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4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33篇
系统科学   14篇
丛书文集   8篇
教育与普及   7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537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The optimizations geometries and interaction energy corrected by BSSE of the complexes between C4H4Y (Y=O, S) and CH3Li have been calculated at the B3LYP/6-311 G** and MP2/6-311 G** levels. Three complexes were obtained. Abnormally, the calculations showed that all the C10—Li14 bond lengths increased obviously but the blue-shift of C10—Li14 stretching frequency occurred after formed complexes. The calculated binding energy with basis set super-position error (BSSE) and zero-point vibrational energy corrections of complexes I―III is ?45.757, ?35.700 and ?39.107 kJ·mol?1, respectively. The analyses on the combining interaction with the atom-in-molecules theory (AIM) also showed that a relatively strong lithium bond interaction presented in furan homologues C4H4Y---LiCH3 systems. Natural bond orbital theory (NBO) analysis has been performed, and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com- plex I is formed with n-σ type lithium bond interaction between C4H4O and LiCH3, complex II is formed with π-s type lithium bond interaction between C4H4O and LiCH3, and complex III is formed with π-s and n-s type lithium bond interactions between C4H4S and LiCH3,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2.
为做好超标洪水调度、保障流域防洪安全,开发建设了由基于水文水动力学耦合的超警超保风险区域预警模型与基于水文学法的洪水淹涝风险快速评估模型共同组成的超标特大洪水风险预警系统,该系统在太湖流域预报调度一体化系统中通过智能交互方式进行模型与系统的紧密集成,实现了预报调度成果的可视化。基于水利一张图的超警超保与淹涝动态展示,实现了预报产品从点到面、从常规预报到影响预测的突破,以及洪水风险由静态评估向实时快速动态分析的转变。应用结果表明:系统在2020年太湖流域性大洪水中累计发布超警超保风险提示39期、洪水淹涝风险评估4期,预测结果与实际基本一致,为科学调度防御超标洪水提供了技术支撑,避免了江苏省苏州市3万多的人员转移,有力保障了太湖流域防洪安全。  相似文献   
3.
研究半导体中的多维流体力学模型在球的外部区域上的整体光滑的渐进行为,证明了其依指数形式收敛到稳态解的特性。  相似文献   
4.
水中悬臂结构振动与水动力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水中两类悬臂结构(模型)的弯曲自由振动与水动力特性关系,指出扰动水压力对结构的作用相当于在柱上附连分布质量mD(z),给出了确切算式,分析计算了柱结构在各种水深条件下的总附连水质量MD及其变化规律,并用“等效质量法”计算了MD对柱结构自振第一频率降低的程度,与模型实测值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5.
针对复杂的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基于车流与流体的相似性,将交通路网抽象成双向管网模型,并采用流体动力学理论对网络内车流进行描述.基于相邻路口之间车流信息的共享,通过对N-S方程的数学重构,建立了各路口车流基于相位的自组织控制规则.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自组织控制规则不仅实现了交通网络中的车流量平衡,而且系统的控制性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为获得综采工作面滞后支承压力的分布规律,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及现场实测的方法,对兖州矿区工作面滞后支承压力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分层开采与综放开采工作面滞后支承压力变化规律是,随着采高的增大,工作面滞后支承力的距离加大,垂直应力集中系数差别不大.实例结果表明:分层滞后支承压力在工作面后方160~180m以外稳定,综放工作面在其后方200 m以外稳定.  相似文献   
7.
多相循环流化床流动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影响多相流态化各个参数(包括全床平均气含率、全床平均固含率和液体循环量)的因素,细致地讨论了气液两相及固体颗粒加入时,气含率、液体循环量的变化规律,并且通过实验结果发现,固体颗粒加入后,不会改变全床平均气含率和液体循环量的变化趋势,但是液体循环量显著减少,并且从整个系统能量守恒的基础出发,建立了数学模型,用于对整个多相循环流态化系统进行模拟,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验获得的数据平均误差小于5%,可较好地描述多相循环流化床流动规律.  相似文献   
8.
复杂空间热网的拓扑结构及水力过程仿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多热源多环复杂热网的水力过程,提出了基于空间管网的计算方法。该方法可根据网络的固有参数通过求解非线性方程组给出不同工况下管网的流量分配和节点压力,还可解决故障导致的管网水力不对称问题,从而弥补了平面网方法的不足。应用图论理论描述了空间热网的拓扑结构,提出了用平面网信息生成空间网络关联矩阵和基本回路矩阵的实用方法。编制了计算程序,通过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多种具有不同滑移区域分布特征的推力瓦数学模型,在考虑流体边界滑移效应、扩展了经典Reynolds方程并设定合理边界条件的基础上,借助MATLAB软件对模型进行数值仿真求解,研究了滑移区域分布方式、面积占比及滑移长度对轴承动压润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靠近流场入口处沿周向分布滑移区域能显著提升不同转速条件下的推力瓦面承载力;当滑移区域面积占瓦面面积比介于0.3~0.4且滑移长度为1000nm时,轴承推力瓦面具有最优动压润滑性能。  相似文献   
10.
液晶方程是Navier-Stoke方程和调和热流方程耦合得到的流体动力方程,因此研究液晶方程是极其重要的.应用方程弱解存在的结论,在弱解存在的基础上应用一系列泛函知识和Sobolev Spaces知识对弱解进行能量估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