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2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8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24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7篇
综合类   54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在传统海藻酸钙固定化过程中加入活性炭纤维作为改性载体,以苯系物(BTEX)降解菌为对象,制备了海藻酸钙-活性炭纤维固定化生物小球(MB),并研究了MB微观结构及强化除苯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MB直径为2~4,mm,其表面通透、孔道致密,孔径均一(约为200,μm),并可多次重复应用.MB强化除苯过程主要是吸附和生物降解共同作用的结果,且去除速率呈现由快速到慢速两个阶段,均符合一级动力学规律.微生物接种量为6.89,mg/mL(包埋载体溶液)时,MB结构稳定性最好,强化除苯效果最佳.不同接种量条件下,苯生物降解的平均半衰期为64 h,高于游离态BTEX降解菌.  相似文献   
22.
采用逆向蒸发法制备了稳定的溶菌酶脂质体.在不锈钢表面培养出稳定生物膜后,分别利用溶菌酶和溶菌酶脂质体对其进行剥离.运用Zeta电位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红外光谱(FT-IR)对脂质体和生物膜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脂质体平均粒径为80~100 nm,包封率为82.4%.相同浓度下溶菌酶及其脂质体对混合菌种形成的生物膜剥离效率分别达到62.4%和86.5%.溶菌酶脂质体在24h内对生物膜和水体中微生物去除率分别达到89.6%和99.6%.因此,溶菌酶脂质体能够有效控制不锈钢表面生物膜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23.
采用常规的方法对崇明东滩入侵植物互花米草及本地物种芦苇、海三棱藨草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以及理化性质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三大类群微生物中以细菌数量最多,不同植物中以海三棱藨草根际微生物量最多;过氧化氢酶活性为与海三棱藨草混生的互花米草根际最高,其他3种酶活性变化趋势相似,均以与芦苇混生的互花米草根际最高;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微生物的数量与土壤中有机质、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说明崇明东滩植物根际土壤生物活性与理化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为利用微生物学方法防治植物入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4.
温敏性水凝胶作为固定化酶载体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出水凝胶载体材料优化模型,根据优化结果制备出了两种性能相异的载体材料即聚丙烯酰胺/2-甲基丙烯酸羟基乙酯和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2-甲基丙烯酸羟基乙酯,并用其包埋α-胰凝乳蛋白酶,利用载体材料的温敏性可实现固定化酶活力的可控及连续可调,两种固定化酶经连续催化8次,固定化酶活力并无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25.
生物工程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生物工程在农牧、食品、医药工业、生物采矿、生物化工、环境保护、生物能源、生物医学工程等主要领域的发展现状;分析讨论了美国、日本、西欧等国家生物工程的竞争态势;展望了生物工程的未来前景。  相似文献   
26.
固定化根霉乳酸发酵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固定化根霉发酵乳酸的研究结果表明,用海藻酸钙法包埋根霉R-291孢子,经萌发增殖培养后凝胶颗粒具有较好的机械强度,产酸速率可达4g·h-1·L-1。  相似文献   
27.
薄荷固定化细胞培养产生薄荷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薄荷叶片外植体经诱导形成了颗粒状愈伤组织。愈伤组织转人附加8mg/L2,4-D的MS液体培养基以后,逐步成为小而分散的悬浮状态。将悬浮细胞和小愈伤组织用3%海藻酸酸钠固定,然后培养在附加0.5mg/L2,4-D的MS培养液中。  相似文献   
28.
本研究采用海藻酸钙胶为载体,将糖蜜酒精酵母P396驯化株固定于2.5公升维型筛板生比反应器中,以甘蔗糖蜜为基质进行快速酒精连续发酵试验。证明该反应器能较好地解决CO_2滞留及CO_2与酒精对酵母发酵的抑制问题;探讨了该反应器连续发酵的动力学模型及发酵条件。发酵连续操作85天,平均产酒8.1×10~(-2)kg/L,平均生产能力1.5×10~(-2)kg/L·hr比游离细胞分批发酵效率提高17.4倍。  相似文献   
29.
在连续流动带搅拌的反应器中,突然导入固定化的酶粒子,随着流入反应器的流速不同,存在着两类响应:最小型和衰减型响应.这些响应可由临界Thiele模数决定,当Thiele模数大于临界值时,流出反应器的底物浓度呈衰减性响应;否则,呈最小型响应。决定不同响应的临界速度可由简单的实验方法求出,从而可决定反应速度常数。本文除扼要叙述这种方法的理论推导外,通过对固定化α-葡萄糖淀粉酶的动力学实验,证明随流入反应器流体流速的变化,的确存在两种不同的响应,并可确定临界流速及反应速度常数和Michaelis常数。  相似文献   
30.
利用明胶戊二醛制备的固定化啤酒酵母细胞,由腺苷酸(AMP)生产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TP)。在含有15 mmol/L AMP,75 mmol/L葡萄糖,5mmol/L硫酸镁(MgSO_4·7 H_2O)的0.2 mol/L磷酸缓冲液(pH 7.0)中,在34℃振荡反应1h,ATP转化率可达100%,分批连续反应10次,ATP转化率保持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