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2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103篇
系统科学   20篇
丛书文集   34篇
教育与普及   10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17篇
综合类   2175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141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157篇
  2011年   141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125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170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106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污染土壤-芦竹-水体系中As,Cd,Pb和Zn的渗漏与迁移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湖南某冶炼厂附近污染农田土壤上进行长期生态修复试验,通过连续采样研究土壤剖面不同深度渗漏水pH、水溶性有机碳(DOC)和重金属质量浓度等的变化,探讨污染土壤-芦竹-水体系中As,Cd,Pb和Zn的迁移行为。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体系相比,芦竹修复体系下渗漏水中DOC质量浓度显著增加,As和Pb质量浓度明显降低;表层(0~25 cm)土壤剖面渗漏水中Cd和Zn质量浓度有下降趋势,但不显著;修复体系下渗漏水中As,Cd和Zn质量浓度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Ⅲ类标准,而Pb质量浓度仅达到Ⅴ类标准;产后芦竹地上部年生物量约为4.5 kg/m2,对As,Cd,Pb和Zn的累积分别达0.03,0.04,0.21和0.17 g/m2;芦竹修复体系对污染土壤中As,Cd,Pb和Zn有一定的稳定和去除作用。  相似文献   
992.
利用微乳液法合成纳米镍催化剂,采用透射电镜对其进行表征,在200℃时对超稠油进行水热裂解催化反应,通过气相色谱仪、元素分析仪、相对分子质量测定仪、红外光谱仪对反应前后稠油的物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热裂解催化反应后,超稠油降黏率达90.36%,稠油胶质与沥青质含量减少,稠油相对分子质量下降,沥青质相对分子质量降低幅度最大;反应后稠油及其重质组分的氢碳原子数比增加,硫与氮含量减少,氧含量增加;稠油发生水热裂解反应的同时,存在沥青质的聚合反应,沥青质的裂解在降黏反应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纳米镍催化剂促进了水热裂解反应,同时抑制了聚合反应;纳米镍催化剂协同作用使高温水与稠油发生反应,产生具有表面活性的醇类、酚类、羧酸类等物质,导致反应后稠油含氧量增加,黏度降低。  相似文献   
993.
利用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并综合地面空气污染监测数据、常规气象观测数据、卫星遥感火点监测资料和气流后向轨迹,分析了2016年石家庄市秋季出现的两次空气重污染过程的演变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机动车尾气和地面扬尘是PM2.5的重要来源。高低空稳定的天气形势配置是两次重污染过程形成的直接原因。在这些天气形势下,湿度高、风速小、气压低、逆温层厚、混合层高度低是造成两次重污染过程的重要原因。同时东南和西南方向周边污染物的输送对重污染天气的形成发展也有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994.
车钩纵向载荷的研究对铁路重载货车车辆的设计可靠性和运用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选取4种重载货车车钩载荷谱作为分析对象,从单位km的大载荷发生频次以及车钩钩尾框疲劳寿命两方面对重载列车纵向载荷谱主要特征进行研究,分析了车钩纵向载荷谱在不同编组、轴重和载重条件下的可通用性.结果表明,通过等载重折算和等轴重折算,可以实现不同载重和轴重条件下获得的车钩纵向载荷谱的通用.  相似文献   
995.
针对铅锌尾矿产生的重金属污染来源问题,以青海某铅锌尾矿和氧化亚铁硫杆菌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模拟试验研究了细菌浸出体系极端酸化硫化矿尾矿中锌、砷溶出的不同环境影响因素,分析不同时期重金属释放规律及释放的主要原因,以期为铅锌尾矿的重金属污染防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Zn的溶出量与溶液初始pH的关系为pH2.0pH3.5pH4.5,呈负相关.矿物浓度越大,单位质量矿物接触氧含量越少,Zn,As溶出越少;与不加亚硫酸钠体系相比,重金属释放规律明显不同,亚硫酸钠的添加会提高溶液pH值,抑制Zn,As溶出.Zn,As溶出均表现为两个阶段,前期以酸解、氧化还原作用为主,后期由于吸附、共沉淀作用及生成的新物质CaSO_4晶体和钙磷石覆盖在矿物表面使溶出量减少.原电池效应和Zn对酸性条件更敏感是溶出量Zn大于As,Zn优先于As溶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6.
