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9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101篇
系统科学   70篇
丛书文集   73篇
教育与普及   14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现状及发展   8篇
综合类   2181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130篇
  2011年   154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109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155篇
  2005年   128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01.
The potential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GMOs) to increase allergenicity or predispositions to allergies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An approach that will properly and holistically evaluate the allergenicity of GMOs is yet to be found.Here,85 transgenes that have been reported in both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studies during recent years are summarized case by case;49 of the transformed genes were from plant sources and 36 were from animal sources.EVALLERTM,a web server for the in silico assessment of potential protein allergenicity,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potential of the transgenic proteins as allergens.The biomedical journals listed in Highwire(http://highwire.stanford.edu/) were searched and reviewed to decipher whether any of the transformed genes were linked to allergenicity or human health.The EVALLER analysis identified 5 allergenic genes,whilst our literature review found 11 genes that were either related to allergic cases or to clinical adverse events;all 16 of these genes have been used in GMOs.The analysis pathway that we have developed can help guide the selection of genes to be used in genetic modification.The pathway also provides a paradigm for allergenicity analysis of transgene candidates.  相似文献   
102.
研究了一种新型的具有大各向异性的改性PbTiO3 陶瓷材料的性能随着材料制备中铅过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关系 ,其中包括材料的机电耦合系数、机械品质因素、介电损耗等 .研究结果表明当铅过量为 1%~ 2 % (摩尔百分比 )时 ,材料的性能达到较佳 .通过分析认为 :当铅不足时 ,主要是由其它的B位掺杂离子取代A位的铅 ,从而造成配方B位离子的重新排列 ,材料的性能因而有所下降 ;当铅过量时 ,铅离子将取代A位的钙 ,部分钙离子将进入晶界 ,从而降低了材料的性能  相似文献   
103.
分析了介孔复合材料的原材料、中间产品及最终产品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图和X射线衍射图,得出材料制备过程中有机及无机组分定性及定量变化.结合透射电镜观测结果提出了介孔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组分变化机理,从作用力和热力学角度分析了有机离子载入反应的驱动力种类及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4.
对壳体引入推广的广义简支边的概念,并用叠加法求得在复杂边界条件下例如角支矩形底球面扁壳弯曲的解析解。  相似文献   
105.
采用MRGC-80型高压微反色谱联合装置,在400~470℃、3MPa下研究了文题。建立了数学模型,得到了反应速率常数和失活速率常数、反应级数和失活级数、反应和失活表观活化能。结果表明,催化剂失活为独立失活,失活级数随过程变化。从失活级数推测其失活机理为平行连串失活,反应物甲苯、产物苯和二甲苯均能引起催化剂失活。反应压力在一定范围内对催化剂失活速率无明显影响,故可在较低的反应压力下研究催化剂失活动力学。温度对催化剂失活速率的影响不大,表明在所用温度范围内提高反应温度,对甲苯歧化反应过程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06.
本文讨论了聚丙烯腈铸膜液中添加剂的种类及用量,PAN含量和温度,以及PAN-Cell共混液中纤维素含量等因素与膜的形态结构、微孔孔径、孔隙率、膜的截留率和水通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上述诸因素对膜的结构和性能有明显的影响,可通过调节铸膜液的热力学条件,在较大范围内调整膜的结构和性能,为制得适用于多种用途的系列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7.
本文提出了一种描述表面修饰电极(SME)反应动力学行为的理论模型,并以普鲁士蓝修饰电极为例,通过实验对理论作了验证。结果表明,理论预期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由此推证,用电荷传输扩散系数Dct表征SME的电催化能力是合适的。Dct可由电位阶跃实验求得。  相似文献   
108.
109.
110.
本文报导磷酸酯酰氧基异辛醇铝酸酯(PIA)的IR、27Al-NMR、DTA和水解性等理化性质的测定结果,以及PIA改性碳酸钙在液体石蜡中的粘度、填充量、沉降性,及PIA适用范围的主要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