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32篇
  免费   373篇
  国内免费   429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390篇
教育与普及   25篇
理论与方法论   6篇
现状及发展   216篇
综合类   9093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110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130篇
  2016年   137篇
  2015年   176篇
  2014年   302篇
  2013年   275篇
  2012年   419篇
  2011年   435篇
  2010年   289篇
  2009年   360篇
  2008年   373篇
  2007年   524篇
  2006年   573篇
  2005年   495篇
  2004年   456篇
  2003年   435篇
  2002年   407篇
  2001年   386篇
  2000年   366篇
  1999年   311篇
  1998年   272篇
  1997年   236篇
  1996年   279篇
  1995年   234篇
  1994年   258篇
  1993年   184篇
  1992年   169篇
  1991年   158篇
  1990年   147篇
  1989年   123篇
  1988年   125篇
  1987年   66篇
  1986年   41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8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Cu~(2+)、Fe~(3+)、Zn~(2+)对香豆素-3-羧酸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金属离子均能增强香豆素-3-羧酸对BSA的荧光猝灭及两者的结合作用,使体系的荧光猝灭常数、结合常数增大;Zn~(2+)的存在没有改变两者的作用力类型,仍以疏水作用力为主,Cu~(2+)、Fe~(3+)存在下,作用力变为以静电引力为主.表明Cu~(2+)、Fe~(3+)、Zn~(2+)对香豆素-3-羧酸与牛血清白蛋白的作用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2.
讨论了铝热还原二氧化硅的热力学条件,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铝热还原二氧化硅的反应在热力学上可行.差示扫描量热法分析结果表明,铝热还原二氧化硅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697.5 k J/mol,反应级数为3.7.在冰晶石熔盐介质中铝热还原二氧化硅,可得到含8.56%硅的铝硅合金及富氧化铝的冰晶石熔盐;使用惰性阳极电解分离后的富氧化铝的冰晶石熔盐,可得到含94.01%铝的铝硅合金及氧气,硅的回收率为83.43%.  相似文献   
83.
采用定量构效关系方法和遗传算法对13种芳烷基羟肟酸类捕收剂的锡石-萤石浮选分离选择性指数进行了定量构效关系研究,旨在预测羟肟酸捕收剂对锡石-萤石浮选分离的选择性能.采用快速分子描述符和量子化学描述符建立了两种选择性指数的二元因子模型,选择性指数1的模型5和选择性指数2的模型6的相关系数R2分别为0.868和0.796,R2cv分别为0.779和0.590.使用留一法对两模型进行内部验证的相关系数R2分别为0.785和0.615,使用测试集对两模型进行外部验证,所得两模型的平均预测绝对误差分别为0.095和1.939.指数1模型具有真实有效性和较好的预测能力,能够有效预测羟肟酸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84.
介绍了利用工业废盐酸与硫酸渣制备三氯化铁的工艺,试验结果表明,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即液固比3∶1,浸出时间60min,矿物粒度0.18mm时,可使铁的浸出率达到79.67%。实验证明该工艺具有试验设备简易,工艺流程短,技术可靠的优点。  相似文献   
85.
花粉直感效应对油茶种实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油茶花粉直感效应对油茶种实特征的影响,以油茶主栽品种‘长林3号'和‘长林4号'为母本,‘长林166号'、‘长林53号'和‘长林18号'为父本进行人工授粉,对不同授粉处理的当代杂交种实特征以及油脂脂肪酸组分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长林3号'和‘长林4号'两个母本品种在果实果形指数、鲜出籽率、单籽粒质量、种仁含油率及脂肪酸组分特征方面差异显著; 花粉直感效应对座果率、果质量、鲜出籽率、单籽粒质量和含油率影响显著,而果形指数和种子油脂主要脂肪酸组分则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花粉直感效应; 果实性状座果率、果质量和鲜出籽率的相对花粉直感效应值(RX值)分别在-10.00%~81.14%、-46.15%~38.60%和-8.31%~19.29%之间变化,种子性状单籽粒质量和含油率的RX值分别在-24.63%~22.69%和0.30%~11.17%间变化,说明通过杂交授粉能提高种子含油率。可见,花粉直感效应对油茶果质量、单籽粒质量、鲜出籽率的影响并不都是向着优于亲本的方向转化,其效果受亲本因素的影响较大; 杂交座果率是油茶品种配置栽培中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该研究中‘长林3号'的适宜配置授粉品种为‘长林53号'和‘长林18号',‘长林4号'的适宜配置授粉品种为‘长林53号'和‘长林166号'。  相似文献   
86.
