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57篇
  免费   559篇
  国内免费   1059篇
系统科学   482篇
丛书文集   436篇
教育与普及   131篇
理论与方法论   37篇
现状及发展   165篇
综合类   15621篇
自然研究   3篇
  2024年   58篇
  2023年   151篇
  2022年   280篇
  2021年   291篇
  2020年   293篇
  2019年   265篇
  2018年   238篇
  2017年   295篇
  2016年   311篇
  2015年   417篇
  2014年   664篇
  2013年   542篇
  2012年   837篇
  2011年   871篇
  2010年   669篇
  2009年   755篇
  2008年   717篇
  2007年   970篇
  2006年   828篇
  2005年   717篇
  2004年   600篇
  2003年   635篇
  2002年   597篇
  2001年   556篇
  2000年   479篇
  1999年   456篇
  1998年   370篇
  1997年   420篇
  1996年   321篇
  1995年   305篇
  1994年   327篇
  1993年   260篇
  1992年   279篇
  1991年   233篇
  1990年   237篇
  1989年   238篇
  1988年   169篇
  1987年   127篇
  1986年   59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篇
  195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采用蒙特卡罗法分析离散坐标法的假散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蒙特卡罗法获得了离散坐标方程的不含任何假散射的高精度解,其基本思路是:当采用一个离散坐标格式来计算一个漫射表面的热辐射时,就意味着用有限个离散方向去“代表”2π立体空间上的无穷多个方向,因此,不妨假定存在着这样一个虚拟表现:该表面的确只沿着该离散坐标格式的离散方向上发射热辐射,并且在每个方向上的热流也完全遵循离散坐标方程,然后将蒙特卡罗法应用于此虚拟表现,由此所获得解即为此有面的高精度解,不言而喻它也等效于离散坐标方程的高精度解,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离散坐标法的假散射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2.
对比 Amberlite XAD-4与两种新型吸附树脂 NK和新 H对对甲苯胺的静态吸附行为 ,根据吸附等温线研究并讨论吸附热力学性质 .两种新型吸附树脂对对甲苯胺的吸附能力明显强于 Amberlite XAD-4 ,微孔作用机制及表面部分极性起决定作用 .吸附焓变 ΔH<0表明吸附为放热过程 ,降低温度有利于吸附 .对吸附焓变和自由能变的讨论同时表明树脂对对甲苯胺的吸附为多层物理吸附过程 .吸附熵变 ΔS表明吸附树脂表面的不均匀性和吸附质分子在树脂表面的分布及其局域运动与吸附有密切关系 .  相似文献   
43.
44.
45.
46.
多变量系统最小能量终端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义逆矩阵的理论和Bellman最优性原理为基础,给出了MIMO系统的状态反馈型的闭型解,对最优终端控制问题作了进一步的详细研究,且通过具有零初始状态的线性定常系统的研究,导出了终端控制误差和控制能量与控制时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7.
通过对各种类型的调节器中含有电位器时传递函数的求解分析,得出接入电位器后对调节器的比例放大系数、微分时间常数及积分时间常数的影响结果,并使多种调节器在形式上得到了统一,根据需要可方便地调节电位器使其性能达到设计的需要.  相似文献   
48.
用微弹轰击法将GUS基因导入香蕉茎尖组织细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在弹轰击法将外源DNA导入香蕉(Musa,spp)茎尖细胞,以GUS基因作为报告基因,用X-Gluc浴液对GUS基因表达产物进行组织化学鉴定。样品材料细胞中发现有明显的蓝色斑点,而对照则没有。实验说明用微弹轰击法可以将外源基因导入香蕉茎尖组织并在其中成功表达,这为香蕉的外源基因导入工作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9.
用解析法对双势阱分子的自发隧道效应进行了研究,得到了粒子的自发隧道效应周期与能级裂距成反比关系,从而对隧道效应对双势阱分子激发态的稳定性贡献给予了积极的肯定.  相似文献   
50.
地下含水层热储井位置选择和布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下含水层热储开发技术面临一系列问题,寻找适合热储用的含水层和合理布置热储井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综合考虑含水层的地质结构特征,适合热储的含水层应该是承压含水层,热储应该采用同层方式.单个热储井的影响半径可以通过热平衡和热扩散原理求得.合理布置热储井间的相对位置,可以有效抵消原有地下水的流动以及渗流系数不一致的影响.利用井之间的渗流耦合作用,在热储井之间布置调节井,主动控制热储水的波及范围,可以实现热储井布置的相对"紧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