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89篇 |
免费 | 8篇 |
国内免费 | 23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2篇 |
丛书文集 | 7篇 |
教育与普及 | 1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2篇 |
现状及发展 | 3篇 |
综合类 | 803篇 |
自然研究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9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15篇 |
2016年 | 24篇 |
2015年 | 38篇 |
2014年 | 37篇 |
2013年 | 26篇 |
2012年 | 50篇 |
2011年 | 55篇 |
2010年 | 30篇 |
2009年 | 42篇 |
2008年 | 32篇 |
2007年 | 44篇 |
2006年 | 34篇 |
2005年 | 44篇 |
2004年 | 38篇 |
2003年 | 29篇 |
2002年 | 24篇 |
2001年 | 25篇 |
2000年 | 45篇 |
1999年 | 25篇 |
1998年 | 29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15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根据 2 2 4口井的实际资料 ,结合地层沉积特征和地震剖面解释结果对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北部地区Es1+ 2 /Es3 不整合面的上、下地层的接触关系及岩性组合特征进行了平面规划及分类 ,探讨了该不整合面与油气运聚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不整合面在油气运聚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主要是由不整合面上、下地层的接触关系及岩性配置所决定。研究区凹陷北部茨 5 9井—茨 80井、龙 12井—龙 2 4井等区域为寻找不整合面之下遮挡油气藏的有利地区 ,茨 6 7—茨 6 15区域是该不整合面之上油气聚集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102.
多期叠合盆地油气运聚模式 总被引:37,自引:2,他引:37
多期叠合盆地的主要特征是盆地经历了多个演化阶段,并且在不同演化阶段中具有不同的盆地类型和性质。对中国西北塔里木和柴达木盆地进行了多期叠合盆地油气运聚研究。这两个盆地自塬旦纪以一经历了震旦纪-交替转化,形成了油气来自多源、油气形成多期、油气运移多方向、油气聚集多场所的油气运聚特征。多期叠合盆地有3种基本油气运聚模式;(1)放射状运移、太聚集模式,以柴达木盆地西部环英雄岭构造带为代表,油气运移方向垂直 相似文献
103.
裂谷盆地火山活动与油气藏的形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强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5(1)
我国东部裂谷盆地主要生储油层系中常发育有基性浅成侵入岩、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在火成岩发育区常见油气富集 ,并伴有非烃气藏。喷发在生油岩沉积环境中的玄武岩及其火山碎屑岩可以改变有机质富集状况 ;侵入生油层的辉绿岩等可以使局部具有特殊的油气生成能力 ;火山活动放出的二氧化碳等非烃气体可以直接形成气藏。研究发现 ,火成岩发育区的生油岩具有早熟和油气生成量特别大等特点 ;火成岩发育区一般是盆地内构造应力低值区 ,也是圈闭和油气藏集中发育区。此外 ,火成岩及相关油气藏具有储集空间发育、油气充注率高、油气保存条件好等优点。以东营凹陷等火成岩发育区为实例 ,分析并阐明了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04.
用苯甲醛 (BA)作为交联剂 ,菲 (Ph)作为纯芳烃原料 ,在对甲基苯磺酸 (PTS)的催化作用下 ,合成出B阶沥青树脂。根据产物的核磁和红外分析结果 ,推断出该反应属质子催化下阳离子型缩聚反应。在质子催化下 ,苯甲醛的醛基打开而产生碳正离子 ,作为双官能团的 3种取代方式连接菲的两个芳环 ,生成具有三芳基甲烷结构的长链沥青树脂。 相似文献
105.
选用柯428井分离器油气样按目前压力等于泡点压力进行配样,用柯233井的储层实际岩心进行了长岩心测试注氮气和烃类气评价,膨胀试验、细管试验及不同注入气对岩心驱替效率的影响研究。研究表明:注氮气比注烃类气更易使泡点升高,膨胀能力不如烃类气强;所选烃类气、氮气和原油在目前地层压力下均不能混相;岩心试验表明烃类气越富或注入压力越高均会明显影响注气后的最终驱油效率,同目前油藏衰竭式开采相比,注N2可提高驱油效率6.08%,注富气可提高18.8%~21.31%,表现出较强的注气潜力。 相似文献
106.
云南保山盆地生物气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保山盆地气源岩有机质饱和烃色谱、三环萜烷、四环萜烷、五环三萜烷及甾烷分布特征的研究,发现气源岩有机质碳数分布存在比较明显的奇碳优势,结合R.数据,认为该区气源岩成熟度很低;可溶有机质生物标志化合物中的三环萜烷、四环萜烷含量低,五环三萜烷中有含量十分丰富的生物藿烷,表明源岩成熟度低;还检测出与细菌作用有关的C<,3... 相似文献
107.
本文介绍了在微机上用PASCAL语言计算饱和脂肪烃一元取代物的伯、仲、叔异构体数目及总数目的方法。为实现递归计算,突破无动态数组的编程障碍,程序使用查询计算方法,并采用PASCAL语言文件系统存放中间数据和最后结果。计算数据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08.
用常规方法确定岩性油藏含油边界需要一定的井孔资料,导致勘探成本较高,为此引入神经网络方法。先对地震资料进行解释,提取地震特性参数,与已知井的试油结果一起组成神经网络的学习样本集,经训练并绘制测线剖面或平面图,最终确定出含油边界。应用该方法对准噶尔盆地玛北油田二叠系乌尔禾组和三叠系百口泉组油藏进行了含油边界的确定,结果表明,用该方法可以直观地在剖面图上确定油藏的含油边界,这样确定的含油边界能够满足储量计算的要求,且该方法较传统方法有很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9.
含铀砂岩中铀与有机质、油气和煤的关系——以鄂尔多斯盆地东胜地区和吐哈盆地十红滩地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油、气、煤与铀的综合研究对于含油气盆地内多种能源的成因机制及盆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东胜地区和吐哈盆地十红滩地区砂岩型铀矿的岩石学特征、地质构造、含矿建造与古水文地质条件及铀矿的成矿特点等进行了综合分析与研究。结果源区火成岩和泥岩可能为铀的物质来源之一,铀矿化是成岩—后生阶段介质条件及环境改变的产物,受氧化-还原界面的控制;构造作用使目的层的抬升掀斜与暴露以及水动力环境是形成层间氧化带和铀矿化的重要条件;铀矿石带中黄铁矿表面及其附近存在吸附铀α径迹,有机质碎屑胞腔中沥青铀矿和黄铁矿共生,含铀砂岩中可见含沥青质的镜煤。结论铀的富集和铀矿的形成可能与黄铁矿、油气、煤等有机质有密切的成因关系。 相似文献
110.
鲁克沁构造带工业稀油油流的获得,打破了鲁克沁地区只有稠油的历史,开辟了新的勘探领域。油源对比表明,鲁克沁构造带东段鲁8和鲁10井的稀油来自台南凹陷石炭系烃源岩;玉东9井稀油来自台南凹陷下侏罗统的煤系源岩。结合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特征和埋藏史,综合分析了稀油成藏期次,认为鲁8和鲁10井的成藏期为在古近纪末-新近纪早期;推测玉东9井成藏期在新近纪早中期。其成藏过程为:古近纪末-新近纪早期,台南凹陷石炭系烃源岩生成的稀油,通过晚燕山-喜山期构造运动形成的断裂向浅层运移,进入三叠系和侏罗系储层,形成稀油油藏;新近纪中新世,台南凹陷下侏罗统煤系烃源岩成熟排烃,生成的煤系油沿三叠系顶部不整合面和断裂向上倾方向的鲁克沁构造带东段进行运移,并进入三叠系砂岩形成稀油油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