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8篇 |
免费 | 10篇 |
国内免费 | 9篇 |
专业分类
丛书文集 | 2篇 |
教育与普及 | 1篇 |
现状及发展 | 28篇 |
研究方法 | 1篇 |
综合类 | 10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2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2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10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10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3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198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目的:探讨内皮素-1(ET-1)对心肌细胞内游离钙浓度([Ca2+]i)的作用以及不同浓度ET-1引起[Ca2+]i升高作用的量效关系。方法:采用分离的Sprague-Dawley大鼠心室肌细胞,以Fura-2/AM荧光指示剂负载,检测不同浓度ET-1引起[Ca2+]i变化。结果:ET-1引起[Ca2+]i升高呈双相反应,即起始的短暂快速相和随后的持续相。在1×10-9~5×107mol/L范围内,随着ET-1浓度的增加,其升高[Ca2+]i的作用亦增强;并且这种作用可被ETA的特异性受体阻断剂BQ123(2×106mol/L)所阻断。结论:ET-1升高[Ca2+]i呈剂量依赖关系,其作用具有特异性,并且是通过ETA受体介导的。 相似文献
112.
酵母胞内核黄素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测定核黄素常用的3种方法,即高效液相色谱法、荧光光度法和分光光度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对于标准溶液3种方法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和重现性,但在酵母提取液中,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分光光度法的回收率较差,测定准确率低.荧光光度法测定准确性高,稳定性强,为测定酵母胞内核黄素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13.
N-甲基-3-溴咔唑与β-环糊精包结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荧光光谱法,通过考察N-甲基-3-溴咔唑在水、乙醇、β-环糊精、甲基-β-环糊精、羟丙基-β-环糊精、γ-环糊精等溶液中的荧光光谱及荧光强度的变化,认为N-甲基-3-溴咔唑与β-环糊精可能的包结方式为轴向包结,而且光谱特性与微环境极性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4.
为探究灵芝抑制肿瘤的可能机制,分别采用灵芝三萜、多糖及三萜多糖配伍对H22荷瘤小鼠模型进行干预,检测瘤体重量、体积,流式细胞法检测肿瘤组织中Treg细胞比例,RT-PCR法检测趋化因子CCL22、受体CCR4和FOXP3 mRNA表达水平,IHC法检测FOXP3蛋白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IL-10、TGF-β1、IL-2含量.结果显示,灵芝能抑制H22肿瘤生长,配伍组抑瘤率(47.8%)明显高于三萜组(21.4%)和多糖组(30.8%);灵芝能降低肿瘤微环境中Treg细胞比例,配伍组比例(1.93%)明显低于三萜组(3.04%)和多糖组(2.18%);灵芝能显著降低相关mRNA的表达、FOXP3和IL-10、TGF-β1水平,增加IL-2水平.因此,灵芝可通过减少Treg细胞向肿瘤组织浸润、抑制其分泌细胞因子,同时增加IL-2水平来促进抗肿瘤免疫,且三萜和多糖合用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15.
为探究肾母细胞瘤(Nephroblastoma)发生的关键基因,并筛选出潜在的治疗靶点及生物标志,采用由GEO数据库获取的基因芯片GSE11151和GSE53224,经归一化处理后,通过GO和KEGG分析筛选出差异基因,并通过构建蛋白互作网络获得其中的关键基因.总计获得差异基因404个,其中上调基因385个,下调基因19个.PMCH、CCR5、CCR7、RGS1和KNG1作为关键基因,涉及趋化因子信号通路、G蛋白偶联信号通路,参与肿瘤微环境的形成.这5个关键基因在肾母细胞瘤的发生中有着重要作用,并可能作为潜在治疗靶点及生物标志. 相似文献
116.
The facultative intracellular pathogen Salmonella enterica resides in a special membrane compartment of the host cell and modifies its host to achieve intracellular survival and proliferation. The type III secretion system encoded by Salmonella pathogenicity island 2 (SPI2) has a central role in the interference of intracellular Salmonella with host cell functions. SPI2 function affects antimicrobial defense mechanisms of the host, intracellular transport processes, integrity and function of the cytoskeleton and host cell death. These modifications are mediated by translocation of a large number of effector proteins by the SPI2 system. In this review, we summarize recent work on the cellular phenotypes related to SPI2 function and contribution of SPI2 effector proteins to these manipulations. These studies reveal a complex set of pathogenic interferences between intracellular Salmonella and its host cells.Received 11 June 2004; received after revision 8 July 2004; accepted 12 July 2004 相似文献
117.
本工作对老鼠的心、肝、肾等不同脏器进行了(81)~P核磁共振的研究,并采用六甲基磷酰三胺为外标,测定了各种正常脏器细胞内的pH数值,同时也观察了在冷缺血、热缺血的不同条件下,离体脏器细胞内pH和无机磷酸盐浓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8.
近年来,研究肿瘤微环境中各种细胞及分子对肿瘤转移的影响已经成为肿瘤研究领域的热点。本文在回顾了近年来此方面的主要进展的基础上,对主要细胞/分子影响肿瘤转移不同方面的机制及阐明不同成分之间及与肿瘤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分子网络的意义予以论述,并对其可能对临床治疗策略的影响及对治疗效果的改善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9.
NADH氧化酶是一类催化NADH氧化为NAD+并消耗氧气的氧化还原酶,因其能够再生NAD+而成为人工调控微生物代谢流向的重要调控酶.文中综述了NADH氧化酶的分类、理化性质、反应机制,并分析NADH氧化酶清除细胞内氧毒性、介入细胞代谢过程,以及调节细胞生理和代谢等重要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20.
近年来,纳米载体因其优异的负载能力、高效的递送性能以及精准的靶向性,在药物及功能性核酸的递送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 这些特性使纳米载体能够将药物或核酸直接输送至病变区域,为癌症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 为了降低纳米药物对正常组织的毒副作用,研究人员致力于开发刺激响应型纳米载体,进而实现时空可控的药物或诊疗平台的激活,并进行靶向释放. 能够激活响应型纳米载体的刺激主要分为外源性物理刺激和内源性生理刺激,均能够使纳米载体发生结构和性质的改变,从而实现精准的药物递送,并进行相关癌症治疗. 文章主要对响应型纳米载体的分类、构建原理和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介绍,并对响应型纳米载体的未来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