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67篇
  免费   322篇
  国内免费   599篇
系统科学   680篇
丛书文集   207篇
教育与普及   54篇
理论与方法论   37篇
现状及发展   76篇
综合类   8621篇
自然研究   13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165篇
  2021年   173篇
  2020年   160篇
  2019年   152篇
  2018年   130篇
  2017年   166篇
  2016年   157篇
  2015年   245篇
  2014年   391篇
  2013年   318篇
  2012年   453篇
  2011年   527篇
  2010年   414篇
  2009年   523篇
  2008年   495篇
  2007年   676篇
  2006年   577篇
  2005年   583篇
  2004年   482篇
  2003年   403篇
  2002年   367篇
  2001年   305篇
  2000年   293篇
  1999年   194篇
  1998年   181篇
  1997年   163篇
  1996年   160篇
  1995年   112篇
  1994年   118篇
  1993年   102篇
  1992年   80篇
  1991年   91篇
  1990年   71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48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为实现对车辆异常行为的准确识别,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监督学习与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 term memory, LSTM)深度学习的交通异常驾驶行为双层识别模型。首先,对车辆轨迹数据筛除和滤波,构建异常行为数据集;其次,从异常行为轨迹特征中提取出特定异常行为的特征标签,并人为标定在训练集中;再次,构建SVM模型对训练集进行粗识别,基于SVM的二分法原理,从测试集中筛选出异常行为;最后,通过LSTM时间序列模型构建具体种类的异常行为模型,并通过深度学习的方法,从异常行为数据中细分为蛇形驾驶、急速变向、侧滑、大半径转弯、快速U型转弯、急刹车等具体的异常驾驶行为。本次实验选用下一代仿真(next generation simulation, NGSIM)数据中US-101高速公路和peachtree城市道路的数据集的轨迹数据验证SVM和LSTM双层识别模型的性能,包括均方根误差、识别准确率等。结果表明,构建的双层识别模型在第一层有98%的识别准确率,第二层有超过80%的识别准确率,可以较为准确地识...  相似文献   
62.
针对现有三维点云分类网络采用人工设计费时费力的问题,提出早停可微架构搜索(early-stopping differentiable architecture search,ES-DARTS)算法。利用从人工设计网络架构中提取到的先验知识,预定义一个包含高效候选操作的搜索空间,可快速搜索出适用于三维模型分类任务的高性能网络模型;通过追踪网络搜索阶段各候选操作的权重变化,找出跳跃连接操作在双重优化过程中发挥不公平竞争作用的临界点并在此处停止搜索,以保证各候选操作之间的稳定性,解决DARTS算法搜索过程中易出现性能崩溃的问题。提出的算法在ModelNet40数据集上达到了93.2%的识别准确率,比当前人工设计的主流网络具有更高的识别准确率。  相似文献   
63.
针对基于内容的人体运动检索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逻辑相似性的运动数据检索方法。首先,针对特定人体运动序列数据,使用自组织网络映射算法对运动数据进行预处理,找出运动数据帧的最佳匹配单元。然后,应用数据编码规则对匹配单元进行量化及编码处理,获得基于符号化表示的运动描述符。基于符号化表示的描述符建立运动序列索引机制,应用多分辨率框架进行运动模式匹配。最后,按照模式匹配结果进行运动相似性排序,输出检索结果。在CMU运动数据库中的试验结果表明了算法有效性。  相似文献   
64.
用CNDO/2量化方法计算了35个苯甲酰类化合物的量化指数,并应用模式识别方法研究了该类化合物的结构对治疗患L1210肿瘤小鼠药效的影响,得到满意的分类图。结果表明化合物的抗癌活性的主要影响因素为CQS、ELUMO、ESHEP和π,药物的抗癌活性主要是通过抑制核苷酸还原酶所致,而且化合物在体内到达受体的过程和难易程度对药效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5.
采用小波分析理论建立了一种新的被动声纳信号宽带噪声包络调制分析算法。通过被动声纳的海上实际信号的分析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检测效果且可以节省计算时间,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6.
《科学通报(英文版)》1998,43(5):353-353
For more than a thousand years, Chinese people were aware of the transmitted sensations by the application of needles on the body surface. This practice is called acupuncture. Acupuncture had been recorded and transcribed in writings and in drawings, until finally the acupoints were inscribed onto a bronze statue. The bronze statue was called the Meridian Figure. Deeply embodied in the bronze statue is a tripartite confrontation-prism representation of the humans body. This concept was a great scientific achievement in ancient China. The author traces the history of Meridian science described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terms. Then he explores a clear analogy of the meridian pathway (MP) phenomenon. In a model system, by using a simple segmental in vertebrate, certain parallels can be demonstrated with the meridian concept. For example, the author demonstrated a clear correlation rule among the central mechano-sensory channel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positional discrimination in individual nerve cells from different receptive field inputs. The evidence suggests that the MP phenomenon is an objective neurobiological response. To clarify the research objective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suggests that the MP is a bi-directional pathway along which a positional message signal is transmitted. This phenomenon is evoked by physical stimulation, transmitted linearly across the human body segments, and is perceived by the brain. The MP consists of low resistance paths, is connected by the liquid media contained in the apposite membranous structure. At the cellular level, the regulation functions of MP must pass through along this low resistance path. Two aspects of the modern Meridian research are the functional regulation and the mechanism of intercellular liquid modulation at the nanometer level.  相似文献   
67.
模糊灰关联模式识别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首先建立了灰关联分析的新的理论模型,然后将其与模糊集理论结合起来,提出了一种模糊灰关联模式识别方法.通过应用于场地土类别的评定,从而说明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8.
基于语音识别的说话人身份辨识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一种在小字库孤立语音条件下,集成语音识别与说话人的识别技术,并进行说话人身份代码(密码)识别、认证.利用语音信号的短时分析技术进行孤立词的单元分割,采用临界带特征矢量作为语音信号特征,分析了经典语音识别算法——动态时间规整算法,提出了对语音模板各帧加权的改进方法.为提高识别响应速度,研究了多门限多轮次的判决方法,在增加多套模板、提高识别率的情况下,降低了系统的响应时间.  相似文献   
69.
质心层次特征的无约束手写体数字识别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光学字符识别(OCR)是模式识别最为成功的应用之一.目前,OCR的研究重点是无约束手写体字符识别.采用了基于字符质心的层次特征对无约束手写体数字进行分类识别.基于字符质心的不均匀分块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无约束手写体数字字形千变万化所引起的不稳定性.层次特征将字符在空间的二维分布转化为一维,特征抽取过程简单,易于实现.将该算法应用于无约束手写体数字的信函分拣系统,单字的平均识别率达97%以上.  相似文献   
70.
研究和分析了蜗杆式振动珩齿时,被珩齿轮齿面上的珩磨啮合轨迹,以及在不同珩磨运动参数下,齿面上珩磨啮合纹路的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