火焰外侧向火焰中心移动,且峰值先增加后降低.   相似文献   
87.
为了研究煤矿井下瓦斯爆炸火焰在分岔巷道内的传播规律,自制45°分岔管道实验装置开展甲烷体积分数为9.5%的瓦斯爆炸火焰传播实验,用Fluent 16.0软件模拟分岔管道内瓦斯爆炸火焰传播过程。对比分析实验数据与模拟结果,得到分岔管道瓦斯爆炸火焰传播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分岔管道内瓦斯爆炸火焰在分岔处产生漩涡,加速管道内爆炸火焰湍流化,火焰冲击反射现象明显;2)分岔支管截面处爆炸火焰温度、传播速度、冲击波超压与离子电流峰值最大;3)瓦斯爆炸火焰传播的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在数值上存在一定差异,但各参量总体变化趋势相同。研究结果为深入认识井下瓦斯爆炸传播机制和在巷道分岔处采取瓦斯爆炸火焰传播抑制措施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88.
设计并制备了以聚磷酸铵(APP)为芯材,铝溶胶及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为壳层的聚磷酸铵微胶囊(MAPP);将MAPP与三聚氰胺(MEL)和季戊四醇(PER)添加到环氧树脂(E-51)基体中,制备了阻燃环氧树脂EP/MAPP。MAPP表面的Al2O3颗粒可参与陶瓷化反应,提高阻燃性能,并且其表面的氨基可与环氧树脂交联一体化,将MAPP粒子固定在交联体系中,解决APP易水解迁移的问题。测试结果表明:当MAPP的添加量为21份(每100份环氧树脂中MAPP的添加量,质量单位)、MEL和PER的添加量均为7份时,EP/MAPP的阻燃性能可达V-0级别,极限氧指数(LOI)达30.6%,且与EP/APP相比,EP/MAPP的力学性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残炭率与残炭形貌均较优。  相似文献   
89.
为了改性环氧树脂阻燃性能,通过取代反应和缩合反应制备一种新型含磷/氮二元杂化物—磷酸4-(1H-苯并咪唑-2-基)-苯基酯二苯酯(PBIm),并作为有机官能团与乙酸铜-水合物反应合成含磷苯并咪唑基铜配合物阻燃剂PBIm-Cu,将其添加到环氧树脂(EP)中,制备阻燃环氧树脂复合材料(PBIm-Cu/EP).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核磁氢谱和核磁磷谱对阻燃剂PBIm和PBIm-Cu进行结构表征.采用热重分析仪(TGA)、极限氧指数测定仪(LOI)和锥形量热仪(CCA)测试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和阻燃性能.PBIm-Cu质量分数为7%的PBIm-Cu/EP体系在垂直燃烧测试中通过了 V-1级,LOI增加到31.6%,并且,峰值放热速率(PHRR)、总热释放量(THR)和总排烟量(TSP)较纯EP分别降低64%,41%和43%,残重率达到了26.7%.SEM 结果显示:PBIm-Cu/EP材料燃烧后碳层表面光滑连续且致密.  相似文献   
90.
滑动弧放电等离子体在拓宽燃烧室点熄火边界、缩短点火延迟时间、提高燃烧效率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在已有燃油裂解头部的基础上,优化滑动弧放电位置,创新地研制了基于滑动弧放电等离子体激励的燃烧室值班火焰头部,并对其放电特性开展了实验研究,着重分析了不同空气流量和输入电压对电弧动态特性、滑动模式、平均击穿电压、平均功率、平均旋转角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案能在文氏管与燃油喷嘴之间形成稳定的旋转滑动弧放电区域,同时存在两种不同的放电模式,即steady arc gliding (A-G) 模式和breakdown gliding (B-G) 模式,受空气流量和输入电压的显著影响,当空气流量小于200 L/min时,在140~240 V的输入电压下,主要以A-G模式放电,随着空气流量的增加向B-G模式发展,而随着输入电压的增加,A-G模式占比逐渐增大;放电平均击穿电压、旋转角速度随着输入电压的增加或空气流量的减小而减小,但平均功率随输入电压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