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8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45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19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68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22 毫秒
41.
为了提高合金铸铁的耐磨性,通过成分设计、材料配比以及熔炼浇注等工艺,制备出含C质量分数为3.0%的高钒合金铸铁,并分析了高钒合金铸铁的组织与耐磨性能。利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高钒合金铸铁的显微组织及物相进行分析,并对高钒合金铸铁的洛氏硬度、冲击韧性和耐磨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钒合金铸铁的组成相主要为原位合成的VC硬质颗粒相、(Cr,Fe)7C3相以及Fe-Cr相,其平均洛氏硬度约为HRC64.2,平均冲击韧性为8.8 J/cm2,耐磨性是高铬铸铁的2倍左右,具有很好的耐磨性能。  相似文献   
42.
通过现场试验以及ABAQUS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风化岩地基中全长黏结钢筋抗浮锚杆的承载性能和荷载传递特征。结果表明:风化岩地基中的抗浮锚杆承载力高,上拔量小,能够满足工程需求。锚杆杆体荷载-位移曲线、剪应力、轴应力分布规律的模拟结果与现场试验结果具有较高的吻合度,说明用ABAQUS软件模拟钢筋抗浮锚杆的承载特性是可行的,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同时,还得到了现场试验较难得到的锚固砂浆和周围岩土体的应力分布规律,明确了钢筋抗浮锚杆受荷后的影响范围和锚固体的力学特性,弥补了现场试验的不足。  相似文献   
43.
以地质动力区划方法为基础,划分出各级活动断裂,以吕家坨矿区五级断裂图为构造格架,建立有限元的地质力学模型,以吕家坨矿地应力测量的基础数据为边界条件,通过岩体应力状态分析系统进行应力计算,计算的结果以等值线的方式给出,包括最大主应力等值线、最小主应力等值线、最大剪应力等值线。通过对等值线的分析,预测出矿区的应力升高区、梯度区、降低区,从而对吕家坨矿压显现严重的区域做出预测,为吕家坨井田工作面的生产和采区巷道的合理布置提供基础数据,保证矿井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44.
研究了CaO基复合催化剂在生物质热解过程中的原位脱碳作用,通过气相色谱仪分析热解气体产物组分及含量。结果表明,CaO基复合催化剂可以原位吸附生物质热解过程中产生的CO2,达到生物质定向催化转化的目的。使用Fe-CaO、Ni-CaO复合催化剂可使生物质热解液相产物产率降低至20%以下,而气体产率提高,最高可达67.1%。Ni-CaO催化热解条件下气体产物中H2含量最高可达52.9%,同时φ(H2)/φ(CO)达到2.6,改善了热解气品质。  相似文献   
45.
为探索海上稠油火烧油层开发的可行性,针对渤海稠油油藏开展了火烧油层物理模拟实验。根据石油沥青组分测定法,分析渤海稠油原油组分;通过热失重与扫描量热同步热分析仪测试活化能等高温氧化反应动力学参数;采用一维燃烧管实验模拟评价燃烧稳定性及驱油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渤海稠油组分特征与国内陆上油田相似;稠油高温氧化活化能为157 kJ/mol,与陆上油田相近;油藏火驱前缘推进稳定,燃烧前缘最高温度773 K左右,出口CO2浓度长期稳定在12%以上,高温氧化燃烧状态良好;火烧驱油效率95.1%,空气油比548 m3/t,驱油效果较好。研究成果为海上稠油油藏火烧油层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6.
We investigated the critical influence of in-situ nanoparticles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hydrogen embrittlement (HE) of high-strength steel.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mechanical strength and elongation of quenched and tempered steel (919 MPa yield strength, 17.11% elongation) are greater than those of hot-rolled steel (690 MPa yield strength, 16.81% elongation) due to the strengthening effect of in-situ Ti3O5–Nb(C,N) nanoparticles. In addition, the HE susceptibility is substantially mitigated to 55.52%, approximately 30% lower than that of steels without in-situ nanoparticles (84.04%), which we attribute to the heterogeneous nucleation of the Ti3O5 nanoparticles increasing the density of the carbides. Compared with hard TiN inclusions, the spherical and soft Al2O3–MnS core–shell inclusions that nucleate on in-situ Al2O3 particles could also suppress HE. In-situ nanoparticles generated by the regional trace-element supply have strong potentia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igh-strength and hydrogen-resistant steels.  相似文献   
47.
介绍了一种高效率、低能耗、易操作的固体无机化合物制备方法——前驱物固相反应法及其广阔的应用前景,并通过自己设计的两个实验(ZnFe2O4和 Fe2O3的制备及表征)来证明此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8.
利用绿色环保的碱-尿素-水溶剂体系制备纤维素溶液,采用反相悬浮法制备纤维素微球,并通过原位复合法工艺对纤维素微球进行纳米磁性功能化负载。结果表明,随着油水比不断增大,微球粒径逐渐减小,制备的再生纤维素微球比表面积超过30 m2/g,孔度超过90%,吸水性强,含水率超过85%。通过FTIR、XRD和SEM研究发现原位复合法可成功地生成Fe3O4纳米粒子,并在纤维素微球中形成有效负载,且制备的纤维复合微球保留了良好的球形结构和多孔性,并具有超顺磁性。  相似文献   
49.
在超重力反应沉淀法制备白炭黑的基础上,在沉淀反应的后期加入硅烷偶联剂,实现沉淀法白炭黑的原位改性。对原位改性和未改性的白炭黑表面状况进行了研究,表明原位改性过程可以使白炭黑表面向亲油性转变。原位改性技术将白炭黑的制备过程和改性过程一次完成,大大简化了疏水化白炭黑的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50.
为研究冷却方式对不同类型水泥混凝土高温后残余强度的影响,设置了温度为500℃、600℃、700℃、800℃、900℃的梯度,分别对采用复合硅酸盐水泥和矿渣硅酸盐水泥的立方体标准试块进行高温后力学试验。通过试验考察不同冷却方式下试块高温后的破坏形态、残余强度,并进行XRD分析,解释了冷却方式、水泥种类、受火时间等因素对高温后混凝土残余强度的影响。试验表明:高温后混凝土的破坏形态与其采用水泥种类及受火时间有关;冷却方式对不同水泥混凝土高温后的残余强度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