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0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3篇
教育与普及   9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226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2种藻类储磷释磷过程与生长情况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不同氮磷比的培养条件下,利用实验室静态培养试验,通过结合铜绿微囊藻和小球藻生长情况分析对比了铜绿微囊藻和小球藻的储磷能力和营养利用特征.结果表明,在培养环境下,2种藻类都能够在最初的延滞生长期首先将水中全部磷吸收并储存于细胞体内,而后随着生长的需要和环境的变化,适时将体内的磷释放出来供细胞繁殖所用,但铜绿微囊藻和小球藻在不同氮磷比的营养条件下释磷生长的规律表现有所差别.因此,在以磷作为水体是否会发生水华的监测指标时,应注意到对藻类生长而言水中磷的存在具有隐蔽性这一特点,需要使水中的磷质量浓度始终保持较低水平,包括在藻类的低速生长期,这样才能确保减少水华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2.
193.
三种机器学习模型在太湖藻华面积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14—2018年太湖气象水文水质数据与卫星遥感数据,分别采用支持向量机(SVM)、长短记忆神经网络(LSTM)、极端梯度提升树(XGBoost)模型模拟全太湖、贡湖、南部沿岸区、中西北湖区的蓝藻水华(简称藻华)面积。结果表明:(a)XGBoost全太湖与分区藻华面积回归模型模拟效果较好,其次是SVM、LSTM回归模型;不同时间尺度下SVM、XGBoost回归模型对全太湖藻华面积模拟结果偏小,但有效模拟了藻华的发展趋势。(b)XGBoost分类模型在全太湖、中西北湖区模拟准确率较高,优于SVM、LSTM分类模型;在贡湖、南部沿岸区,3种分类模型准确率均较高。(c)以当天、提前1 d的气象水文水质因子作为全太湖与分区藻华面积模型输入,XGBoost回归与分类模型模拟精度较高、稳健性较好,预测应用情景较好。  相似文献   
194.
水花微囊藻多糖复合物的提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热水和碱提取法在不同溶剂体积、不同时间和不同温度条件下,对水花微囊藻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藻干重与水体积之比为 1∶15、100 ℃、提取6 h 的条件下多糖提取率最高,为345.5 m g/g 干藻,为最佳提取条件.在 30 ℃、60 ℃、100 ℃下以碱抽提,以 4% Na O H 浓度下多糖得率最高,分别为99.5、273.2 m g/g 干藻;热水提取效果好于碱提取.用冷水预浸泡结合等电点沉淀的方法脱蛋白对粗提取物进行纯化,结果使提取液中水溶蛋白除去率达 63.0% .用最佳提取条件获得的多糖溶液,经氯仿脱蛋白,乙醇沉淀得多糖14.5% .  相似文献   
195.
有害赤潮的形成机制、危害效应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些年来,全球有害赤潮发生的频率、规模及其危害效应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有害赤潮的形成受到赤潮原因种适应特征与竞争策略、水体富营养化状况,以及水文、气象等环境因子的影响。有害赤潮藻种可以通过产生毒素、改变水体理化特征等对人类健康、水产养殖和海洋生态系统带来危害。迫切需要协调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关系,建立和发展赤潮应急治理技术,以降低有害赤潮的规模及其危害效应。我国近海有害赤潮问题近年来有加剧的趋势,而且有毒有害藻种形成的赤潮越来越多,对于我国近海赤潮演变的趋势与潜在危害效应应给予充分关注。  相似文献   
196.
柴达木盆地西部花土沟油区碳酸盐岩主要分布于上干柴沟组的上部和下油砂山组的底部 ,与砂岩、泥岩呈不等厚互层 ,单层厚度 0 .5~ 3m,累计厚度可达 10多米。其中藻纹层灰岩和藻叠层灰岩溶孔发育 ,分布范围广 ,厚度大 ,物性最好 ,是一种特殊的油气储层。藻纹层灰岩和藻叠层灰岩发育于相对稳定的滨浅湖环境 ,其发育规模和储层性质主要受沉积环境的稳定性、早期淋溶程度和晚期胶结充填强度的控制。  相似文献   
197.
根据大亚湾澳头海域增养殖区1997-1999年的赤潮监测数据,采用语差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研究了游游植物总生理量与理化,气象等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水温,盐度,磷酸盐,无机氮,铁,锰,硒,钴,风速,风向等因子影响较大,为准确预测赤潮,选取合理的预报指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8.
环境因子对衣藻水华消长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一小型水体中衣藻水华发生全过程的研究,获得几种环境因子对衣藻水华消长影响的相关数据。此次水华的发生期为2000年2月至3月,水温的变化范围在8-20℃之间。观测发现,水体中氮、磷的含量是影响水华发生的主要因素:其中有效氮磷的比值为17,这有可能就是导致水华中优势藻类的决定因素,并且当正磷酸盐浓度随着水华的不断发生而降至0.655mg/L时,衣藻的生长就受到了限制。此外我们还发现水华的消退与水体中细菌、浮萍、浮游动物等生物因素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99.
超声除藻的参数优化及其在太湖除藻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计、制备了一种低频超声除藻装置,通过调节超声频率、功率和辐射时间等不同的参数,得到优化的超声参数组合,并将该技术应用于太湖除藻的现场研究.结果表明:当超声参数组合为频率20 kHz,功率40 W,辐射时间15 s时,具有较好的实验除藻效果.在太湖现场实验中,载有超声除藻装置的实验船在400 m2实验区域作用1 h后,水表层的藻细胞由107个/mL降低到105个/mL,透明度由0 cm上升为35 cm,叶绿素a含量降低为初始浓度的3.3%,水质得到明显改善.这说明超声处理对藻类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尤其适于水华发生期间的应急处理.  相似文献   
200.
蓝藻运动与水华早期预防和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小平 《自然杂志》2008,30(5):280-286
蓝藻水华控制的根本出路在于蓝藻过度增长的早期预防和控制。藻类增长的过程给了我们早期预防和控制的实施时间和浓度范围。只要我们掌握了蓝藻的增长规律、运动方式和成灾过程,采取早期预防技术路线和大面积控制手段,消除蓝藻水华对饮用水源的威胁,降低蓝藻水华带来的其他负面影响,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