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现状及发展   19篇
综合类   10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观察低氧和不同运动强度对大鼠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及心肌VEGF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成6组:常氧对照组(NC),低氧对照组(HC),常氧低强度运动组(NEL),低氧低强度运动组(HEL),常氧高强度运动组(NEH),低氧高强度运动组(HEH)。NC、NEL和NEH组在常氧环境下生活,HC、HEL和HEH组在氧含量14.1%的低氧环境下生活。NEL和HEL、NEH和HEH组运动强度分别为15.2 m/min和26.8 m/min,跑台坡度均为10°,40min/天,6天/周。各组大鼠经实验在运动组最后一次运动后24h取血和心脏,检测VEGF含量,运用RT-PCR和WesternBlotting技术检测心肌VEGFmRNA和蛋白表达量。结果:血清VEGF含量随缺氧程度的加深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且HEH组下降最为显著(P﹤0.01);RT-PCR和Western Blotting心肌VEGFmRNA和蛋白结果随缺氧程度的加深表达量呈逐渐升高趋势。结论:(1)低氧、运动以及低氧运动都能使血清VEGF含量减少,而此时心肌VEGF基因和蛋白表达均增强。推测是肌组织对循环中VEGF的摄取、利用增加,减少了血清VEGF含量;(2)VEGF的基因和蛋白表达程度与缺氧刺激程度关系密切;(3)缺氧相关因子含量和表达量的变化可作为机体对缺氧适应能力评价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2.
肥胖机体胰岛素抵抗会引起血管并发症已得到认同,但新近关于肥胖机体慢性炎症的研究发现,在出现胰岛素抵抗前脂肪组织脉管系统已发生功能障碍。本研究分析脂肪组织毛细血管发生变化与缺氧的关系和缺氧与慢性炎症的关系,认为肥胖机体脂肪组织毛细血管发生变化,引起脂肪组织缺氧;缺氧诱导慢性炎症,肥胖关联的炎症又引起脂肪组织血管重塑,加剧脂肪组织功能障碍和胰岛素抵抗;提出在肥胖者体内,脂肪组织血管重塑能够调控慢性炎症和全身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3.
研究以大枣、党参、山药、阿胶为主要原料制作益气养血营养枣片对小鼠的耐缺氧和抗疲劳作用.通过常压耐缺氧实验,观察益气养血营养枣片对小鼠的耐缺氧作用.采用负重游泳法记录负重游泳时存活时间,观察药物对小鼠抗疲劳作用.结果表明,在耐缺氧方面,益气养血营养枣片可以延长小鼠在常压条件下的存活时间(P0.05);在抗疲劳方面,益气养血营养枣片能延长小鼠在负重情况下的存活时间(P0.05).益气养血营养枣片能增强小鼠耐缺氧和抗疲劳能力.  相似文献   
104.
间歇性低氧训练是由英、美、俄等国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有效的训练方法。本研究选取普通高校和地市体校的40名中长跑运动员(14-22岁,男女各半)为测试对象,观察常压间歇低氧对运动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适应机制。实验结果,常压间歇低氧训练可以刺激机体中红细胞的生成,增加血液中氧的运输能力,提高携氧能力,并能有效地提高人体机体的运动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05.
低氧与健康的研究是近年来临床医学、环境医学、航空航天医学和运动医学的研究重点问题之一.从肝细胞凋亡的角度研究运动对肝细胞的影响及其与运动性疲劳之间的关系,对科学制定训练计划等具有重要的意义.低氧训练使机体处于更加缺血和缺氧状态,血液的重新分配,使肝脏出现暂时的缺血,运动强度降低后血液重新回流形成血液再灌注,导致肝损伤,诱导细胞凋亡.细胞凋亡的过低或过高都导致疾病的发生.肝细胞凋亡的异常在急、慢性肝损伤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就有关低氧、运动及低氧训练对肝细胞凋亡的影响,引起凋亡发生的基因调控及机制进行相关综述.  相似文献   
106.
为从细胞水平建立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缺氧/复氧模型,观察了盐酸戊乙奎醚对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的H/R损伤的保护作用.实验采用酶消化法进行细胞的原代培养,1∶ 2传代.采用荧光标记乙酰化Dil-Ac-LDL的方法鉴定.培养的细胞随机分为4组;①对照组,常氧环境下培养,不给予任何处理;② H/R组,改培养液为D-Hank,s液,于37℃、5%CO2、95%N2 密闭缺氧鑵内培养2 h后,弃D-Hank,s液,改为完全培养液,放入常氧培养箱中继续培养4 h;③ PHC预处理组,在细胞缺氧2 h前给予PHC(终浓度为0.1 μm·L-1)预处理,④ H/R +PHC组,在细胞H/R后,给予PHC(终浓度为0.1 μm·L-1)孵育2 h.MTT自动比色法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是:① 成功培养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用荧光标记乙酰化Dil-Ac-LDL的方法鉴定为微血管内皮细胞.② 成功制备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H/R模型将试验细胞培养液改为D-Hank,s 液,置于37℃、5%CO2、92%N2 密闭缺氧罐中环缺氧2 h,后改为完全培养液放入常氧培养箱中继续培养4 h,可制备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I/R模型.③ H/R组细胞死亡率和凋亡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HC+H/R组的细胞死亡率和凋亡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R+PHC组与对照组相比,虽然细胞的死亡率和凋亡率有所下降,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是:PHC预处理对大鼠微血管内皮细胞的H/RI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7.
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含量和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 G R P) 对缺氧性肺动脉高压( H P H) 的影响。方法:应用常压缺氧方法建立大鼠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采用酶联免疫测定法测定大鼠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含量;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肺组织中 C G R P 的分布。结果:缺氧组大鼠血浆 C G R P 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有明显下降( P< 001) ,且血浆 C G R P 水平与肺动脉平均压( m P A P) 呈负相关( P<005) ;正常大鼠肺组织有极少量 C G R P 样免疫物质,缺氧组大鼠肺组织有大量 C G R P 样免疫物质。结论:缺氧时血浆 C G R P 含量减少可能是其释放减少所致, C G R P 在缺氧继发肺动脉高血压中起重要的肺循环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8.
Conclusion Many different methods exist by which the radiosensitivity of cells, and hence of normal tissues and tumours, can be manipulated. Several of these can be traced to a common redox pathway involving competition between oxidising and reducing species. Others involve the biochemical enzyme systems required for removal of DNA lesions. At the present time most of these approaches are still actively undergoing basic research studies and have not found full application in cancer clinics. For any such approach to be of therapeutic use there must be a rationale for a differential effectiveness in tumours and normal tissues.  相似文献   
109.
Summary Despite the very considerable difficulties presented by the basic molluscan anatomy and the possession of a blood pigment with an oxygen carrying capacity that never exceeds 4.5 vols%, the cephalopod circulatory system contrives to deliver oxygen at a rate fully comparable with that of an active fish. This is achieved by adding accessory pumps to push blood through the gills, by a multiplicity of pulsatile veins and by raising the systemic blood pressure considerably above the levels found in other molluscs. Detailed control of blood distribution is a necessity in a system where the peripheral resistences may be expected to change dramatically when the animal starts to move and large part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are apparently dedicated to this task. In this account we have reviewed blood pressure and flow at rest and in exercise. We have further examined the evidence which indicates how the animals modulate the cardiac output, drawing attention to the very different response found in cephalopods and the higher vertebrates.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