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3篇
系统科学   75篇
丛书文集   12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9篇
现状及发展   6篇
综合类   46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阐明了和谐社会的建构是一项巨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生态化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是和谐社会建设不可或缺的部分,生态化技术创新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途径,而制度创新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新型自驱动式牵引机设计过程,指出用IDEF3过程模型描述协同设计存在的不足;提出将MCM和CLM作为协同设计过程建模新方法,并针对其在工作流描述方面的不足,进行了扩展;最后应用于新型自驱动式牵引机的协同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信用社小额信用贷款在抵押担保方式和政府职能定位方面较传统信贷方式所具有的创新性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指出并分析了信用社小额信用贷款所存在的缺乏内生增长机制和难以做到规范化运作两大问题。  相似文献   
14.
国企经营者股权激励机制的制度背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国有企业经营者股权激励机制改革的制度背景方面入手,分析和阐述了近年来我国在股权激励方面的政策与措施变化,并结合当前形势的发展,论述了健全和完善国企经营者激励机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我国纳米科技研究力量的机构分布与地域分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参照加拿大国家研究理事会(NRC)提供的79个纳米篇纳米科技论文和中国专利信息数据库中的1280项纳米科技专利,本文展示了1994-2001年间我国国内纳米科技成果的机构分布与地域分布,揭示出我国纳米科技研究机构与研究地域相对分散,而研究成果高度集中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多方法协作优化算法协作策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充分发挥多方法协作优化的优势,研究了多方法协作优化算法的协作策略特性。比较了采用并联、串联、串并联和嵌入协作策略的多方法协作优化方法的不同优化特性,得出协作策略选择的一般准则。以典型全局优化测试问题进行了分析验证。研究表明,多方法协作比单独优化方法更具优势;合理选择协作策略,可以进一步提高多方法协作优化方法的优化特性。  相似文献   
17.
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是中美在清洁能源领域开展科技合作的标志性项目。中心成立于2009年,并于2011年正式启动运行,以产学研联盟的方式开展合作。本文阐述了中心成立的背景和重要意义,着重从论文和专利成果、产学研合作机制、知识产权管理等3个方面对第1个5年合作成效进行梳理分析,对继续深入推动中美清洁能源科技合作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网络舆情的兴起给资本市场带来了深远影响,对监管层和上市公司的舆情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借助于监管部门对深市上市公司网络舆情应对状况的调查,实证检验了网络舆情及其应对与上市公司的信息效率的关系.研究发现,网络舆情危机会造成当年度股价崩盘,且来自自媒体的转载会增大股价崩盘的幅度,网络舆情重视和应对程度良好的公司在面对舆情危机时的股价崩盘幅度更低.上市公司对网络舆情的重视及投入能够向资本市场传递公司特质信息,提高资本市场的信息效率,进而降低未来股价崩盘风险和股价同步性.结论表明,上市公司加强网络舆情应对并非是满足监管要求和投资者诉求的面子工程,而是一项切实有效的求是工作,结论对完善资本市场信息传播管理制度,提高资本市场信息效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scientific research has gained prominence in many scientific fields, but the theory of participatory research is still limited. In this paper, we suggest that the divergence of values and goals between academic researchers and public participants in research is key to analyzing the different forms this research takes. We examine two existing characterizations of participatory research: one in terms of public participants' role in the research, the other in terms of the virtues of the research. In our view, each of these captures an important feature of participatory research but is, on its own, limited in what features it takes into account. We introduce an expanded conception of norms of collaboration that extends to both academic researchers and public participants. We suggest that satisfying these norms requires consideration of the two groups' possibly divergent values and goals, and that a broad characterization of participatory research that starts from participants' values and goals can motivate both public participants’ role in the research and the virtues of the research. The resulting framework clarifie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among participatory projects and can help guide the responsible design of such projects.  相似文献   
20.
从宏观制度环境建设、微观制度改革两方面探讨了"十一五"时期山西省国有企业制度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