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3篇
系统科学   8篇
丛书文集   4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2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01.
水文系统抗差权函数分析与检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抗差权函数的结构设计,是提高抗差估计应用效果的关键。该文的目的是要分析水文模型参数估计问题有效的抗差权函数。论文采用和改进了两种权函数与4种权函数变量,采用了系统参数、输入和输出都是已知真值的理想系统,用两种水文上常见的、具有不同误差统计特点的随机生成模式,每种进行了10万次参数抗差估计试验,通过反复分析与检验,确定了适合于水文问题特点的抗差权函数。  相似文献   
102.
北江下游河段的水文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从实测水文资料出发,应用石角、三水水文站长期的降雨量、月平均水位、流量及含沙量资料。对北江下游河段的水文特征进行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3.
研究论述了国家自然保护区广东石门台自然保护区的水文与水资源。它不但具有水量丰沛,水质优良,汛期长,水位急涨急落等水文特征,而且水文效应显著,是珠江的重要水源地之一,故必须加强对其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以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4.
阐述了付立叶(Fourier)光滑方法的最小二乘性质,并据此提出了约束付立叶光滑 法,初步解决了水文变量(流量、雨量等)具有周期性变化规律的统计特征值(均值、方 差等)的最优估计。与建立在等距离离散时间序列上传统的离散付立叶光滑方法不同,提 出了非等距离的离散时间序列的最优付立叶光滑方法以及付立叶系数的递推最小二乘法 估计。  相似文献   
105.
本文对平原水文模型中如何充分而又实际地运用土壤水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探讨,用数值法求解一维垂向饱和-非饱和里查兹方程来模拟垂向水流和土壤水及地下水动态;用稳定状态的近似解来计算潜水蒸发;用非线牲水库概念模型来模拟地下水对河道的排水过程.所建议的方法在五道沟实验区试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6.
本文根据水文学基本原理,探讨了应用水文模拟技术模拟河流地下水过程,从而进行山丘区地下水评价的新途径.它较传统的分割基流的方法具有成果客观、无系统偏差、工作量小等优点.通过研究水文模型结构和参数的地区规律,本文解决了缺乏径流资料情况下的地下水模拟问题.  相似文献   
107.
根据岔上水文站流域地理概况,研究了其历年大断面的变化情况,探讨了其水位与流量的关系,分析了其流域降水、洪峰流量、年径流组成及降水径流关系等。  相似文献   
108.
阐述了以MSP430和CS8900A网络芯片为核心的水情测报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探讨了TCP/IP协议在水情测报系统中的移植及计算机管理软件的设计。  相似文献   
109.
数字时代水文模拟技术的变革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从科学哲学方法论的角度,阐述了水文模拟技术从原子时代到数字时代的变革发展历程,简要回顾了数字水文学的由来,并对数字水文模型的基本内涵、基本框架和科学意义以及数字水文的研究内容、在数字地球中所处位置进行了探讨。得出:数字信息技术将变革水文科学研究的手段,促使水文模型有更大的发展;数字水文在数字地球中扮演重要角色,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10.
结合遥感产品及气象站点数据,分析了黑河上中游2001—2012年蒸散发(ET)时空演变规律及分布格局,对比分析地表温度(LST)、空气温度、降雨、水汽压、相对湿度、风速6个环境因子对ET的影响.结果显示,2001—2012年时间段黑河上中游年ET有略微下降趋势(R2=0.01),12a的年平均ET为470.3mm,年ET最小值出现在2001年,2002年发生了"突增",2003—2007年呈现上下波动趋势,2008年发生了"突降",2008—2012年呈现了显著上升的趋势(R2=0.97),同时上、中游区域年平均ET呈不同的变化趋势.对整个研究区域生长季内ET呈显著影响的因子为降雨、空气温度和水汽压.同时,由于气象条件及地表供水条件的时空变化,针对不同区域及不同植被类型,影响ET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也发生变化,除空气温度和水汽压之外,农田ET对能量供给的太阳总辐射变化较为敏感,草地ET对水分供给的降雨变化较为敏感,林地ET则对表征大气湍流情况的风速变化较为敏感,而灌木ET对地表温度的变化较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