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8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98篇
自然研究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During the operation of Li-ion batteries(LIBs),solvent and electrolyte decomposition takes place at the electrode surface to form a so-called solid-electrode interphase(SEI) passivating-layer.The physical structure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SEI exert profound effects on various aspects of the electrode performance of the batteries.A new concept of forming polymeric artificial SEIs(A-SEIs) based on rational design of multifunctional polymer-blend coating to achieve favorable electrode/A-SEI/electrolyte interfacial properties is described.Three examples using binary and ternary polymer blends to form mechanically robust and highly Li-ion permeable surface coatings with selected functionalities in the cases of graphite and silicon–graphite composite electrodes have demonstrated greatly enhanced capacity,rate and cycle performance.Given the rich chemistry available from polymer blends,this surface preconditioning approach holds great promise for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various negative electrodes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for advanced LIBs.  相似文献   
102.
在形态学研究和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的基础上,报道了采自湖北省的粉褶菌属一个中国新记录种——石墨粉褶菌Entoloma graphitipes.该种的主要特征是子实体灰褐色,菌盖光滑或中心稍粗糙;菌褶短延生至深延生;菌柄光滑;孢子8.2~9.7×7.1~8.1 μm(平均9.0×7.6 μm),多角形,近等径.根据采集的材料对其进行了描述和绘图,并与相近种进行了比较和讨论.石墨粉褶菌的发现,不仅丰富了我国大型真菌的物种多样性,而且对粉褶菌属的系统分类与演化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标本存放于汉江师范学院真菌标本室(HMHNU).  相似文献   
103.
内蒙古地区17座500 kV超高压交流变电站电晕放电的观测结果表明,变电站内分裂导线间隔棒表面电晕放电最为剧烈。为有效抑制分裂导线间隔棒表面电晕放电,本文首先建立分裂导线间隔棒有限元模型进行仿真计算,然后提出分裂导线间隔棒结构优化设计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地区500 kV变电站现用的曲率半径R1=40mm, R2=10mm 的间隔棒表面最大电场强度位于线夹头部曲率半径R2 圆弧段处,且大于起晕场强,为降低间隔棒表面的电场强度,采取改变间隔棒线夹头部曲率半径R1和R2的方法。仿真结果表明,相比增大R1,增大R2对于降低间隔棒线夹头部电场强度的效果更加显著。因此,将间隔棒线夹头部曲率半径R2由10 mm增大至20 mm时,可以满足内蒙古地区500 kV超高压交流变电站分裂导线间隔棒防晕要求。为对计算结果进行验证,在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开展分裂导线间隔棒起晕特性试验,验证间隔棒线夹头部曲率半径分别为R1=40mm 、R2=10mm和R1=40mm、R2=20mm时的起晕特性,所得试验结果与计算结果一致。因此可说明,经过优化后的分裂导线间隔棒具有较好的电晕特性。  相似文献   
104.
通过酯化反应制备了一种含有苯环间隔基的含氟丙烯酸酯单体,随后采用自由基聚合合成了新型含氟聚合物PFBA和对比样品聚合物PFA,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和氢核磁光谱验证了其化学结构,通过接触角测试研究间隔基对聚合物表面润湿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PFA膜的初始接触角为117.4°,PFBA膜的初始接触角为109.9°;随着接触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