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4篇
  免费   111篇
  国内免费   89篇
系统科学   4篇
丛书文集   60篇
教育与普及   17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26篇
综合类   185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129篇
  2006年   117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用质子核磁共振(1HNMR)方法对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淀积非晶氢化氮化硅薄膜(PECVD-α-SiNx:H)进行测量,分析膜中H的含量和分布与淀积温度、射频功率等工艺条件的关系,以及退火的影响。  相似文献   
22.
H2O2氧化降解壳聚糖的动力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制备分子量分布较窄的可溶性低分子量壳聚糖,研究了简单均相体系下双氧水降解壳聚糖的过程与机理,考察了温度、双氧水浓度和时间对降解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均相条件下壳聚糖的氧化降解符合无规降解动力学规律.同一降解体系中,同一反应时刻下,水解产物的分子量的倒数与反应温度成正比.  相似文献   
23.
氢分压对种间氢转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厌氧消化的产氢产乙酸阶段,从反应动力学来看,在标准生理状态下的ΔG°′均为正值,表明丙酸丁酸以及乙醇的产氢产乙酸是不能进行的。然而,在产甲烷的作用下,通过产氢产乙酸菌和产甲烷菌间的种间氢转移,体系中的氢分压大为降低,使整个消化过程得以顺利进行。文章以产氢产乙酸作用和产甲烷作用的热力学反应为基础,分别导出它们的自由能与氢分压的关系,分析了氢分压对种间氢转移的影响,得出两类菌群间种间氢转移的理论氢分压范围。进而引入细胞代谢最小能量子概念,对理论氢分压进行修正,得出沼气发酵适宜的理论氢分压范围和最佳氢分压。  相似文献   
24.
水电解制氢的同时,阳极电解生成副产品氢氧化镍,该工艺制氢电耗约为2.5 kW·h.研究了电解质浓度、氢氧化镍沉淀浓度等对电解电压和电流效率的影响,并对影响氢氧化镍振实密度的主要因素包括电流密度、温度、搅拌速度、滤饼含水量、烘干温度等进行了分析,从而得出了最佳实验条件.X射线衍射、原子力显微镜等表征结果表明,制得的氢氧化镍为β型,形状呈椭球形,粒度分布比较均匀.  相似文献   
25.
煤与生物质共超临界水催化气化制氢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在压力为20~25MPa、停留时间为15~30s、:NaOH添加量(质量分数)为0.1%、反应器外壁温度为650℃的条件下,对煤与生物质的模型化合物羧甲基纤维素钠(CMC)在超临界水环境中的催化气化制氢性能进行了研究,探讨了物料浓度、压力以及停留时间对煤与CMC共气化制氢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煤与CMC二共超临界水催化气化制氢的主要气体产物是H2、CO2和CH4,H2的体积分数可高达60%以上;增加物料浓度、升高压力有利于提高产氢率,但延长停留时间不利于氢气的制取.  相似文献   
26.
分析和试验了Ti -Al -Zr单相α -钛合金管材的化学成分、金相组织和室温机械性能后 ,采用人工吸氢法使该种钛合金材料获得了不同的氢含量。进而 ,测出了其延伸率随氢含量变化的关系曲线 ,从而认识到氢对该材料的塑性指标会造成显著的影响。随后 ,用氢含量为 132× 10 -6、342× 10 -6和 80 8× 10 -6的 3种试样和它们的拉伸断口分别进行了金相和SEM分析。观察到了不同氢含量的样品中氢化物的金相形态及其分布特征 ;由对拉伸断口的分析工作 ,得出氢化物呈薄片状析出的特点 ,而惯析面为α相 (hcp结构 )的基面、近基面和其它易滑移面。最后 ,讨论了氢化物的种类、析出特征 ,并对氢化物在无织构的钛合金管材内的分布特点对其氢损伤的影响程度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27.
对供氢剂及其前身物的化学变化规律以及渣油的裂化反应的分析表明 ,供氢剂与分散型催化剂的协同使用可较大程度地降低渣油的加氢裂化生焦量 ,而裂化转化率略有降低。 3种供氢剂的抑制生焦能力由大到小依次为二氢蒽 ,四氢萘 ,十氢萘。其中 ,二氢蒽是很好的供氢剂。供氢剂前身物与分散型催化剂协同使用也可以起到相同或类似的作用 ,3种供氢剂前身物的抑制生焦能力由大到小依次为蒽 ,菲 ,1 甲基萘。在渣油临氢催化条件下 ,供氢剂前身物能起到与二氢蒽和四氢萘类似的作用 ,催化剂的存在有助于实现供氢剂与多环芳烃的可逆反应。在分散型催化剂存在下外加多环芳烃的催化加氢实验结果说明 ,分散型催化剂在渣油加氢裂化体系中主要起着氢化多环芳烃和稳定自由基两种作用。外加的多环芳烃与外加供氢剂 (尤其是三环以上的芳烃 )起着将气相氢向液相传递的作用 ,催化剂的存在有助于加速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28.
以可溶性聚酰亚胺为基质 ,经乙酸修饰后的钛酸丁酯为TiO2 溶胶前体 ,NMP为共溶剂 ,采用溶胶凝胶法可制得PI/TiO2 纳米复合膜。采用XPS、TEM和气体透气性能测试等手段 ,对复合膜的结构和H2 分离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复合膜中钛酸丁酯已转化为TiO2 ,PI与TiO2 两相结合完好。TiO2 以颗粒状均匀分布在PI基质中 ,其颗粒粒径约为 1 0nm。复合膜的H2 ,N2 和CH4 透气系数随着TiO2 含量的增加而明显增加。当TiO2 含量为2 2 3 %时 ,对H2 的透气系数为 1 4 .1Barrer,对H2 /N2 和H2 /CH4 的分离系数分别为 1 87.5和 1 4 3 .2 ,因此 ,该复合膜是一种较为理想的H2 分离和回收膜材料  相似文献   
29.
Two methods of computer data processing, linear fitting and nonlinear fitting, are applied to compute the rate constant for hydrogen peroxide decomposition reaction.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not only the new methods work with no necessity to measure the final oxygen volume, but also the fitting errors decrease evidently.  相似文献   
30.
铑(Ⅲ)与5-NO2-PADAT配合物催化氢波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pH4.5的HAc-NaAc缓冲介质中,铑(Ⅲ)与5-(5-NO2-2-吡啶偶氮)-2,4-二氨基甲苯(简称5-NO2-PADAT)生成稳定的紫红色配合物,并在适量的HClO4底液中于-1.03V(vs SCE)处产生灵敏的催化波,据此建立了一种催化极谱法测定痕量铑的新方法。测定铑的线性范围为4.0~130ng/L,检出限为1.4n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