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8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5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23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现状及发展   5篇
综合类   61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无机化学是化学及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在通才教育背景下,如何深化无机化学教学改革?本文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高师无机化学实验绿色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无机化学实验绿色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指出可通过改革实验教学内容、重新设计化 学反应、采用微型化实验、使用计算机多媒体仿真技术等手段和方法实现高师无机化学实验绿色化 的目标.讨论了无机化学实验绿色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指出可通过改革实验教学内容、重新设计化 学反应、采用微型化实验、使用计算机多媒体仿真技术等手段和方法实现高师无机化学实验绿色化 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实验是化学、生物等理科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与综合能力的最佳途径。本文介绍了在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实施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分解与细化,使相对粗放的实验教学转化为量化教学的改革探讨。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开平煤田早二叠世大苗庄组煤层含硫特征进行探讨,同时对煤层硫分含量的差异与煤的成因环境的密切关系进行了分析。此问题的研究,对于煤田勘探、开发以及煤的合理利用是非常有益的。  相似文献   
5.
无机化学精品课程网站设计和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先进的Asp—Access技术设计和构建无机化学精品课网站,使网站具有很强的交互和可维护性.在网站资源建设方面,充分展示了无机化学课程组拥有的教学资源和独具特色的教学成果.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开设<无机选论>课的重要意义,介绍了<无机选论>课程建设的实践与体会.  相似文献   
7.
以“磷的化合物”教学为例介绍了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并初步探讨了CAI课件在无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层电荷的大小是蒙脱石矿物最重要的参数,决定了其性质、加工方法以及应用。本文系统介绍了国内外对蒙脱石层电荷测定方法的研究现状,详细阐述了烷基铵法、结构式推算法、阳离子交换容量法、亚甲基蓝法测定层电荷的原理以及测试程序,分析了不同测试方法的优缺点。指出在选择层电荷的测定方法时,应综合考虑样品的纯度、杂质的性质、颗粒的大小,以及对精确性和快速性的要求等因素。  相似文献   
9.
聚丙烯酸-高岭土杂化高吸水材料的合成与性能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高岭土存在下,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作交联剂,以过硫酸钾作引发剂,部分中和的丙烯酸单体进行聚合交联反应,合成高聚物/无机杂化高吸水性材料,采用正交设计法,研究中和度,单体用量,引发剂量,交联剂量,高岭土加入量及反应温度对吸水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通过试验研制出了ZrO2 -CeO2 -SrO固体电解质超细粉 研究表明 ,其颗粒粒径随母液的浓度的增大、氨水的加入量的减少、烧结温度的提高及烧结时间的延长而增大 ,粒径分布的范围也增大 ,适宜条件分别为 0 .1mol/L ,pH为 1 4,70 0℃ ,4h .通过SEM观察 ,颗粒呈无规则形状 ,通过XRD分析了氧化物之间的结合情况 ,发现有固溶体产生 图 3,表 4,参 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