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6篇
丛书文集   5篇
现状及发展   37篇
综合类   223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81.
海文英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11):3069-3072
以肝素钠的效价为指标,以猪小肠黏膜为原料,从中提取抗凝血药物肝素钠,提出酶法结合膜技术提取肝素钠;并将纯化工程中的传统静态树脂吸附改为动态吸附,与传统工艺相比。在此工艺条件下,酶解后产品的效价提高了33%,最后收率可提高了34.7%。加入膜技术除去杂蛋白和核酸后,以效价衡量产品纯度,对比粗品提高了125%,对比精品提高了20%。  相似文献   
82.
考察“白芍-当归”药对中芍药苷、阿魏酸肠吸收动力学及影响因素.采用在体循环灌流法,应用HPLC测定肠吸收循环液中芍药苷、阿魏酸的质量浓度,UV法测定肠吸收循环液中即时酚红质量浓度.芍药苷、阿魏酸分别在0.08~0.64 mg/mL和0.003 ~0.023 mg/mL范围内,各质量浓度的吸收量与药物质量浓度呈良好线性关...  相似文献   
83.
树枝状聚合物PAMAM葛根素复合物的制备及肠吸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树枝状聚合物G3,G4,G5 PAMAM葛根素复合物,研究其在大鼠不同肠段的吸收情况.采用大鼠离体外翻肠囊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葛根素大鼠小肠吸收参数,以未加PAMAM组作为空白对照组,计算累积透过量及表观通透系数(Papp).葛根素在空肠及回肠段吸收明显,表观通透系数分别为(2.98±0.22)×10-6、(3.94±0.30)×10-6cm·s-1,PAMAM与葛根素形成复合物能增加葛根素大鼠小肠累积透过量及表观通透系数.其中G5 PAMAM对葛根素促进作用最为显著,葛根素空肠、回肠段表观通透系数分别增加了2.78、2.22倍(P<0.05).PAMAM能有效促进葛根素大鼠小肠吸收.  相似文献   
84.
黄芩苷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及大鼠在体肠吸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混合脂质作为载体,以卵磷脂作为乳化剂制备黄芩苷固体脂质纳米粒(BC-SLN),并考察其大鼠在体肠吸收特性.采用热匀质法(hot homogenization technique,HHT)制备BC-SLN,采用循环灌注技术评价黄芩苷固体脂质纳米粒和黄芩苷溶液大鼠在体肠吸收特性.制得的BC-SLN平均粒径为(150.8±47.2)nm,zeta电位为(-39.85±0.86) mV,载药量为(4.86±0.37)%,包封率为(88.52±0.32)%,大鼠在体肠吸收实验表明,BC-SLN与黄芩苷溶液相比,吸收速率常数Ka和每小时吸收百分率p均呈增加趋势,有显著性差异(P<0.05),黄芩苷固体脂质纳米粒能够促进黄芩苷大鼠肠吸收.  相似文献   
85.
该文选择陆生放线菌Streptomyces albovinaceus DSM 40136,结合菌株肽类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分析,利用盐胁迫策略对其进行产物发掘,成功地利用添加海盐质量分数为3%的M-ISP4培养基激活菌株生产出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环二肽Cyclo(L-Pro-L-Leu).该产物的发掘表明:利用海盐胁迫策略可有效应用于陆生放线菌次级代谢潜能的激活,且新产物的发掘也为环二肽生物合成研究及代谢工程改造提供了良好的出发菌株.  相似文献   
86.
Summary Untransformed retinoic acid has never been demonstrated in human excreta under normal physiological conditions. We have developed a two-step liquid chromatographic system for the demonstration of subnanogram amounts of this compound in human urine without administration of any precursor.The work was supported by a grant of the N.F.S.R. to W.L.  相似文献   
87.
对肠鸣音从肠道生理状态入手进行分析,从结构上研究它的声学模型,并用等效电路简化模拟肠鸣音的产生,对肠鸣音的产生机理和时域,频域特点,进行了分析,为研究肠鸣音的数学模型以及临床医学研究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88.
Summary Many regulatory peptides have been described in the respiratory tract of animals and humans. Some peptides (bombesin, calcitonin, 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 are localised to neuroendocrine cells and may have a trophic or transmitter role. Others are localised to motor nerves. 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 and peptide histidine isoleucine are candidates for neurotransmitters of non-adrenergic inhibitory fibres and may be cotransmitters in cholinergic nerves. These peptides may regulate airway smooth muscle tone, bronchial blood flow and airway secretions. Sensory neuropeptides (substance P, neurokinin A and B, 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 may contract airway smooth muscle, stimulate mucus secretion and regulate bronchial blood flow and microvascular permeability. If released by an axon reflex mechanism these peptides may be involved in the pathogenesis of asthma. Other peptides, such as galanin and neuropeptide Y, are also present but their function is not yet known.  相似文献   
89.
李旻  邵政  张彩凤 《江西科学》2014,32(6):846-849
益生菌补充剂是国外较早使用的微生态制剂类保健食品,具有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胃肠道功能,以及调节免疫力的作用。介绍了益生菌补充剂的概念,并综述了益生菌补充剂与运动员胃肠道和呼吸道疾病相关性的研究,分析了益生菌补充剂维持肠道屏障功能并减轻运动员疾病症状的机制,并展望了益生菌补充剂用于运动员健康干预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0.
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B77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树林真菌B77是一株采自湛江红树Kandelia candel种子的内生真菌,该菌的种属尚未鉴定,首次研究了该菌的次级代谢产物。从该菌的培养液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通过波谱解析以及文献对照,分别鉴定为3-O-methylfusarubin,Fusarubin,大黄素,大黄素甲醚。3-O-methylfusarubin和Fusarubin为首次从海洋真菌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初步的药理活性显示,它们对Staphyococcus aureus ATCC 27154的MIC分别为50.0和12.5μg/mL。考虑到该菌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因此深入研究这一工作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