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6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8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30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1.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五个统筹”,被视为我国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五个统筹”的背后是理论界对社会公平问题的长期关注和思考。本文综述了我国理论界对社会公平现状及其成因的分析,介绍了理论界给出的调节社会不公的主要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12.
影响深远的传统文化是人们选择现代化道路的前提,并且在社会变革中赋予现代性成长以生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命题,要求在现代化中发扬传统文化中的公平正义、诚信友爱、自强不息、中庸和合、“天人合一”等思想,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中赋予其现代生命力。  相似文献   
313.
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和信息公开原则是证券市场的三大基本原则,在证券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在当前证券市场空前高涨的形式下,公平问题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仅仅从制度及操作层面无法根本解决问题,证券法必须以公平原则为其精神内核,并贯穿于证券法运行的始终。  相似文献   
314.
恢复性司法是西方国家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司法模式,代表着一种新的刑事司法理念,这一司法模式以修复被犯罪破坏的社会关系和重塑社会和谐为基本目标,在对被害人地位的提升、犯罪人再社会化、提高刑事诉讼的效率等方面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恢复性司法与我国现行刑事司法制度与观念有着不同程度的契合,但恢复性司法在我国的适用也存在不少障碍。  相似文献   
315.
和谐社会一定是法治社会,法治是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和重要要求.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强调了构建和谐社会法治的重要意义和重要方针,为实践中构建和谐社会法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指明了科学的方向.  相似文献   
3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改善。但在经济加速发展的同时,居民收入差距日益扩大的问题也逐渐凸现出来。如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避免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成为各届政府努力的目标。文章依托和谐社会的构建这一时代任务,提出在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如何看待和解决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317.
舆论自由和司法公正是现代社会的两种重要价值取向。舆论自由是一项基本的宪法权利,传媒的力量无疑推动着我国民主进程的发展;司法公正亦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有助于促进公平正义秩序的建立。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逐布推进,大众传媒在信息量和速度方面有着惊人的进展,对司法结果甚至是司法过程都可以进行同步的舆论监督,但不可忽视的是,两者之间的不协调和矛盾因素也日益凸显。应重在制衡彼此的关系,促进社会正义的实现。  相似文献   
318.
在我国的刑事诉讼中,已经存在简易程序和普通程序简化审,这两种方式在司法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审前程序简化不足、简易程序种类单一、简易程序中律师帮助不足等.我国刑事诉讼可以采取多种方式简化诉讼程序.如设立治安法院快速处理刑事案件、采用辩诉交易等.刑事诉讼简易程序必须有正当程序作为保障,被告人的一些重要权利应当得到保障,特别是:无罪推定、得到律师帮助的权利、不被强迫自证其罪等.  相似文献   
319.
释明义务是大陆法系主要国家民事诉讼中的一项基本制度,承载着强化当事人诉讼权益、兼顾程序与实体正义、弥补诉讼不公的重要价值。该制度的确立有利于转型期中大陆法系以当事人为主导的诉讼模式在我国民事审判程序中的推进和深化,从而达到职权主导型诉讼向当事人主导型诉讼机制的"温和"转变。  相似文献   
320.
司法公正是现代法治的基本要求,是民事诉讼的价值追求之一。司法公正由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两部分构成,两者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民事保全程序是民事诉讼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护当事人合法权利、维护司法判决权威具有重要意义,民事保全程序必须满足司法公正的相关要求。从实体公证的角度来看,保全程序不应当规定必须提供担保,而民事保全的担保额应当以被申请人可能遭受的损失的数额来计算。从程序公正的角度来看,应当规定被申请人在某些情况下参与保全程序的权利,并建立保全异议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