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系统科学   7篇
丛书文集   8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理论与方法论   7篇
现状及发展   8篇
综合类   50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以山西省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利用其2005—2009年的数据,分析了上市公司无形资产与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得出了上市公司无形资产对其经营绩效的影响显著正相关,以及无形资产对公司经营绩效的贡献远低于固定资产对经营绩效的贡献等结论,提出了一些提高无形资产对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贡献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2.
川北苟象寺垛顺节系雍仲苯教极具特色且历史悠久的宗教节日。苯教祭祀者在垛顺节中通过垛术仪轨护佑寺院与村庄,其中“替罪者”的宗教因素在其他宗教中亦有体现。垛顺节中的俗人军舞为其独有,揭示了苯教文化对藏族社会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3.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民族智慧的象征、民族精神的载体,它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对大学生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不仅是文化教育,更是精神教育,它有利于培育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民族自豪感、文化传承使命感以及提升自身人文品质和道德素养。因此大学应努力为大学生接受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创新教育模式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54.
创意旅游是旅游产业适应市场变化的必然选择,德化作为中国的三大瓷都之一,陶瓷文化旅游正在兴起.本文期冀以创意旅游引领德化陶瓷文化旅游的突破和升级,开发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并为闽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性旅游利用研究提供案例借鉴.文章借用文献分析和田野调查法、定性定量研究和跨文化比较研究法,分析了创意旅游内涵及其与文化旅游的关系,对陶瓷文化旅游相关概念及发展模式进行研究,继而对德化陶瓷文化产业和旅游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策建议,最后,得出了创意旅游视域下德化陶瓷文化旅游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55.
皖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其民间文学遗产丰富独特,影响深远。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生活状况的改变,这些文化遗产有很多已经淡出或正在淡出人们的文化视野,面临失传的危险。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颁布并实施的今天,保护和开发皖西民间文学遗产,已是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地方政府和有识之士应加紧研究,并采取妥善措施,加以科学保护、合理开发、长久传承,并务求实效,以使皖西民间文学遗产能够取得应有的地位,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56.
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入<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中"真实性"和"完整性"两个重要概念加以论述.通过分析指出,<公约>中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原则分别单向对应于文化遗产、自然遗产,而这一关系已在中国世界遗产地、文物保护单位以及风景名胜区的实际问题中显示出局限性.结论是:无论从当今世界遗产事业发展趋势看,还是从中国的世界遗产往往兼具历史文化积淀和自然山水之胜的鲜明特点看,中国当前的世界遗产申报、文物保护和风景名胜区规划与利用等重要问题,都需用"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双重原则来面对.  相似文献   
57.
在分析关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关西非遗数字化保护平台的必要性,设计了该平台的整体逻辑模型;在系统逻辑模型的基础上,按照软件工程的步骤,从需求分析入手,进行了开发工具的选择、数据库的详细设计;最后采用基于切割的大图实时浏览算法、VRML插件等方法,实现了该平台的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58.
 分析了2010-2019年Web of Science与中国知网中虚拟现实技术用于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文献,发现近年虚拟现实在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器物、书画、雕塑和建筑遗址方面;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口头故事与语言、传统技艺和传统习俗方面;随着技术的进步,虚拟现实三维建模的速度与准确性不断提高,且声音的加入增强了虚拟系统的沉浸感。未来虚拟现实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具有很广泛的前景。  相似文献   
59.
本文以凉山藏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例,探讨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策,以期既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创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模式,推动民族地区文化发展和经济繁荣。  相似文献   
60.
文化资源数字化保护是重视文化传承的一种重要方式。文化资源数字化技术标准制定对文化资源数字化保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深入研究了文化资源二维视频数字化采集、存储、编码、评价、管理等技术标准规范,为文化资源统一管理、有效整合、高效存储利用,同时为制定文化资源数字化标准奠定了坚实基础,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