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3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9 毫秒
31.
研究了一种油田用新型同位素示踪剂,并与以活性炭为载体的同位素示踪剂进行了对比研究,应用表明使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2.
针对复杂地形气体泄漏扩散问题,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建立复杂地形气体泄漏扩散数值仿真方案,确定地面气体分布特点、监测点气体质量浓度随时间变化规律、地形及环境风向、风速等对气体扩散的影响作用。以SF6为示踪气体,设计并在川东北某山区集气站实施气体释放试验,以有色烟雾发生器为工具确定采样点布置,采用电子时控大气采样器和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法进行样品采集和分析,得到不同采样点、不同时间段内示踪气体浓度值。SF6释放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方案设计合理、可靠、具有广泛的适用性,能够有效降低采样点数量,提高采样数据的有效性,实现对试验数据的采集和分析。试验与仿真计算数据的一致性验证了建立的数值模型处理复杂地形气体泄漏扩散过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3.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tracer methods for marine sediment dynamic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 《科学通报(英文版)》2000,45(15):1434-1440
A new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tracer methods is proposed in the present contribution, on the basis of mass conservation. This modet is applicable for both artificial and natural tracers. It can be used to calculat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sediment transport rate, thus providing independent information and verification for the results derived from empirical formulae. For the procedures of the calculation, first, the tracer concentration and topographic maps of two times are obtained. Then,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changes in the concentration and seabed etevation are calculated, and the boundary conditions required are determined by fietd observations (such as flow and bedform migration measurements). Finally, based upon eqs. (1) and (13), the transport rate is calculated and expressed as a function of the position over the study area. Further, appropriate modifications to the modet may allow the tracer to have different densities and grain size distributions from the bulk sediment.  相似文献   
34.
35.
为描述地下CO2驱渗流机理及混相/非混相驱替特征,选取SF6作为CO2驱气体示踪剂,利用气体示踪响应曲线解释原理,从示踪剂曲线的注入体积、曲线峰值、峰宽、药剂回采率及后续曲线预测等角度,描述CO2在混相/非混相驱状态下的驱替特征。结果表明:CO2在混相/非混相驱状态下示踪剂响应曲线不同,示踪剂见剂峰值浓度对应PV数越小、峰宽越小、回采率越低、预测模型系数越小,则CO2混相驱特征越明显,反之为非混相驱替特征,而非混相特征的出现,将加速CO2与原油的两相分离,降低驱油效率。CO2驱油过程示踪监测对于掌握CO2地下渗流状态,提高驱油效果具有极为重要的矿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6.
对CO2地质埋存监测目的和意义进行阐述,对地震、重力测试、井流体取样、示踪剂及CO2泄露等主要监测技术的原理、特点和应用进行分析,监测系统及相应的监测技术可对储层、盖层和周围环境进行描述,概括总结监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示踪剂、井流体取样和测井技术是监测储层内流体运移和CO2状态以及油藏和井完整性的有效手段;土壤气体分析和大气监测能够有效地监测CO2泄漏和地表环境,监测系统的优化设计要结合监测目的和储层条件,根据现有的技术水平及应用经验合理筛选监测技术,可以经济有效安全地对注入CO2的状态和泄漏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37.
针对目前水驱开发评价方法主要是评价油田整体开发效果,很难对具体注水井的注水效率进行评价,以及强边底水油藏中油井产水的主要来源等问题。基于井间油水动态的连通性计算模型,结合油田地质参数和实际生产数据进行自动历史拟合。示踪剂分析验证了该模型具有很好的可靠性。采用该模型计算注水井注水劈分系数,确定注采优势通道以及注水井驱油效率。该模型同时也可以计算注水井和边底水对油井产油产水贡献百分比。实例油田应用表明,该模型可靠性很好,与示踪剂测试结果吻合,计算结果能很好地评价注水井的注水效率。  相似文献   
38.
氡示踪方法在土坡滑坡预报中的应用前景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氡(Rn)作为一种放射性化学元素,在地震监测、探矿、资源开发等领域得到一定的应用.本文讲述了关于土壤氡析出原理以及氡测量原理和方法,同时讲述了在土氡测量过程中,外界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干扰而引起氡异常现象,进一步说明了氡作为一种示踪剂在预报土坡滑坡的应用中有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9.
介绍了乐安油田南区草南 95 2井组火烧油层室内研究和现场试验 .室内研究确定了现场试验主要参数 (包括油层点燃温度、空气需用量及注气速度、燃料含量、点燃时间等 )及动态监测方法 .现场试验表明 ,草南 95 2井组成功实现了通电点火 ,燃烧过程参数的正确确定 ,保证了油层的持续燃烧 ,使火烧试验得以顺利进行 .同时对火烧油层的效果进行了初步分析 ,得到了该区火烧采油的一些规律性认识 ,用以指导油田下一步开发  相似文献   
40.
用~(15)N 示踪法定性测定了经2,4-D 诱发的、接种豇豆根瘤菌(R.sp),菜豆根瘤茵(R.phaseoli)等四种根瘤菌和圆褐固氮菌(Az.chroococcum)的小麦(Triticum aesticum)和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根瘤,结果表明具有固氮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