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6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8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30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诚信会计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建设诚信会计必须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完善法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82.
朱熹论"义"     
马继武 《潍坊学院学报》2004,4(1):100-101,104
本文以“义”为题。简略论述了宋代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对“义”这一伦理范畴的诠释,认为朱熹所论之“义”。大致上可从两方面加以理解:(1)义者,天理之所宜;(2)义者,心之制。在此基础上。朱熹又将“气质之性”与“理”、“气”相混杂。进而杂揉以阴阳五行观念,对人所具有的“义”之品性加以限定。  相似文献   
83.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党和国家在新形势下对刑事司法工作的根本政治主张,是我国刑事立法及刑事司法的灵魂。该政策的提出与贯彻实施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需求,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关键因素。但是,在我国目前刑事司法实践中,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还未能得到很好的贯彻实施。文章拟从诉讼程序上对司法机关在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对策,以期对刑事司法机关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认识与贯彻实施方面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4.
马克思不仅强调要实现个体正义以促进个体自由、平等与全面发展,而且强调要保障个体正义的优先性,更好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形态的发展以及世界历史的发展;马克思的个体正义优先理论涉及到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以及人的现代化等重要内容,对于当前我国的改革开放、社会加速转型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5.
分析了桑德尔对罗尔斯正义理论的批判,认为主体规定性的不一致使罗尔斯正义理论具有自身的局限性这一批评并没有切中要害,要害在于主体和正义理论都不能脱离社会物质条件的限制。用马克思的观点看,现实的正义理论固然是有意义的,但同国家、阶级、私有制一样,终究是需要被超越和消灭的。  相似文献   
86.
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它关系到所有学生和家长的切身利益。现阶段,我国"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教育及社会问题。以罗尔斯无知之幕为逻辑起点,运用原初状态理论及正义两原则:自由平等的原则和差别原则,特别是其包含的最大最小值原则、补偿原则等,剖析中国教育公平的瓶颈,以期正确解读中国教育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87.
阐述了科学发展观对图书情报业的重大指导意义,探讨了图书情报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提出了图书情报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对策.  相似文献   
88.
司法鉴定是保证司法公正的重要一环,提高司法鉴定的质量关键依靠制度。司法鉴定活动应符合一系列程序正义的基本理念,即当事人平等、鉴定程序公开、诉讼各方对程序的平等参与等各个方面。笔者从我国司法鉴定制度应树立和谐的理念出发,分析司法鉴定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从几个方面予以完善:司法鉴定程序的启动机制,司法鉴定行业级别制度和统一的司法鉴定标准,鉴定人出庭质证的制度,鉴定人员的资格确认。  相似文献   
89.
公平正义是一个政治与伦理的话题,它关乎公共权威的合法性基础和道德诉求,更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从根本上和长远上来看,实现公平正义对于国家的极端重要性,绝不亚于保持经济增长,它应当成为经济发展的政治目标和伦理向度.邓小平的"富民"思想就是这样一个将经济发展与公平正义统一起来的合题,蕴涵着丰富的政治伦理意韵.重新认识和把握这一点,对于当下如何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良性互动,让经济发展同归公平正义,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都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90.
在英美法系国家,一些重大疑难案件中对有罪无罪起决定作用的是陪审团而不是法官。陪审团审判的制度设计初衷在于程序上保障被告人由一般人理性审判,这种理性是在法律框架内对僵硬的法律本身的超越。凭借着一群不懂法的人的合理怀疑,纠正机械的诉讼程序和证据所可能带来的弊端,从而能够保障被告人乃至每一个公民的人权,实现法律的终极价值——正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