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7篇
系统科学   44篇
丛书文集   5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5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邵海霞  张新华  丁金金  欧阳超 《科技信息》2009,(31):I0100-I0100,I0162
在当今复杂电磁环境下,如何在战争中提高通信防御能力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直扩/跳频混合扩频系统是采用直扩系统和跳频系统相结合的技术。通过定性分析,该系统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对我军通信对抗系统的研究和建设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指导性。  相似文献   
62.
基于IEEE802.15.3a提案及ECMA-368标准建立多频带正交频分复用超宽带基带系统,主要包括信道编解码、交织和解交织、数字调制与解调、OFDM信号的组帧与解帧、跳频和解跳频. 针对该系统提出了一种采用数字基带跳频和解跳频的多频带实现方案,并对系统的同步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 在Matlab仿真平台上搭建系统并验证系统可行性,在此基础上使用FPGA硬件实现该系统并进行性能测试. 仿真结果表明,建立的多频带OFDM超宽带基带系统硬件平台能够很好地完成数据的发送与接收,并具有良好的传输性能,为系统中其它关键技术的研究提供了硬件实验平台.   相似文献   
63.
针对复杂电磁环境下跳频信号的检测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稀疏重构的跳频信号检测方法,首先采用近似l0范数算法对含有干扰的跳频信号进行稀疏重构,采用拟牛顿法求解无约束多维最优化问题,然后对得到的时频图的频率分量进行二值形态学滤波以去除干扰和噪声,最后通过统计匹配信号的个数完成信号的检测。同时为提高算法的自适应能力,在选取二值化阈值时采用最大类间方差法。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在较低信噪比下仍能克服干扰和噪声并较好地保存各跳,实现对跳频信号的检测。  相似文献   
64.
在高中男生的短跑教学中,运用快速连续的单足跳练习来增强学生下肢的爆发力.在教学中,将76名男生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以快速连续的30m单足跳为主要练习手段.对照组不采用快速连续的单足跳练习,完全以大纲教材的内容进行练习.教学后,分别测试他们的快速连续的30m单足跳成绩和100m快速跑成绩,然后进行统计学处理.从而发现实验组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认为:快速连续的单足跳练习是发展学生下肢爆发力,提高快速奔跑能力的一种简单易行,效果良好的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65.
慢跳频系统捕获方案选择及性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针对慢跳频系统的同步,提出一种短码引导长码的串序捕获方案,并对其它几种捕获方案的优劣进行了比较,对同步电路设计中积分器设计的两种方法也进行了阐述。实验结果表明了该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6.
FH/DS系统中以DDS为核心的混合跳频频合器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一种在FH/DS系统中以DDS技术为核心,结合直接式技术构成混合快跳频频率合成器的设计方法。讨论了该方案的理论基础、跳频点分布及实际应用中截短ROM地址,增大相位量化单位的可行性,并就由此引起的信噪比衰减和对多址工作的影响提出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67.
1.INTRODUCTION Recently,therehasbeenagreatinterestinUWBra dioforfuturehighrateshort rangewirelesscommu nications[1~4].Forhighlyresolvingmultipathand generatingUWBsignalswithrelativelylowcomplexi ty,UWBradiosystemsusuallyuseTHSSimpulse trainwithPPMtocarrydatainformation[5,6].That iswhyitissometimescalledimpulseradio(IR).The essenceofUWBradioisthatitdoesnotuseasinu soidalcarrierbutinsteadcommunicateswithaTHSS basebandsignalcomposedofsubnanosecondpulses withPPM.Thatis,UWBra…  相似文献   
68.
对于伪混沌跳时多址接入系统,混沌映射关系和多址接入调制方式对系统的性能均有影响.当参数设置一致时,双帐篷(double-tent)映射是贝努里(Bernoulli)映射进行伪混沌跳时多址接入时数据传输速率的两倍;当速率一致时,前者的系统误码率更低.本文对双帐篷映射伪混沌跳时的跳时调制多址接入方式进行改进,采用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调制,得到的多址接入系统误码性能更好.这种改进型多址接入系统与贝努里映射的伪混沌跳时多址接入系统相比,不仅改善了系统误比特率,还提高了数据传输速率.  相似文献   
69.
In this paper, the performance of UWB (ultrawide bandwidth) radio systems under impulsive noise environment (INE) is investigated. At first, the Middleton's class a model is used as a model of impulsive noise (IN), we investigate the statis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in-phase and quadrature components of IN, and it is proved that unlike Gaussian noise (GN), they are dependent especially to IN with small impulsive indices, Then, making use of this dependence between in-phase and quadrature components, an ovel UWB radio receiver designed for IN is proposed. The exact expression for the average BER (bit error rate) of this receiver, which is a function of SNR (signal to noise power ratio) and threshold value, is derived. Thirdly, we'll discuss the optimum threshold value. We'll also estimate the performance of UWB radio systems with the proposed receiver designed for IN and with the conventional receiver designed for GN in INE.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erformance achieved by the proposed UWB radio receiver is much 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ventional UWB radio receiver. Meanwhile, it is shown that both impulsive index and threshold value have much effect on the performance of UWB radio system 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INE  相似文献   
70.
利用职业生涯高原理论、职业倦怠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定性探询企业中层管理人才离职的心理动因和保留策略。结果表明,职业生涯高原期产生的自我成就感下降、职业倦怠期导致的织承诺降低、人力资本模糊性引发的组织公平感缺失是企业中层管理人才产生离职倾向的三大心理诱因。不仅如此,自我成就感下降和组织公平感缺失,还可以进一步加重中层管理人才的职业倦怠期及织承诺降低。三种心理动因“叠加”,对中层管理人才离职具有强烈的驱动作用。企业可以通过拓宽中层管理人才的职业发展路径,承认其人力资本成分,满足其自我成就的心理需求,增强其组织承诺、组织认同感、组织归属感和依赖感,使其“不愿意离职”、“不能意离职”。同时,增加中层管理人才的离职成本,使其“不敢离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