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63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高炉渣含量与热处理制度对矿渣微晶玻璃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DTA、XRD和SEM等现代分析技术对CaO(MgO)-Al2O3-SiO2系矿渣微晶玻璃的核化晶化温度、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高炉渣引入量和热处理制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高炉渣引入量为45%时,主晶相为硅灰石(CaSiO3)和透辉石(CaMg(SiO3)2),材料结构均匀致密,性能良好.本文适宜的热处理工艺参数为退火温度670 ℃;核化温度850 ℃,晶化温度970 ℃,各保温1 h.  相似文献   
32.
通过对煤矿设备自翻车故障的分析,从表面强化处理入手,对自翻车轮缘易磨损部位进行中频淬火处理,改变其内部组织状态,增强其表面硬度,耐磨性和高韧性结果表明:进行中频淬火后的自翻车轮对比新装的未经淬火的轮对不仅使用性能好,并且使用寿命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33.
本文对灵武、羊肠湾、神木和大同四种煤在不同热处理温度下对煤的成浆性影响做了较为系统的考察,得出一些有意义的规律。实验结果表明:热处理可以改善低阶煤的成浆性,但其改善程度由于原煤的煤化程度不同等原因而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34.
本文通过大量的试验证明了把等离子体技术用在热处理领域具有很大的优越性。通过试验获得了等离子热处理的最佳工艺参数并通过与常规热处理试验对比得出27SiMn钢用等离子热处理比常规热处理σ_(?)高10%,冲击韧性高50%,硬度高7~8%。并简要分析了原因。  相似文献   
35.
采用 Instron 3211型毛细管流变仪进行模拟纺丝,制得了全芳香族共聚酯纤维,并研究了纤维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初生纤维具有低的结晶度和高的取向;纤维的表面较光滑;模量达220.5cN/dtex。经热处理后,共聚芳酯纤维的熔点、结晶度都有所提高;取向情况也有所改善,强度和模量分别达至0 11.6 cN/dtex 和445.4 cN/dtex。本文研究表明,影响全芳香族共聚酯纤维强度和模量的主要因素是“皮-芯”结构。  相似文献   
36.
本文测绘了中 Mn铸钢等温转变(IT)曲线和加热等温转变(HIT)曲线,并比较了二者的异同点;分析讨论了中Mn铸钢加热等温热处理的组织转变规律和化学成分的影响,为研究和生产中锰铸钢提供了有关热处理方面的某些特性。  相似文献   
37.
本文对坦克履带销的失效形式进行了分析研究后,在不改变履带销用钢及技术要求条件下,对热处理工艺进行了优化设计,采用了非常规碳氮复合渗热处理新工艺,使履带销的使用寿命由原来的150-200摩托小时提高到600摩托小时以上,取得明显的军事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8.
研究了 AZ91 D镁合金在半固态等温热处理过程中 ,等温时间、等温温度对其组织形态和初生相尺寸的影响 .研究发现 :在升温过程中 ,晶界处的共晶组织 (δ+γ)中的 γ相先发生溶解 ,之后 ,随着温度进一步升高 ,δ相又发生熔化分离 ,并在等温处理过程中逐渐变为球状 .当等温时间过长时 ,球状颗粒有长大的趋势 ,结果表明 :在 570℃时保温 60 min,可得到初生相尺寸在 50~ 80 μm的球状组织 .  相似文献   
39.
表面水和结构水是高岭土中水的两种主要存在形式,它们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高岭土的结构和表面状态。本文主要研究高岭土的酸、热处理对其水行为的影响,利用热分析方法测定了不同酸、热处理条件下高岭土的吸水和脱水过程,比较各种处理条件对表面水和结构水的影响。  相似文献   
40.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以不锈钢基体中的Fe、Ni等成分为催化剂,直接在其表面生长碳纳米管并进行氧化热处理。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制备的碳纳米管形貌及尺寸,并采用接触角测量方法检测试样亲水性质,结合透射电镜、拉曼光谱和XPS检测分析氧化热处理引起的碳管形貌和特征差异,最后考察尿酸在碳纳米管电极上的电化学响应。结果表明,氧化热处理使碳纳米管平滑的表面变得粗糙,暴露出了更多的边平面结构,并且碳纳米管从疏水变为超亲水状态,使其在电化学反应过程中电极表面能够更好地与溶液中的物质接触,有利于材料电化学性能的提高;以经过氧化热处理的碳纳米管为电极,能够在大量抗坏血酸存在的条件下选择性地测定尿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