研究青藏高原东南缘高山峡谷区舍饲牦牛与环境重金属元素含量及关联性,采集5个县8个牦牛养殖场的组织样及饲料、土壤和饮水样品,采用ICP-OES等方法对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牦牛肝脏和肾脏中Cd元素含量为0.124 mg/kg、0.727 mg/kg,高于相关标准(≤0.1 mg/kg),存在Cd污染风险;粗饲料、精饲料和酒糟中Cr的含量,水中As、Pb、Cd和Cr的含量,以及土壤中Cd的含量均高于相关标准,受污染风险较大;牦牛组织中As与Pb、Cr和Ni,及Pb与Cd具有同源性,但尚不能确定这些元素具体来源于土壤及饲料或饮用水.结论:牦牛肝脏和肾脏存在Cd污染风险;组织As与Pb、Cr和Ni,以及Pb与Cd具有同源性,具体来源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97.
合成了[BMIM]Cl、[BMIM]FeC_l4和Et_3NHCl-NiCl_2三种离子液体;并研究了这些离子液体在不同加入量时对新疆哈浅22号稠油的改质效果。结果表明,过渡金属改性制备的[BMIM]FeCl_4在一定量的条件下可使稠油有效降黏,降黏率达34.12%以上,这说明离子液体可使稠油在开采过程中降低黏度,提高采收率,降低采油成本。  相似文献   
998.
为研究济南市冬季大气重污染过程特征,以2020年12月8日—13日发生的一次典型大气重污染过程为例,从污染过程、气象条件、细颗粒物化学组分等角度综合分析此次重污染过程的特征和成因。结果表明,此次重污染过程期间首要污染物均为PM2.5,其平均质量浓度为137 μg/m3,11日21时达到此次污染峰值,PM2.5质量浓度高达为235 μg/m3。重污染期间高空环流较为平直;低层850 hPa受西南气流影响,有利于逆温层结的形成;地面均压场控制,平流雾、辐射雾交替产生。静稳气象条件使得PM2.5质量浓度累积及高湿状态下颗粒物二次转化增强。观测期间,二次离子(SNA= $SO^{2-}_{4}$ + $NO^{-}_{3}$ + $NH^{+}_{4}$) 质量浓度为85.4 μg/m3,占PM2.5质量浓度的52.0%。硫转化率(RS)和氮氧化率(RN)均值分别为0.44和0.33,大气中SO2和NO2的二次氧化程度较高;RS高于RN,表明污染期间二次$SO^{2-}_{4}$的二次转化效率高于 $NO^{-}_{3}$$\rho_{NO^{-}_{3}}$ / $\rho_{SO^{2-}_{4}}$平均值为2.1,表明移动源对PM2.5污染的贡献占主导地位。有机碳和元素碳浓度的平均比值为6.5,可见本次重污染期间济南市大气中存在二次有机碳(SOC)污染。采用有机碳和元素碳比值(ρOCEC)最小比值法估算得到重污染期间一次有机碳浓度和二次有机碳浓度分别为11.9 μg/m3、4.3 μg/m3,表明一次燃烧源对污染过程有较大贡献。  相似文献   
999.
碳量子点具有优良的荧光特性、制备简单、成本低廉、毒性低、性能稳定和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在荧光传感器方面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在金属离子检测和生化分析等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碳量子点的制备方法及近5年碳量子点荧光传感器在检测水中痕量重金属离子方面的最新进展,并对碳量子点荧光传感器目前面临的挑战和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该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00.
通过N,N-二甲基十二胺和4-乙烯基苄氯季铵化反应合成了阳离子单体4-乙烯基苄基十二烷基二甲基氯化铵(VBDDMAC),然后与丙烯酰胺(AM)、N-丙烯酰胺吗啉(ACMO)自由基共聚,合成了不同组成的共聚物,用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和激光光散射对共聚物结构和分子质量进行了表征,用共振光散射对共聚物在水溶液中的聚集行为进行了考察。此外,通过界面张力和接触角研究了共聚物与原油之间的相互作用,考察了共聚物对稠油的降黏性能,发现阳离子单体VBDDMAC和ACMO的引入,使得共聚物具有较好的表面活性和乳化性能,对稠油有较好的降黏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