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8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45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30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6篇
综合类   76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将杉木粉进行苄基化改性反应,再经高温水蒸汽爆破处理制得多微孔苄基木粉,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对杉木粉改性前后的结构进行了表征.以多微孔苄基木粉为吸附剂,用原子吸收光谱研究了体系初始p H值、铜离子浓度、吸附温度和吸附时间等因素对铜离子的吸附效率.结果表明,多微孔苄基木粉对铜离子的吸附能力高于原木粉、脱脂木粉和苄基木粉;当溶液的p H值为4.0、铜离子浓度为40 mg/L、吸附温度为40℃、吸附时间为45min,多微孔苄基木粉质量为溶液质量的0.8%时,铜离子的去除率高达99%.  相似文献   
92.
结合断键理论(BOLS)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尺寸对铜纳米薄膜2p3/2能级偏移的影响.通过研究实验测得的XPS谱数据发现铜块体2p3/2的结合能为932.70eV,相对于铜单原子2p3/2的结合能931.00eV偏移了1.70eV.能级产生正偏移主要因为尺寸引起了键收缩,从而引起局域应变、量子势阱以及哈密顿量微扰的变化,最后导致了能级正偏移.事实证明我们可以利用配位数和化学环境来分析XPS谱,并进一步确定有关局域键长、键能、束缚能密度以及原子结合能等定量信息.  相似文献   
93.
为了研究水体中Cu(Ⅱ)对大型溞的急性毒理作用及其生理生化指标影响,在三种条件下(自然光,强光照,振荡),将大型溞暴露于Cu(Ⅱ)的9个浓度组和1个对照组进行48h的急性毒性试验,得到24h和48h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再将成熟的大型溞暴露于4个浓度组和1个对照组进行48h的暴露试验,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总糖的含量,将实验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后,结果显示: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Cu(Ⅱ)的毒性增强(24 h-LC50为248.9μg·L-1,48 h-LC50为134.6μg·L-1);强光照组和振荡组的48 h-LC50低于自然光组;SOD酶活性在Cu(Ⅱ)低浓度时高于对照组,高浓度时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除160μg·L-1外);POD酶活性先增加后降低,在Cu(Ⅱ)浓度为240μg·L-1时达到峰值,各处理组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各处理组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呈递减趋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在Cu(Ⅱ)浓度为80μg·L-1时,可溶性总糖含量最高,高于对照组,其他处理组均低于对照,统计分析结果同SOD.实验结果表明振荡和强光照会影响Cu(Ⅱ)对大型溞的毒性,SOD、POD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趋势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可溶性总糖的变化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4.
 介绍了利用阳极氧化法制备的氧化铝膜板(AAM)的色彩特性。利用阳极氧化法制备的AAM,其色彩分布于整个可见光区,不同的色彩主要来源于光的干涉现象。AAM 的这种特性可广泛应用于染色、彩色显示、装饰装潢、防伪、纺织工业等。人工制备AAM 彩色膜板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其制备方法包括:AAM 多层膜结构、金属覆盖AAM 结构、碳纳米管复合AAM 结构、沉积纳米线的AAM 结构等。从周期性氧化电压法制备周期性多层结构AAM 光子晶体开始,按照改善AAM 色彩饱和度方法的不同分为5 个部分,综述了近年来对AAM 色彩特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5.
 为考察农业废弃物大豆秸秆对重金属的吸附性能,以大豆秸秆为原料、柠檬酸为改性剂,制备出一种柠檬酸改性大豆秸秆吸附剂(CA-SS),对其进行扫描电镜测试和红外吸收光谱分析。对比研究了大豆秸秆改性前后对铜离子(Cu2+)的吸附性能,分析了Cu2+初始浓度、吸附时间和镍离子(Ni2+)对Cu2+吸附的影响,探讨了其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改性过程保留了大豆秸秆的多孔结构,并为其添加了羧基功能团;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 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大豆秸秆经过改性对Cu2+的吸附能力由10.44 mg/g 提高到了19.14 mg/g,主要是因为柠檬酸为大豆秸秆提供了起离子交换作用的羧基功能团;Ni2+未能影响CA-SS 对Cu2+的吸附,而Cu2+抑制了CA-SS 对Ni2+的吸附。CA-SS 是一种对Cu2+有较好吸附性能的廉价吸附材料。  相似文献   
96.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物质的量比为1∶2的Cu2+-邻菲啰啉配合物为模板,4-乙烯基吡啶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模板、功能单体与交联剂的物质的量比为1∶2∶30,在甲醇中用沉淀聚合法制备了一个铜离子印迹聚合物.该印迹聚合物在室温和pH 5.0的条件下对Cu2+的吸附可以在1h内达到平衡,理论饱和吸附容量(Qmax)为75.01mg/g,印迹因子(IF)为1.77.用该印迹聚合物制备的固相萃取柱对质量浓度为5.0μg/mL的Cu2+的萃取回收率为89.7%,相对标准偏差为4.7%(n=5).表明其有作为分析测定Cu2+时的固相萃取剂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7.
碳纳米材料的毒性效应日益受到广泛关注,通过比较研究多种非光催化条件下,富勒烯(C60)/Cu2+共存时对质粒DNA构象影响的复合作用,借以评估碳纳米材料的毒性效应。实验结果显示在非光催化条件下,C60/Cu2+可显著诱导DNA构象从超螺旋DNA转变成开环DNA,并且这种剪切效应随C60和Cu2+浓度的升高而增强;断裂后的DNA片段可重新被T4DNA连接酶连接成环状DNA,这说明C60/Cu2+的剪切位点为磷酸二酯键。另外,多种活性氧捕获剂均不能有效消除C60/Cu2+对DNA的剪切作用,这与Cu2+在DNA裂解中起主要作用相关。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在非光催化条件下,C60/Cu2+可有效诱导DNA断裂,具有明显的复合效应,其潜在的基因毒性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98.
将铜离子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阳离子依次与龙岩改性蒙脱土进行离子交换反应,制备了季铵盐-铜-蒙脱土复合材料。X-射线衍射(XRD)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铜离子和季铵阳离子已插入到蒙脱土层间。抗菌试验结果表明,复合抗菌剂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其对大肠杆菌(E.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250和125μg·mL-1。  相似文献   
99.
采用3d9离子斜方对称g因子的高阶微扰公式计算了Nasico型晶体Cu0.5Zr2(PO4)3中Cu2+离子中心各向异性g因子(gx,gy,gz),其中斜方晶场参量由重叠模型并联系晶体中Cu2+离子所处的局部结构确定。研究表明,晶体中Cu2+离子中心配体八面体平面键角相比理想斜方对称的90°要小10°左右,由此所得的因子计算结果与实验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00.
对印制线路板生产中含Cu废水处理,重点为络合铜废水的处理,文章结合对国内印制线路板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及后续竣工验收的体会,就该废水处理中的废液与废水分流、有效破络及"预处理+生化"联合处理工艺等可行性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