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108篇 |
免费 | 363篇 |
国内免费 | 281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62篇 |
丛书文集 | 148篇 |
教育与普及 | 46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6篇 |
现状及发展 | 45篇 |
综合类 | 644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87篇 |
2023年 | 73篇 |
2022年 | 118篇 |
2021年 | 100篇 |
2020年 | 104篇 |
2019年 | 85篇 |
2018年 | 94篇 |
2017年 | 106篇 |
2016年 | 114篇 |
2015年 | 182篇 |
2014年 | 269篇 |
2013年 | 189篇 |
2012年 | 307篇 |
2011年 | 295篇 |
2010年 | 200篇 |
2009年 | 267篇 |
2008年 | 221篇 |
2007年 | 345篇 |
2006年 | 341篇 |
2005年 | 286篇 |
2004年 | 266篇 |
2003年 | 283篇 |
2002年 | 265篇 |
2001年 | 263篇 |
2000年 | 200篇 |
1999年 | 190篇 |
1998年 | 167篇 |
1997年 | 197篇 |
1996年 | 184篇 |
1995年 | 143篇 |
1994年 | 154篇 |
1993年 | 98篇 |
1992年 | 134篇 |
1991年 | 99篇 |
1990年 | 76篇 |
1989年 | 92篇 |
1988年 | 70篇 |
1987年 | 44篇 |
1986年 | 23篇 |
1985年 | 15篇 |
1984年 | 2篇 |
1955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7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管内自由衰减旋流阻力与换热的衰减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管内自由衰旋流局部流动,阻力及换热特性理论研究的不足,根据流体力学动量矩定量,从理论上推导了管内自由衰减旋流当地最大切向速度、当地阻力系数以及当地换热努塞尔数沿管长衰减的解析式,理论解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82.
空调客车室内三维紊流流动与传热数值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空调车空内空气的速度场,温度场研究是空调车室内气流组织设计及车室内舒适环境评价与研究的基础。空调客车运行环境恶劣,太阳辐射作用及复杂的车室内部结构等直接影响客车室内的温度场与空气速度场分布。 相似文献
83.
张代东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1999,9(6):73-74
对新型冷作模具用钢65Nb 进行了提高强韧性的工艺研究,结果表明:65Nb 钢预先热处理采用经充分锻造后球化退火,最终热处理采用高温加热淬火后三次高温回火可获得高的强韧性。以1 120℃淬火+ 560℃三次回火性能最佳,适合于用来生产连续工作并要求有足够红硬性的冷作模具,特别是冷镦模。 相似文献
84.
空调动态负荷变步长计算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多层墙体传热反应系数/Z传递系数的异步长关系,为发展变步长的反应系数法/Z传递函数法开辟了一条可行的途径.本文进一步提出了多层墙体传热反应系数/Z传递系数异步长关系的一种修正形式,将异步长关系由单向拓展为双向,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线性系统叠加原理,提出空调动态负荷计算的反应系数法和变步长Z传递函数法,可以有效地降低计算量.实例计算表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5.
锅炉分配集箱非线性水动力特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修正后的光滑管摩系数用可用于示锅炉分配集箱的摩阻系数。动量交换系数也被表示为流速的函数。引入一个描写分配集箱流动行为的非线性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86.
高敏树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12(4):59-61
透过不良导热体的热量可通过其熔解冰块的质量测出,由此设计出一种新方法来测定不良导热体的热导率。 相似文献
87.
文中使用城市热异常信息提取算法(urban thermal anomaly extraction,UTAE)提取城市热岛信息.该算法使用不同大小的滑动窗口来探测整幅图像,根据稳健估计的方法设定地表温度高于全部像元以及窗口内像元温度统计均值加标准差的像元为热异常像元,并将滑动窗口的范围设置在3×3至9×9个像元之间,根据像元被记为热岛像元的次数是否为0来区别热岛区与非热岛区,在热岛区域内根据次数的多少来决定热岛强度,具有动态阈值的特点和无偏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城市热岛范围的提取上,2004年2月13日长沙市热岛面积在27.21—33.98km2之间;在城市热岛强度和尺度效应分析上,宏观尺度的研究应选用较大的窗口来体现城—郊热岛关系以及热岛发展的总体趋势,而小窗口在微观分析城区内热岛的具体分布、与下垫面的关系以及驱动因子方面较有优势.最后,对UTAE算法在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后继星数据上的应用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88.
利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质量分数的石蜡微乳液在板式换热器中的压力损失和传热性能.结果显示,质量分数接近50%的石蜡微乳液的储能能力强,具有流动换热性能,可以用于储能.含少量石蜡的微乳液的流动性好,其换热能力在相变温度区间内显示出略好于水的传热特性. 相似文献
89.
地源热泵户型蓄冰中央空调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国内空气源热泵户型中央空调存在COP值低、机组耗电量大,冬季融霜控制困难、室温波动大,机组无真正的能量调节,单相电机组额定制冷(制热)量太小,给用户带来不便,以及加剧了城市电网的供需矛盾等问题,提出了地源热泵户型蓄冰中央空调的解决方案,并探讨双热力膨胀阀,双蒸发器和盘管外融冰的机组结构形式,还就我国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住宅面积扩大和多样化、城市建筑和环境的限制、电力部门将推行居民家庭“峰谷电价”等方面,分析了地源热泵户型蓄冰中央空调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90.
Thawing and freezing processes of active layer in Wudaoliang region of Tibetan Plateau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ermafrost and atmosphere is accomplished through transfer of heat and moisture in the overlay active
layer. Thus, the research on the thermal and hydrodynamics of active layer during the thawing and freezing processes was considered
a key to revealing the heat and moisture exchanges between permafrost and atmosphere. The monitoring and research on active
layer were conducted because permafrost occupies about two thirds of the total area of the Tibetan Plateau.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ground temperature data and soil moisture data of monitoring near the Wudaoliang regio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the
thawing and freezing processes of active layer were divided into four stages, i.e. summer thawing stage (ST), autumn freezing
stage (AF), winter cooling stage (WC) and spring warming stage (SW). Coupled heat and water flow is much more complicated
in ST and AF, and more amount of water is migrating in these two stages. Heat is transferred mainly via conductive heat flow
in the other two stages, and less water migrated. Four water migration and coupled heat flow processes were addressed for
the thawing and freezing stages, which are water infiltration driven by gravity, moisture advection and distillation driven
by temperature and osmotic gradients, water migration driven by capillarity and unfrozen water migration driven by temperature
gradient. The water content near the permafrost table tends to increase after one thawing and freezing cycle, which i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ick ground ice layer near permafrost table.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