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78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97篇
系统科学   64篇
丛书文集   110篇
教育与普及   147篇
理论与方法论   120篇
现状及发展   37篇
综合类   4758篇
自然研究   33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210篇
  2013年   157篇
  2012年   313篇
  2011年   358篇
  2010年   274篇
  2009年   312篇
  2008年   341篇
  2007年   399篇
  2006年   334篇
  2005年   345篇
  2004年   262篇
  2003年   266篇
  2002年   228篇
  2001年   200篇
  2000年   174篇
  1999年   93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在装配式建筑质量的文献中提取影响因素,利用Apriori算法得到筛选后的关键指标并分析。研究发现,基于大数据能够减少人为因素对指标选取的干扰,并通过寻找影响因素和装配式建筑质量的相关关系,可得到更具普遍性的规律。在5M1E分析法的影响因素中,“法”的影响因素支持度较大,表明该板块包含的影响因素对装配式建筑的质量有更显著的影响。通过置信度分析,提出使用强关联规则分析,并发现“构件生产企业的标准化程度”不仅具有较高的支持度,在关联因素中出现的频率也最高,从而提出建议并为合理评价质量影响因素及制定管理措施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82.
面向建筑健康监测的无人机自主巡检与裂缝识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面向建筑健康的高时效监测需求,为提升表面病害视觉检测的自动化水平,提出了场景信息引导的无人机自主巡检任务规划方法。利用场景先验信息,针对建筑结构特征,设计了平行观测和包络观测两种观测模式,实现了狭窄空间中独栋建筑的全覆盖避障巡检,获取了毫米级分辨率的整体建筑观测影像,并对巡检质量的整体评估提出了有效的量化指标。将建筑立面划分为3 720个子区域,利用深度残差网络开展了裂缝识别分类。错分13个子区域,漏分14个子区域,裂缝识别精度高。将裂缝骨架线映射到建筑三维模型,为裂缝形态与建筑整体的一体化表达提供了数据支撑。该研究将高精度三维重建与表面病害识别相结合,为建筑健康一体化监测提供了有效的观测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183.
通过自制发生装置在大气边界层风洞中模拟下击暴流风场,对典型开洞高层建筑进行内外压风洞试验,研究下击暴流和B类风场作用下开洞高层建筑的内压、净压特性和内压增益函数,进一步识别孔口特征参数,并将内压极值的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风向角的增大,内压系数平均值和极值均先减小后增大。两侧面的净压极值最大,易发生风致破坏。开洞面由于内外压相关系数为正值,内外压作用相互抵消,其净压最小。在50°斜风向的来流作用下,内压增益幅值远大于其他风向角下的结果,且在Helmholtz共振频率处的内压能量显著增大。除70°~100°风向角外,其他风向角下内压系数极值的理论值与试验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84.
软科学作为一个学科门类何以可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硬科学区分的哲学基础是“实证”.软科学从产生以来经历了由科学学到科学社会学,再扩展到科技与社会的历程,科技与社会是软科学的基本研究领域.软科学的三个特点决定它的理论体系具有三个维度,软科学学术队伍可分为三个群体,生存困境产生的原因是学科定位不明确.软科学的学科建设要和科学技术学的学科建设结合起来,这是学界的共识,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5.
由于现有建筑系统能源消耗大,控制系统复杂,电力成本高,为降低电力成本,搭建建筑的机理模型进行仿真。为证明建立的模型适用于建筑系统,对模型的准确性进行仿真验证。通过对比恒定电价与时变电价的加热功率,可以看出系统通过模型预测控制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响应电力价格的变化,进而很好地控制电力成本,节约能源。  相似文献   
186.
介绍南宁市城市森林的发展及城市空间格局的变迁,指出南宁市城市森林发展中存在缺乏长期全面合理的规划、城市森林体系尚未形成,大量使用草坪、绿化模式单一,城市森林的经营管理水平较低、缺乏高层次的管理人才等问题.建议南宁市城市森林建设要与城市空间格局、环境格局相结合,完善城市森林体系建设;要因地制宜,突出地方城市森林特色;要将城市森林纳入生态网络,促进生物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要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全民城市森林建设意识.  相似文献   
187.
基础隔震结构的能量反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通过建立有隔震和无隔震的4层框架结构的分析模型,对其分别输入3条典型的地震波进行地震能量反应分析,结果表明隔震结构能较好地满足能量方程;适当降低隔震支座屈服强度对于保护上部结构更加有利;地震波的能量持时和卓越周期对结构地震能量反应具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8.
Unexpected observation of freshwater invertebrate Daphnia magna in temporary rock pools on a small island off the Norwegian Atlantic coast confirms colonising ability, mediated through avian dispersal. Robust diapausal eggs of D. magna pass the gut of migrating geese and subsequently hatch in environments where such waterfowl forage and rest along migrating routes. The incubation experiment demonstrates that decomposing fecalia of geese constitute sufficient feed to support developing populations of D. magna in experimental oligotrophic conditions. The findings also show that D. magna is highly adapted for colonisation of temporary pools north of the Arctic Polar Circle, with excellent tolerance to low temperatures. Discussion part I relates the findings to published evidence on avian transport of invertebrate propagules, such as correlations between migration patterns of waterfowl and geographical patterns of aquatic invertebrate diversity. Discussion part II reflects on academic cultures, epistemological aspects of natural history reporting, the presence of a whale cadaver as an ecological indicator and the relevance of simple observation as a starting point for further discourse.  相似文献   
189.
在日趋激烈的全球竞争环境下,大事件营销已成为城市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战略工具,大事件建筑也由此应运而生。文章提出了大事件建筑的明确概念,分析了大事件建筑对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的意义,指出大事件建筑无论在规划选址、建筑设计、后续运营等环节中,都必须坚持“建筑-城市”协同观,并对南京奥体中心案例进行了重点分析。  相似文献   
190.
基于一阶振型斜率的剪切型建筑结构损伤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一种利用结构一阶振型斜率改变判断剪切型结构损伤位置的方法.首先,进行结构振型和振型斜率对损伤的敏感性分析,导出敏感性系数表达式.然后,计算结构损伤前后的一阶振型斜率差.最后,在敏感性分析和计算得到的结构一阶振型斜率差的基础上,通过迭代计算消除多损伤引起的振型斜率改变叠加进行损伤定位.通过10层剪切型框架结构不同损伤工况的数值分析表明,所提出的算法能够正确识别所有的损伤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