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67篇
  免费   197篇
  国内免费   269篇
系统科学   60篇
丛书文集   148篇
教育与普及   41篇
理论与方法论   6篇
现状及发展   47篇
综合类   6231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92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93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172篇
  2014年   260篇
  2013年   181篇
  2012年   298篇
  2011年   289篇
  2010年   199篇
  2009年   264篇
  2008年   220篇
  2007年   345篇
  2006年   345篇
  2005年   285篇
  2004年   262篇
  2003年   284篇
  2002年   266篇
  2001年   263篇
  2000年   200篇
  1999年   193篇
  1998年   166篇
  1997年   197篇
  1996年   182篇
  1995年   144篇
  1994年   156篇
  1993年   98篇
  1992年   136篇
  1991年   101篇
  1990年   78篇
  1989年   94篇
  1988年   72篇
  1987年   46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2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41.
恒壁温条件的强化传热管实验研究的数据处理过程具有相似性,实验测量数据的处理比较繁琐。该文建立了一定的数学模型,对数据处理过程优化,编制可通用的测量数据处理软件,很大程度上减小实验测量数据处理的工作量,提高数据的精确度。阐述了强化传热管实验数据的共同点,通过优化数据处理流程,建立了实用的测量数据处理软件模型。  相似文献   
142.
深井水源热泵技术经济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研究深井水源热泵空调系统在我国北方地区的应用可行性和正确性,采用实验的方法,实测了深井水源热泵空调系统的年运行费用和全年能耗,并据此分析其初投资和运行费用、能源效率以及环境效益.最后,应用费用年值法,比较分析了数种供暖空调方案的费用年值,得到了不同情况下冷热源方案的最佳选择.在当地政府对地下水不收费用的情况下,深井水源热泵系统仅次于热网(热电联产)+冷水机组方案,优于热网(燃煤锅炉)+冷水机组系统.  相似文献   
143.
采用双流体模型计算了液氮在垂直管内的上升流动沸腾过程,考察了壁面热通量和液体流量对流动及传热传质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垂直上升流动沸腾中重力压降占主导地位;根据截面液体温差的变化可判断沸腾模式的转变;壁面热通量与液相流量的相对大小决定了沸腾过程中的传热传质特征.  相似文献   
144.
含油制冷剂在小管径换热管内流动沸腾换热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对含油制冷剂在6.34和2.50 mm换热管内的流动沸腾换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测试质量流率为200~400 kg/(m2.s),热流密度为3.2~14 kW/m2,蒸发温度为5°C,进口干度为0.1~0.8,干度变化0.1~0.2,平均油质量分数为0~0.05.定量分析了不同质量流率和干度时,润滑油对制冷剂在小管径换热管内流动沸腾换热的影响.与大管径换热管相比,油的换热增强效果在小管径换热管内减弱甚至消失,在高干度和高油浓度区,油的存在使换热严重恶化.对于上述换热管,换热系数、油影响因子以及基于制冷剂物性的两相换热增强因子随油浓度的变化规律缺乏一致性.采用局部油浓度下的制冷剂-润滑油混合物性计算得到的两相换热增强因子能较好地反映润滑油对制冷剂流动沸腾换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5.
提出了一种自动修正翅片管换热器仿真精度的方法.根据用户所能提供实验数据的数量,采用不同的策略,实验数据较少时采用简单的多项式回归的形式来建立管外空气侧换热系数修正因子的修正多项式;实验数据较多时采用人工神经网络的方式来得到管外空气侧换热系数修正因子的神经网络关联模型.用于实际的仿真计算时,修正前的换热量误差最大28.96%,平均为11.12%;采用多项式修正后误差最大15.33%,平均5.38%;采用神经网络修正后误差最大4.9%,平均1.0%.  相似文献   
146.
针对废热回收的有机朗肯循环进行了动态仿真和实验验证.循环工质为R245fa(1,1,1,3,3-五氟丙烷).分别采用移动边界和离散两种方式建立了蒸发器和冷凝器的模型.模型运行结果与实验数据之间的最大误差不超过4%,显示模型能够真实反映实际系统的性能.分析表明,移动边界模型具有比离散模型低的阶次,处理速度较快,更适合于以控制为导向的动态仿真和实时系统仿真,且在系统负荷突变时具有良好的强壮性.  相似文献   
147.
直接模拟蒙特卡罗方法下的逆温度抽样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分子动力学出发,讨论了直接模拟蒙特卡罗方法中分子平均总能量、平均平动能以及边界热流密度的抽样方法.通过对与边界发生碰撞的分子进行统计平均,得到了分子反射能量与入射能量以及边界热流密度的关系式.在此基础上,通过结合壁面漫反射模型下分子反射速度的抽样方法,发展了一种从边界热流求得与壁面碰撞分子的平均反射特征温度的逆温度抽样算法.数值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由分子反射能量准确求得分子反射特征温度,进而求得分子反射速度,从而将边界热流信息带入流场.该方法为实现壁面处给定热流边界条件下的直接模拟蒙特卡罗方法提供了途径.  相似文献   
148.
结霜工况下空气源热泵动态特性的数值模拟与实验验证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对结霜工况下空气源热泵的动态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在室外环境空气温度及相对湿度分别为-15~3℃和50%~90%范围内对一台空气源热泵空调器的动态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测量了不同结霜工况条件下热泵空调器的动态性能参数、室外换热器结霜量及壁面温度分布.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进风温、湿度对空气源热泵空调器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室外换热器表面结霜的初始阶段,热泵系统的制热量及性能系数均有所提高,但在结霜的后期,热泵性能迅速衰减,与数值预测结果一致;对于相对湿度不同的进口空气,其温度为0~3℃时室外换热器表面结霜速度最快,在此温度范围内结霜对热泵性能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49.
纵向涡发生器对矩形窄通道内对流换热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针对反应堆堆芯板状燃料元件冷却通道内的强化传热问题,对带有周期性分布纵向涡发生器(LVGs)的水平矩形窄通道内的流动与换热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出了雷诺数在3×103~2×104的范围内LVGs安装形式(一侧带LVGs或两侧带LVGs)对水的流动与换热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带有周期性分布LVGs通道的平均努谢尔数比光通道的高25%~35%,但阻力系数也比光通道的高.在3种不同比较准则(相同质量流量、相同压降及相同泵功)下,两侧带同向LVGs通道的综合性能好于单侧带有LVGs通道的综合性能.LVGs能够破坏热边界层,带走更多的热量,从而降低板状燃料元件的温度和堆芯的烧毁率.  相似文献   
150.
通过离散热源模拟板管式换热器的盘管,对竖直钢平板自然对流和导热的耦合传热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加热热流和加热温度2种条件下,平板的温度呈波浪形分布,起伏的幅度随加热间距的增大而增大;采用平均加热壁温作为特征温度计算的自然对流平均Num和Ra的关系仍满足Num等于cRan,但常数c和n是加热间距的函数;在Ra为5×108~5×109的范围内拟合得到它们的关系式,误差约为±5%.对耦合自然对流的数值计算表明,平板壁面温度波动导致速度边界层增厚,局部传热系数也相应发生波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