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5篇
系统科学   16篇
丛书文集   12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5篇
综合类   52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在明确宁夏退耕还林(草)区危害鼠种是甘肃鼢鼠的基础上,调查分析了其种群密度、危害特征、性比和年龄结构,得出宁南山区甘肃鼢鼠的种群既和相近地区以及其他黄土高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又有其本身的特殊性,并提出了一种鼬科动物灭鼠的设想.  相似文献   
62.
汉赋中表现出鲜明的国家一天下意识、浓重的历史情绪和高昂的政治热情,呼应着时代的共同主题,成为汉代社会精神的集中表现,是汉代文学宏大叙事的典型样本。  相似文献   
63.
服务合同和产品分成合同是国际自然资源开发中两种常见的投资模式,通过对主要国家的产品分成合同制度的比较,结合能源、矿产开发的实践,可总结出产品分成合同投资模式的主要经济、法律特征。经济是法的决定力量,是法的基础。在资源危机背景下,产品分成合同的投资规则被烙上了深深的时代印记。  相似文献   
64.
从马克思主义观点出发,对国家利益的概念、国家利益的阶级本质做了探讨,指出国家利益不能脱离它的阶级本质,即任何时代任何国家的国家利益,都是这个国家的统治阶级的利益。而由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所决定的国家的性质,对国家利益的目标、获取国家利益的手段,以及国家利益的分配等都具有根本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5.
延安市溃坝灾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延安市自然环境的特征和水毁淤地坝的各种原因,总结了水毁坝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如何进一步发挥滞洪、拦泥和增产的作用,这对黄土高原丘陵区水土保持、发展生产和改变生态环境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6.
农村初三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农村初三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对447名农村初三学生进行测试。结果 (1)5 3%的农村初三学生具有比较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2)农村初三女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比男生严重。(3)重点初中与普通初中初三学生之间差异不显著,但普通初中初三女生的自责倾向显著高于乡重点初中女生。结论 农村初三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67.
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构成一个主权国家的法定要件.国家可以采取任何方式来处理自己的内部事务.台湾是中国内战遗留下来的问题,以法律制止分裂已成为世界通例,也是我国维持正常的国内秩序、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题中之意.  相似文献   
68.
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认识经历了从单纯经济发展到追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从短期发展到谋求可持续发展,从以物为中心的发展到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这样一个发展变迁过程。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科学发展观,丰富了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69.
从文革时期刑侦题材长篇小说之地上文本与地下文本的对比分析,发现了地上文本中的“异域和外地”与“高层形象”两个缺席者,进一步指出了二者的缺席是文革地上文本隔绝这一文本策略的表现。这种隔绝策略使读者同广阔的现实世界隔绝开来、难以形成整体性思想,也使读者个体的声音无法向公共领域传达,从而阻断了读者的思想与交流之途。  相似文献   
70.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有很强的社会针对性,是对中华民族治国的优良道德传统的继承与弘扬,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离不开的两种治国手段。“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的相结合是治国史上的新创举,是结合中国实际而提出的有中国特色的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