以苯胺(C_6H_7N)废水为处理对象进行Fenton氧化降解试验,考察pH、H_2O_2投加量、n(H_2O_2)/n(Fe~(2+))比值以及苯胺初始浓度对Fenton降解苯胺的影响,并分析其降解途径.结果表明:苯胺初始浓度为50~200mg·L~(-1),pH=2~4,n(H_2O_2)/n(Fe~(2+))=10,n(H_2O_2)/n(C_6H_7N)=10~15,反应60min苯胺去除率达75.4%~87.4%;若苯胺浓度大于600mg·L~(-1),所需反应时间延长且降解率降低.检测发现苯胺降解需经过羟基化、取代、脱氢、开环产酸阶段,其中丁烯二酸为苯胺降解过程中产酸阶段重要的中间产物,且可生化性高,易降解.因此,认为在Fenton预处理苯胺过程中,可将苯胺降解到控制丁烯二酸阶段,以丁烯二酸作为后续生化处理目标污染物的处理方法有利于苯胺的完全矿化.  相似文献   
87.
采用不同植物生长物质组合对牛膝幼苗进行喷施处理和植物化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植物生长物质对牛膝生长及其主要药用成分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0mg·L-1 IBA+1.0mg·L-1 MJ(T4)协同处理最有利于牛膝地下部分生物量的增加;1.0mg·L-1 IBA+1.0mg·L-1 6-BA(T3)协同处理最有利于牛膝根中齐墩果酸的积累;1.0mg·L-1 IBA+2.0mg·L-1 NAA(T2)和1.0mg·L-1 IBA+1.0mg·L-1 6-BA(T3)处理最有利于牛膝根中蜕皮甾酮的积累.综合考虑各项指标,1.0mg·L-1 IBA+1.0mg·L-1 6-BA(T3)处理无论是对牛膝的生长还是主要药用成分三萜皂苷和蜕皮甾酮的积累均比对照有显著性提高,最有利于牛膝药材产量和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88.
山桐子油的提取分离及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桐子油的提取方法、提取试剂、脱色处理及油脂理化性质等对比与分析,并利用气相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山桐子油的脂肪酸组成和相对含量,同时,对山桐子油中多酚类物质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索氏提取法比传统压榨法的提取率更高,达35%以上,压榨法的提取率为21%,在索氏提取法中,对乙醚、石油醚和正己烷做了比较,利用石油醚提取,所得提取率均高于乙醚和正己烷,通过对油脂的提取,确定山桐子油的含油量大约为35%,经过对索提的山桐子油进行脱色处理,发现脱色率随着脱色温度的升高而增高,当脱色温度为80℃,脱色率已达45%左右,经鉴定山桐子油主要含有的脂肪酸有棕榈油酸、棕榈酸、亚油酸、油酸及硬脂酸,其中亚油酸含量最高,可达60%以上.结论,山桐子含油量高,油脂中富含亚油酸,营养价值高,说明山桐子油具有可观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89.
通过单轴、三轴压缩实验及劈裂等实验研究了湖北云应、江苏淮安和河南平顶山3 个地区层状盐矿岩样的短期力学特性,并对不同地区及不同深度地层的纯盐岩力学特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3 地区中单轴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最大的岩样为泥岩和含泥岩的盐岩,而其泊松比却是最小的,证明了泥岩变形性能差的特性。含有不同杂质的盐岩其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有所增加,其泊松比对杂质的变化不是太敏感。纯盐岩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和泊松比随地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取自较浅地层的岩样单轴实验有明显的压密阶段。(2)不同地区的岩样都有随围压的增大峰值强度相应增大的规律。纯盐岩的内摩擦角基本都大于其他岩样的值,而黏聚力则都小于其他岩样的值。反映了纯盐岩晶体颗粒大,含杂质少的特点。(3)不同地区的纯盐岩相对于其他岩样的抗拉强度最小。  相似文献   
90.
对机制砂混凝土进行了冻融循环试验。考虑了三种强度等级(C30、C40、C50)和四种介质(清水、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质量分数为5%的硫酸钠溶液和5%氯化钠溶液+5%硫酸钠溶液组成的混合盐溶液)。重点考察质量损失率、相对动弹性模量和抗压强度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四种环境下机制砂混凝土的质量、相对动弹性模量和抗压强度均呈下降趋势;盐的存在加剧了机制砂混凝土在冻融循环过程中产生的表层剥落,却减缓了机制砂混凝土相对动弹性模量的下降;盐溶液种类对机制砂混凝土冻融后质量损失率和相对动弹性模量的影响程度不同,氯化钠比硫酸钠的破坏力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