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系统科学   7篇
丛书文集   8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理论与方法论   7篇
现状及发展   8篇
综合类   50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31.
为了探究成都东华门遗址土壤中细菌群落的结构组成,研制具有针对性的抑菌剂,本研究在东华门遗址的微生物病害发生点进行采样,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获得可培养细菌,纯培养后进行形态学和16SrDNA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显示:分离到的27株细菌中,以芽孢杆菌、假单胞菌和金黄杆菌为主.根据菌株亲缘关系和菌落颜色,选择8株亲缘关系较远、菌落颜色与病害发生点接近的关键菌株为靶标进行细菌防治探究.研究表明:使用0.1%次氯酸钠与中药提取液(0.03g/L大黄、0.3g/L黄芩、0.3g/L艾叶)复配后,具有与0.4%高浓度次氯酸钠相当的杀菌效果.表明使用中药成分复配次氯酸钠,在不降低抑菌效果的前提下,能显著降低次氯酸钠的使用浓度.  相似文献   
532.
文章借助数据挖掘技术,以非遗电影《百鸟朝凤》为研究对象,在豆瓣和猫眼两个平台共抓取观影者评论数据56 645条,利用内容分析法对评论进行情感分类、词频分析和语义网络分析,从观影者感知视角探究利用电影进行非遗活态传播的实际效果.研究发现: 1) 观影者能够通过电影感知非遗,即电影感知的三个维度(电影角色、电影故事、电影主旨)与非遗感知的三个维度(非遗传承人、非遗空间、非遗价值)之间存在映射关系; 2) 引发观影者正面评价的主要因素是剧情、演技和电影传达的价值观,引发观影者负面评价的主要因素是题材、宣传方式和非遗的表现力; 3) 电影叙事的完整性和场景的原真性使观影者普遍对非遗产生了较深程度的感知,并引发了大量观影者对非遗价值问题的讨论和思考.文章揭示了观影者非遗感知的路径、内容、情感特征和影响因素,并对非遗电影的制作和传播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33.
风险管理是安全管理的基础,是组织机构设置、制度建设、设备设施配备的依据。随着我国旅游业飞速发展,对外开放的文物保护单位面临的接待压力陡增,文物保护与开放的矛盾日益凸显,围绕文物的考古发掘、研究、使用、修缮、保养、迁移、利用的全过程安全风险分析与管控研究具有明确的现实意义。本研究首先梳理了文物保护单位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接着对文物保护单位常用的风险矩阵方法和ABC评估方法进行了系统解释。在此基础上,对文物保护单位面临的社会治安、火灾、恐怖袭击、拥挤踩踏、大型活动等常见公共安全风险的风险评估进行了具体分析。最后,提出了适用于文物保护单位的风险评估工作组织实施及风险态势管理流程,为文物保护单位的风险管理提供思路和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534.
文物保护单位由于保存文物价值高、游客数量多、社会影响大,安全事件复杂多样。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发展,互联网传感器、移动设备、社交网络等方式涌现出海量数据,为实时的报警信息提供了异构、多源化的信息源头。目前,文物保护单位虽然建立了多种事件信息监测与分析系统,但受建设技术因素影响,缺乏统一规划,“数据孤岛”问题突出。因此,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以及数据价值升级和科学高效的应急决策,建立数据输入输出汇集“中枢”,实现信息增值、辅助应急决策是目前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本研究通过对文物保护单位内安全监测要素分析和现有监测信息类型分类,给出了信息集成共享的4种主要方式,并从子系统管理、平台控制、消息过滤、接口管理、日志管理等方面给出了信息集成共享平台原型的设计,为安全监测信息集成共享体系建设提供了支撑。  相似文献   
535.
为了探究生物侵蚀微生物的种类,通过高通量测序手段对乐山大佛地衣(lichen,LI)和苔藓样本进行了微生物(细菌、古菌和真菌)多样性分析.结果发现:地衣、活苔藓(living moss,LM)和苔藓残体(dead moss residue,DM)样本中的细菌和真菌组成在组内样本之间能进行聚类,组间差异也能良好区分;在细菌群落中,地衣与活苔藓样本中的细菌组成较为相似,两个样本的优势细菌均为蓝细菌(Cyanobacteria)和醋酸菌(Acetobacteraceae);在真菌群落中,地衣样本的优势真菌是煤炱目(Capnodiales),但其在活苔藓样本中含量较少,活苔藓样本的优势真菌是子囊菌门(Ascomycota),且其在地衣和苔藓残体样本中也有一定含量(7.47%~52.6%);古菌群落的组内差异较大,其中与氮转化相关的泉古菌(soil Crenarchaeotic group,SCG)总体丰度占比较高,并发现了较多未归类古菌(unclassified-k-norank).  相似文献   
536.
为了研究中华门城堡的结构安全性能及残损病害的成因,在Drucker-Prager屈服准则的基础上,引入受拉和受压损伤变量.基于ANSYS的usermat子程序,开发砖石建筑遗产的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并采用本构模型对中华门城堡进行有限元模拟分析.通过子程序中的受拉和受压损伤变量,反映结构整体的损伤状况.研究结果表明:中华门城堡最大拉应力出现在拱券与南部城砖砌体墙的交接处、东西及南侧条石砌体墙的上部,最大压应力出现在南侧条石砌体墙下部;损伤变量的分布与中华门城堡现状残损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537.
运用文献资料与田野调查等方法,从社区治理的视角,以"三社联动"为分析框架,通过对安徽省非遗"张氏大洪拳"个案的调查,探究当前城市民间武术的发展路径。研究发现:城市民间武术由"乡土拳种"到"城市技艺"再到"文化遗产"的谱系化传承,彰显其在传统伦理本位基础上衍生出融日常生活、社会进阶与公共理性为一体的传承特征;在社区治理中,城市民间武术主动进入社区,将大众健康休闲与娱乐教化融入日常生活,并在生活化服务中增强城市民间武术共同体的生命力。研究认为:在"三社联动"的社区治理机制中,城市民间武术的社会化存续,需要将非遗传承人保护制度与社会体育指导员建制相结合,在社区文化共同体的营造与服务社区居民的平台建设中,提高城市民间武术共同体的社会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538.
传统技艺类文化遗产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被不同的主体表述并利用.该文以“传统技艺类非遗铜乐器”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与量性方法相结合的方式,以河南省许昌市欧营村为例,运用扎根理论对受访者的访谈文本编码分析,构建地方性传统技艺类非遗话语环境体系,并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不同样本特征的非遗主体对非遗文化感知的差异特征.研究发现:1) 话语环境的构建过程中不同样本特征的居民,如性别、职业、学历和收入等,对非遗文化的感知与态度差异性较大;2) 话语环境的“支撑条件”有利于筑牢遗产归属,为主体的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提供支持,包括居民自身对非遗的认知、保护与传承工作态度和地方认同.3) 话语环境的“结果”主要从非遗文化技艺流失原因、发展影响等探讨发展前景,结合支撑条件发现阻碍因素集中于年轻群体意愿、保护意识、技术操作、商业化与创新以及非遗产品或文化宣传等方面.至此提出通过发展旅游促进劳动力回流、学习平台建立身份认同并解决技术问题、品牌文化推出创新和现代营销媒体多渠道开展宣传等有效的建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