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947篇
  免费   1275篇
  国内免费   1995篇
系统科学   3597篇
丛书文集   977篇
教育与普及   553篇
理论与方法论   93篇
现状及发展   231篇
研究方法   1篇
综合类   36746篇
自然研究   19篇
  2024年   99篇
  2023年   213篇
  2022年   426篇
  2021年   426篇
  2020年   507篇
  2019年   406篇
  2018年   383篇
  2017年   519篇
  2016年   595篇
  2015年   872篇
  2014年   1417篇
  2013年   1109篇
  2012年   2017篇
  2011年   2078篇
  2010年   1683篇
  2009年   2056篇
  2008年   2073篇
  2007年   2757篇
  2006年   2463篇
  2005年   2329篇
  2004年   2195篇
  2003年   1809篇
  2002年   1650篇
  2001年   1452篇
  2000年   1246篇
  1999年   1126篇
  1998年   893篇
  1997年   1045篇
  1996年   1233篇
  1995年   1158篇
  1994年   1044篇
  1993年   652篇
  1992年   522篇
  1991年   359篇
  1990年   402篇
  1989年   346篇
  1988年   288篇
  1987年   211篇
  1986年   115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5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将快速傅里叶变换技术和数字滤波器设计技术应用于铝电解过程控制信号的滤波与噪声解析模型中,在160kA中间点式下料预焙槽上的试验结果表明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2.
对新球虫灵,喹乙醇,免健宝Ⅰ号,Ⅱ号配套复合饲料添加剂进行的幼兔饲养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以免健宝Ⅰ、Ⅱ号配套复合饲料添加剂联合效果为最佳,其它依次为单用兔健宝Ⅱ号、兔健宝Ⅰ号、喹乙醇,新球虫灵。而且兔健宝Ⅰ、Ⅱ号配套复合饲料添加剂有易混匀,简化配合饲料工序、节省饲料及增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53.
振动控制系统中致动器配置方法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从致动器配置受振动系统的固有特性支配,而不受系统初始条件和控制规律的支配的观战利用模态分析法和动态灵敏度分析,提出了基于模态控制的致动器配置方法。  相似文献   
54.
在文献[1]研究Ⅱ-超中心的基础上,取Ⅱ={p},即利用p-超中心得到了ρ-幂零群的另外一些充要条件,并推广了文献[2]介绍的ITo定理.  相似文献   
55.
分析了用自适应滤波器进行故障诊断的方法.针对该方法在计算上要花费大量时间、难于完成实时诊断任务的缺点,提出了用神经网络自适应滤波器来完成故障诊断的方法.神经网络有极快的运行速度,能很好地完成实时诊断任务.  相似文献   
56.
蒸球球内温度分布及测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蒸球球内温度分布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提出采用中通管测量球内温度并通过计算机对测量值进行校正的方法,实践说明了该方法效果良好,为采用H-因子数学模型控制蒸煮过程提供了更合理的手段。  相似文献   
57.
本文研究执防护发汗冷却控制中的自由边界解的存在性、唯一性,应用算子半群方法得出了解的存在性、唯一性,所用的方法对一般非线性、抛转型偏微分方程和高维情形也适用.  相似文献   
58.
本文从实际考虑提出了一种使分散控制系统稳定的新方法。这是一种最优的稳定方法。它不仅使反馈控制器的结构具有站间的通讯费用最低的特点,而且也使控制结构有最少的通道数。数值计算的例子表明了本文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59.
介绍了利用状态反馈综合带加速度反馈的最优控制系统,利用系统所检测的位置量和速度量设计了加速度观测器,并对综合的最优控制系统进行仿真,包括系统幅频、相频特性及状态估计值与真实状态之间的误差,最后给出了有、无加速度观测器反馈时系统跟踪晃动误差曲线。带加速度观测器反馈系统使晃动误差减小84%,滤除噪声的效果也比较好。  相似文献   
60.
CI设计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广泛的参与、实践和应用,对它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全面深入理解设计理念的基础上开展设计实践活动.然而现实中的CI教学往往只偏重于一方面而忽略另一方面,本文就两者的有机结合作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