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8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38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01.
分析了极高山旅游资源的特征与极高山旅游安全保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极高山旅游安全保障体系,该体系由旅游安全政策法规、旅游安全预警、旅游安全控制、旅游安全救援和旅游保险5个子系统构成,同时,指出了每个子系统的组成要素.  相似文献   
102.
确定秦巴山区宁强试验点儿童MR患病率、病情程度及病因结构。采用对全体儿童做智力筛查,对可疑儿童做智力诊断和医学检查的方法。结果表明:①儿童MR患病率为 3.27%、边缘率为 4.96%、总现患率为8.23%,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②MR及边缘儿童在试验点的分布呈巢形分 布;③儿童MR患病率与边缘率随儿童年龄增长呈逐渐增加趋势,7~14岁儿童的MR患病率显著 增高,与同类研究报道一致;④轻度MR占大多数,轻、重型之比约为3:1,和全国调查得出的结果 不同;⑤儿童 MR病因中产前、产时和产后因素占 34. 29%、不明病因占 65. 71%,和全国调查结果 大为不同。认为,试验点MR患病率明显偏高,轻度 MR占大多数,病因不明 MR颇多。其中,亚临 床克汀病、社会心理文化型 MR和有主效基因的多基因遗传型 MR,很可能代表了病因不明 MR的 绝大多数。  相似文献   
103.
我国作为悬钩子属植物资源的起源中心之一,具有很多独特的类型.通过介绍我国秦岭地 区悬钩子属植物资源的特点,对其开发利用提出了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104.
依据鲁西掀斜断块山区所选16地点地貌形态数据,进行聚类和排序分析,揭示了断块山地形态与山前盆地沉积建造的内在联系,从而探讨该地区新生代地壳运动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05.
为了解山江海过渡性国土空间景观格局指数和人为干扰度的变化特征,以具有山江海过渡性特征的桂西南喀斯特-北部湾地区为研究对象,利用2000年、2010年和2020年GlobeLand30数据,基于移动窗口法分析研究区景观格局指数和人为干扰度的时空差异。结果表明:(1)景观格局随时间发生明显变化,景观指数呈现不同变化规律;(2) 2000-2020年研究区景观自西北向东南破碎化程度逐渐减弱,西北部的斑块形状最复杂且不规则,景观连通性变化最明显的是西北部,景观类型呈均衡化趋势分布,景观异质性增强;(3)研究区人为干扰度逐年增强,呈中部高、四周低,由中部向四周蔓延减弱的空间格局,各景观指数与人为干扰度有不同的相关性。本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景观格局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6.
神山是藏族民众对青藏高原高山环境的一种精神创造和象征性符号。藏族宗教从地域权限和文化影响范围将神山分为世界宗教神山、区域族群神山、部落社会神山与民众个人魂山四种层次,将每个区域内的一座或一组高山奉为神山而崇拜,并做为禁忌之地而加以保护,它在历史上强化了族群的团结整合,同时通过崇拜活动使神山呈现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高度和谐,具有了审美价值,保护了高原山系生态环境;在整个青藏高原,高高矗立的神山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精神寄托,是人与自然和谐的象征。  相似文献   
107.
夷平面是控制"云台地貌"形成与演化的主导因素之一。云台山及周边地区数字高程模型(DEM图)显示区域上有三期比较明显的夷平面分布,通过区内地形、地貌、地质剖面、出露高程、区域分布、地貌组合特征等综合研究,开展了野外调查、测年样品采集、样品数据分析等工作,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各期夷平面进行了详细研究,确立了各期夷平面的形成时代,为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科普旅游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8.
文章从郭熙的画学著作《林泉高致集》着手,从中提炼出郭熙关于山水画的审美价值观、对自然山水的审美观照理论,以及关于山水画的学习观、创作观、山水画的笔墨观等方面的论述,从而比较全面地研究了郭熙的山水画观和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09.
横断山区干旱河谷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干旱河谷及其所在的横断山区是独特的自然、气候和地理单元,是我国民族多样性、文化多样性、环境异质性以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少数民族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也是西南经济最为落后、交通偏远、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区域。干旱河谷以其较好的光热等条件成为整个横断山区人口和城镇分布集中的核心地带,但是由于干旱河谷脆弱的生态系统和特殊的交错带分布格局,决定了干旱河谷具有低阈值生态安全和高风险生态退化的特点。近几十年来在干旱河谷治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个别区域生态恢复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农林可持续经营模式受到关注,经济资源植物引种和开发日益受到重视,基于地方特色的产业逐步得以兴起并取得初步成效。但从整个区域来看,干旱河谷研究方面还存在研究区域过分集中、人地关系研究缺乏、生态恢复模式过于单一等问题,加上人口和经济发展的压力,干旱河谷治理和开发的选择有限,使整个干旱河谷区次生干旱化仍然在发展中,生态环境退化状况仍在加剧,水土流失严重威胁本地和下游安全,资源和环境压力日益增加。干旱河谷进一步的研究应立足发展的需要,着重从干旱河谷本身演变机制的研究、全球变化背景下干旱河谷响应特征及规律、干旱河谷人地关系与上下游利益协同关系、干旱河谷景观结构和功能演变规律方面入手,在此基础上区分干旱河谷的自然和人为过程,全面制定整个干旱河谷区域的生态环境治理、经济与资源环境可持续战略,实现整个干旱河谷区域经济和环境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0.
南岭大瑶山雾区锋面降水的雨水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使用1999年1月和2001年2-3月在南岭山地采集的雨水样品资料,分析了南岭山地雨水的化学组分;对4次典型锋面过程伴随降水的雨水离子浓度及其可能的来源进行了分析;发现酸雨的频率达88%,酸雨的危害十分严重.南岭山地的浓雾伴随的降水,其雨水中的诸离子浓度远低于雾水中的值,因而,雾不但造成视程障碍,而且是高浓度污染的微粒,对人体健康十分有害.不同过程雨水的化学特征变化差异明显,在雨水中浓度最高的阴离子是SO2-4, 其次是Cl-;在阳离子中Ca2 、NH 4的浓度最高.雨水比雾水更酸,说明虽然雾水中的离子浓度较雨水高得多,但大量的离子成分中存在更多的缓冲物质,比如说NH 4和Ca2 .不同降水过程间雨水离子浓度的富集存在差异,总体而言南岭山地锋面降水的雨水化学成分主要受大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