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系统科学   7篇
丛书文集   8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理论与方法论   7篇
现状及发展   8篇
综合类   50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湖北区域之间品牌共建的主要影响因子,并结合湖北省三国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讨论了今后该省三国文化旅游品牌共建的着力点,提出了三国文化旅游市场营销的策略——跨区域旅游品牌共建。  相似文献   
42.
文化遗产保护的两个基础命题,是"为什么要保护"和"怎么保护".现时话语对它们的研究,均是沿着正向思维进行,因而很少切入其中的悖论问题.文章提出了这两个命题的悖论问题,同时提出了反思建议.  相似文献   
43.
以古村落宏村为例,重点考察了宏村自然与人工天然为一体的水系生态环境的文化景观以及隐藏在其背景下的人文文化和环境风水学的空间设计,千年的古建筑已是凝固的文化,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所产生的文化产业,目前面临的是环境正在渐渐污染。如何重构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资源,是当前值得深思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4.
多角度的分析都表明,原生基因资源迫切需要产权制度保护,也应当受产权制度保护。但遗憾的是,现行产权制度不承认原生基因资源的财产属性,拒绝接蚋它们为产权客体。现行产权制度对原生基因资源的态度和政策不仅有失公允,不利于原生基因资源的保护,不利于现代生物科技的发展,还会助长“生物海盗”行为。笔者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突破现行知识产权制度框架,建立广义的无形财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45.
阐述了在会计处理中准确地确认、计量及处理R&D成本的重要意义,在分析费用化、资本化、有条件的资本化等会计处理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有条件成本化和有条件全额资本化的会计处理模式。  相似文献   
46.
本文了无形资产的有关概念和理论,对现行评估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比较,分析了现行方法存在的总是提出了改进无形资产评估方法的方向。  相似文献   
47.
讨论费米子动力学对称模型(FDSM)中κ-激发模式中heritage混合的计算,给出混合heritage的哈密顿,讨论模型空间基矢的选取及标记,并给出哈密顿算符以及E2跃迁算符矩阵元的具体表达式。  相似文献   
48.
阜阳传统武术的历史与传承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视角,选定安徽省阜阳市作为传统武术发展历程与现状的研究地,通过运用文献资料、田野调查等方法的研究,发现阜阳传统武术与其他地方的传统武术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现在也与其它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正面临着人亡拳息,人去艺绝的濒危现状.建议有关部门根据相关法律,加强对传统武术的保护力度;制定并实施对传统武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申报、命名、表彰,传承人认定工作;运用相应措施促进传统武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49.
目的为了考古遗址公园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及遗产文化价值的传播,从而实现文化遗产科学保护。方法理论分析与国际宪章解读,结合实证举例方法。结果考古遗址公园旅游产品设计是以旅游产品的主题化与系列化、再现遗址地景观、充分发挥遗址博物馆旅游功能、提供考古体验旅游产品等为主要开发策略的。结论考古遗址公园旅游产品的开发必须遵循遗产保护的基本原则和遗产旅游发展的基本规律,其旅游产品设计方法是多样的,核心是遗址文化景观的修复与再现。此外,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遗产旅游产品设计还应强调游客的参与性和产品开发的持续性等。  相似文献   
50.
调查分析显示门巴族和珞巴族大学生对本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比较关心,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范畴不甚清楚,其认知存在较为明显的城乡差异和性别差异,认为发展旅游业有利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将希望寄托于地方政府。应该在青少年中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乡土教育,在现有行政保护框架内,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才能确保门巴族、珞巴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