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8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45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30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6篇
综合类   76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61.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n-HAP)吸附水溶液中的铜离子(Cu2+),研究反应时间、体系pH值和Cu2+初始浓度等因素对吸附行为的影响,并探讨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在溶液pH=4.5~7.5,n-HAP对Cu2+的吸附升高趋势近似线性关系;反应60 min时基本达到吸附平衡;pH>7.5时,溶液中Cu2+几乎完全去除,最大吸附量为51.28 mg/g。n-HAP对Cu2+有良好的吸附作用,吸附类型为Langmu ir等温吸附,吸附过程符合拟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62.
西藏谢通门县雄村铜(金)矿矿石物质成分研究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藏谢通门县雄村铜(金)矿是新发现的超大型细脉浸染型铜(金)矿.通过详细的岩石学、矿石学研究,表明矿石类型主要分为氧化矿石、次生硫化物矿石和细脉浸染状硫化物矿石三大类型.矿石主要为细脉浸染状.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铜矿、黄铁矿、磁铁矿、磁黄铁矿,其次是辉铜矿等.主要非金属矿物为石英,约占矿物总量的60%~70%;其次是红柱石、钾长石、斜长石、黑云母、白云母、绢云母、绿帘石、石榴子石等.矿石主成矿元素以Cu为主,伴生有用组分为Au,Ag,Zn和Pb等.  相似文献   
163.
铜胁迫对甜菜幼苗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甜菜品种KWS3418为实验材料,研究了铜胁迫对甜菜幼苗生长及光合作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u2+≤250μmol·L-1时,甜菜幼苗生长良好,与对照(0.3μmol·L-1)相比,各生长指标没有显著差异.但是,随着Cu2+浓度的增加(Cu2+〉250μmol·L-1),甜菜幼苗生长受到显著抑制,其单株干、鲜重和叶面积均显著下降.Cu2+为250μmol·L-1时,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与叶绿索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随着Cu2+浓度的增加,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与叶绿素含量急剧下降.这些结果表明,甜菜有一定的耐铜性,但是高铜处理可能通过引起叶绿素含量和气孔导度下降来抑制光合作用进而抑制生长.  相似文献   
164.
炔雌醇是一种环境干扰物,高浓度的炔雌醇会对环境、生物等造成一定的伤害.根据Cu(I)可以催化炔雌醇与带叠氮基团的叠氮香豆素之间的点击化学反应(Cu AAC反应),生成具有1,2,3–三唑五元环的大分子结构化合物.由于整个分子中共轭结构的增加,使得反应后体系的荧光信号增强.通过检测反应前后荧光信号的变化,可以实现对炔雌醇的高灵敏检测.在最佳条件下,传感器的相对荧光强度与炔雌醇的质量浓度在0.1~2.5μg·L-1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0.05μg·L-1.  相似文献   
165.
铜是城市污水中常见的危害性重金属之一.在驯化好的活性污泥系统中,通过改变环境因素(MISS、COD负荷、pH及DO),考察了在不同环境条件下铜离子对活性污泥的毒性作用,以期为重金属废水处理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增大MLSS和COD负荷将显著提高微生物脱氢酶活性,有利于微生物抵抗铜离子毒性;在弱酸性与弱碱性条件pH...  相似文献   
166.
电化学法制备纳米铜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十二烷基硫酸钠、吐温80、苯、正丁醇、十二烷基硫醇和硫酸铜混合而成的乳液中,采用电化学合成的方法制备稳定的、粒径均匀的Cu纳米颗粒.采用XRD、TEM及FT-IR对所制备的Cu纳米颗粒的结构、形貌、粒径大小及表面键合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纳米铜粉为球型颗粒,分散较好,尺寸较为均匀,约为60~80 nm,并且具有立方晶型结构;得到的纳米铜颗粒表面含有一层有机物质,形成了包覆层较薄的核壳结构,这种包覆层阻止了纳米铜粉在空气中或水中的团聚和氧化,起到提高纳米铜颗粒的分散性和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7.
固液体系中蛭石吸附Cu^2+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等温条件下初始Cu2 浓度范围为25~300 mg.L-1,蛭石浓度范围为20~100 g.L-1的水溶液体系中蛭石吸附Cu2 的动力学过程.试验结果表明:蛭石对Cu2 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其吸附速率在吸附反应开始的2 h内很高,但随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并在12 h左右接近于零.溶液起始Cu2 浓度和吸附剂浓度对吸附速率影响显著,随起始Cu2 浓度增大,吸附达到平衡的时间延长;起始吸附剂浓度增大,吸附平衡时间缩短.提出的蛭石-Cu2 吸附动力学方程在样本检测的浓度范围内具有较高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168.
将一种按正交法编织的铜网格作为增强体引入到铝基体中制备了Al/Cu复合材料,再借助原位拉伸扫描电镜(SEM),观察了铝铜复合材料的组织演变,研究了其断裂机理与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相同轧制变形量下,25 ℃冷轧和400 ℃热轧均可破碎增强体铜网格,并使其均匀分布于基体铝板.复合板原位拉伸下的载荷-位移曲线均表现出明显的弹性阶段、塑性阶段和失效阶段,微裂纹在Cu颗粒周围和应力集中处萌生,主裂纹及其扩展主要是Cu颗粒周围界面分层开裂与微裂纹沿滑移线方向的扩展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并且最终沿滑移线的断裂路径与单轴拉伸方向呈45°.发生在Al层的塑性断裂和Al/Cu结合界面上的界面分层断裂是Al/Cu复合板两种主要的失效方式.  相似文献   
169.
对多种用于常压下气相合成N-乙基苯胺催化剂的反应性能进行了研究,特别是对新型催化剂制备时的Cu/Zn原子配比、沉淀终点pH值及沉淀方法等因素与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考察了催化剂制备的重复性及催化性能的稳定性,最后确认该催化剂是制备重复性好、组成简单、性能稳定的高活性、高选择性催化剂。  相似文献   
170.
Cuprozinc superoxide dismutase (Cu,Zn-SOD) was isolated from bovine erythrocytes by pH-controlled ammonium sulfate-methanol extraction (ASME extraction). Adjustment of the pH of a suspension of the lysed red cells in the presence of ammonium sulfate (90% saturation) to pH 5.0, followed by partition with an equal amount of methanol, resulted in isolation of the enzyme with specific, activity of greater than 2000 units/mg of protein. Further purification using DEAE-cellulose column chromatography gave a highly purified Cu,Zn-SOD showing a single band on 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SDS-PAGE). Using this procedure about 14 mg of pure Cu,Zn-SOD with a specific activity of 4728 units/mg of protein can be recovered from one liter of bovine blood. The enzyme was characterized and the results obtained were in agreement with earlier reports. This procedure appears, therefore, to be a convenient method for isolating the enzym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