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53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86篇
系统科学   74篇
丛书文集   377篇
教育与普及   56篇
理论与方法论   61篇
现状及发展   10篇
综合类   66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115篇
  2014年   453篇
  2013年   309篇
  2012年   425篇
  2011年   502篇
  2010年   421篇
  2009年   607篇
  2008年   525篇
  2007年   603篇
  2006年   473篇
  2005年   382篇
  2004年   367篇
  2003年   381篇
  2002年   283篇
  2001年   257篇
  2000年   175篇
  1999年   111篇
  1998年   81篇
  1997年   78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86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地方性高校教材建设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地方性高校教材建设应包含的基本内容,认为:地方性高校教材建设应侧重于详细的教学大纲的编写和参考书目的编订;硬性规定学生入手一册同样的统编教材的做法是有害的,对于基础课程,教师应给学生指定几套参考书,专业课程要给学生予丰富的文献资料;适当引用国外优秀教材、改革教材管理机构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52.
高职高专高等数学教学中的矛盾及相应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高职高专高等数学教学中的矛盾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53.
文中就目前数学教育中出现的一些被弱化的领域,以关键词的形式分别给出其定界、作用及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54.
刘桂莲 《科技信息》2007,(19):174-174,147
从高等数学的知识体系及其学习的特点与基本要求入手,论述了学习高等数学的基本方法,即阐述了如何接收信息、如何消化材料和所学知识如何运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55.
陈向平 《高等职业教育》2007,16(4):41-43,51
目前,探索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以工作任务为载体的、以训练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的高职课程体系和课程模式已成为高职课改的核心任务。通过对课改现状的分析,在对课改的认识与观念、课程结构模式、教师的职业教育能力、学分制的推行、普通文化课程的开设、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等方面,寻找解决课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当前高职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6.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迈进"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面临着一个重要的发展转型期,我们必须从客观上分析和把握高等教育发展中潜在的风险,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7.
一切数学对象、一种数学理论、一个数学体系的形成都是经过多级次、多层次、多种形式的抽象思维的产物,它们既揭示了各种事物数量本质和规律性,又在逻辑上的自恰性,系统的前后一贯性以及公式、定理、公理体系体现出形式上的简洁和内涵的深广。现代数学的更高的抽象程度,使数学达到了最大的简单性、统一性、纯粹性、深刻性、精巧性、严密性、清晰性、能动性。因此,数学美是一种学科美,而抽象美则是一种高度内含于数学学科的方法美。  相似文献   
58.
分析了目前我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9.
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会计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高职会计人才的职业素质培养至关重要。高职会计教育应以新的思路接受挑战,将职业素质教育贯穿于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  相似文献   
60.
曾欢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23(5):39-42,82
无论是培根的知识统一、笛卡尔的普遍数学,还是霍布斯的物理主义,都源于一种对绝对确定性的寻求,并试图用一种“科学方法”使知识成为普遍的和永恒的绝对真理,于是,“科学方法”被赋予某种向政治、经济、文学等领域转移的能力,甚至获得了某种可以支配其他事物的地位,这是科学主义在17世纪萌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