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系统科学   5篇
丛书文集   5篇
教育与普及   8篇
理论与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34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是现行刑法新增加的罪名,文章就增设本罪的必要性,本罪的构成特征,认识本罪应注意的问题,本罪罪名的确立以及本罪的完善等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2.
刘娟 《科技信息》2012,(19):257-258
评论界往往把是爱伦.坡的著名短篇《威廉.威尔逊》的同名主人公当作超我的牺牲者,但这无法回答威廉.威尔逊犯了什么不可饶恕的罪;本文将运用拉康取消赎回权的观点探讨威廉.威尔逊神秘的不可饶恕的的罪的本质和意义。  相似文献   
83.
本文针对目前高发的“两抢一盗”街面犯罪及全国各省市地区警力资源不足的现状,提出两种基于优化模型的可用计算机编程实现的堵截方案,以实现快速有效的抓捕逃逸犯罪嫌疑人,由此提高公安机关打击街面犯罪的工作效率和破案能力。其中方案一采用的是具有实战价值的最优布控圈模型,适用于突发性的、社会影响恶劣的犯罪案件,确保能将犯罪嫌疑人第一时间围堵和抓捕。而方案二采用的是关键路布控追捕模型,能提高抓捕和破案效率的同时大大降低了对警力资源的需求,两个方案均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4.
以受贿罪的本质检视我国受贿罪中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规定,可以发现这一要件在受贿罪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利益要件所担当的重要功能,不仅使刑法理论对这一要件的解读陷入了困境,也造成了司法适用的混乱。通过对比国外的立法经验,我国应弱化利益要件的功能,使其逐渐淡出刑法规范;丰富职务要件的内涵,使其承担起受贿罪的理论使命。  相似文献   
85.
洗钱罪从设立起经过了多次修正完善,学者指出的一些问题仍需完善。从反向角度严肃思考,通过对洗钱罪的发展历史的追溯、洗钱罪与行政立法就洗钱行为定义的对比以及国际立法角度对扩充洗钱罪上游犯罪进行理性批判,逆向考察建议将原罪主体囊括进洗钱罪主体范围的论调,反对将洗钱罪的主观方面进行盲目的扩大,并就应该完善的洗钱罪的行为方式提出建议,以期更好的服务于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86.
危险犯的定义,是刑法理论上争议颇多的问题。我国刑法以维护公共安全为目的规定危险犯的构件,以法定的危险状态作为刑法处罚的依据。明确危险犯构件的组成,了解危险犯的本质和特征,有利于认清危险犯的存在和对危险犯罪的防范。  相似文献   
87.
通过考察我国刑法,可以发现我国刑法在规制危害矿山生产、生态安全犯罪方面存在忽视对矿山生态安全的保护、预防滞后、刑罚体系不科学等不足,应从加强对矿山生态安全的保护、增设危险犯、增加刑罚种类和非刑罚处罚措施等方面着手,加强刑法对危害矿山生产、生态安全犯罪的抗制。  相似文献   
88.
斡旋受贿中的“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是指受贿人利用自己职务与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的可交换关系;受贿罪中的“不正当利益”应当包括违反法律、法规、国家政策和国务院各部门规章规定的利益和通过行贿手段获得的不确定的、竞争性的利益;国家工作人员离退休后不能成为受贿罪的主体。  相似文献   
89.
我国刑法在1997年修订时虽然明确规定了单位犯罪,但几年的司法实践表明,单位犯罪的一系列制度,如时效制度、累犯制度、自首和立功制度立法上的缺失,已经严重地削弱了刑法的科学性,引起了我国刑法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的极大关注,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将直接导致我国刑法关于单位犯罪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90.
刑法学界对煽动暴力抗拒法律实施罪的客体、客观要件、主观要件等要件的认定均存有诸多争议,笔者在辨析这些争议观点的基础上提出: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正常实施;煽动的对象不必限于“三人以上”;主观构成要件应为直接故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