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1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38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对青海省茶卡盐湖中分离纯化得到的200余株菌株,在室内测定其对病原细菌和真菌的抑制作用,从中获得了12株能产生抗生素的菌株,并对这12株菌株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采集入海口河底泥发展嗜盐活性污泥处理高盐生活污水,在SBR工艺连续运行的120d里取得了稳定的短程硝化.为了确定嗜盐污泥短程硝化的成因,研究基于淡水污泥短程硝化理论系统地分析了pH、游离氨(FA)、温度、溶解氧(DO)和曝气时间等关键工艺参数对嗜盐硝化系统内短程硝化的贡献.试验结果表明,嗜盐硝化系统最适宜盐度范围为10—61g/L,最佳pH范围为7.5—9.尽管盐度、温度对氨氧化菌(AOB)和亚硝酸氧化菌(NOB)的活性有一定的影响,但在测试的温度和盐度范围内AOB的活性始终高于NOB的活性.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分析硝化种群结构表明AOB是系统优势生长的主要硝化菌群.嗜盐系统内短程硝化可能和接种的天然环境内的河底泥内NOB数量少而且代谢亚硝酸速率缓慢有关.  相似文献   
13.
 青藏高原盐湖极端的自然地理条件孕育了一类独特的嗜盐微生物。阐述了青藏高原盐湖嗜盐微生物的主要类群及其对盐胁迫的适应机制,分析了青藏高原盐湖嗜盐微生物的特点、研究进展,以及盐湖嗜盐微生物资源的应用前景。青藏高原盐湖极端环境嗜盐微生物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为探索生命的本质与起源,开发新型的食物、药品以及新材料、新技术,提供了宝贵的独特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14.
从内蒙古额吉淖尔湖分离得到一株产视紫红质的极端嗜盐古菌,初步鉴定为属于Natrinema属;并扩增出了其bop基因,该bop基因序列已在Genbank中注册,编号为KF863690,分析了其核心序列。结果表明bop基因开放阅读框为303 bp,编码101个氨基酸。blastp结果表明该蛋白属于Bac-rhodopsin蛋白家族,具有典型的细菌视紫红质蛋白结构域。利用BLAST进行相似性分析发现bop编码蛋白氨基酸序列与Genbank中编号AAS87571.1、WP-007110705和AFB77278.1的视紫红质蛋白相似性达到98%以上。此结果表明视紫红质蛋白在细菌及古菌中结构上具有很高的保守性,与其质子泵功能紧密相关。最后分析了该菌株的最适生长条件。该菌株在分离培养基中适宜生长的NaCl浓度范围为1.0~3.0 mol/L,适宜生长pH为6.5~8.5,适宜生长镁离子浓度为0.4~0.8 mol/L。通过分析比较得出该嗜盐古生菌株生长最适NaCl盐浓度为1.5 mol/L,最适pH值为7.5,最适镁离子浓度为0.4 mol/L。该实验结果为今后进一步研究产视紫红质的极端嗜盐古生菌株的生理生化特征及遗传学特征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采用含盐浓度不同的培养基分离陕北花马盐湖盐蒿(Artemisia halodendron)的内生耐(嗜)盐真菌并研究其物种多样性。从盐蒿组织中共分离得到1 215株内生耐(嗜)盐真菌,基于形态学和ITS系统发育分析表明,上述菌株属于6个属,包括小球腔霉属(Leptosphaeria)、青霉属(Penicillium)、木霉属(Trichoderma)、曲霉属(Aspergillus)、链格孢属(Alternaria)和镰孢属(Fusarium)。以小球腔霉属(Leptosphaeria)为优势属,其次为链格孢属,其分离频率分别为78.8%和2.28%;共计9个代表种如产黄青霉(Penicillium chrysogenum)、Aspergillus westerdijkiae、极细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和长梗木霉(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等。研究表明,陕北花马盐湖盐蒿中蕴藏着丰富的耐(嗜)盐真菌物种资源。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中度嗜盐菌在高盐有机制革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解决高盐有机制革废水处理这一难题,从山东省威海市路道口盐场晒盐池盐水中分离一株嗜盐菌株YS-1,对该菌株进行原子力显微镜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全细胞脂肪酸分析、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研究表明,YS-1菌株16S rDNA序列与Halomonas sp.(AB167061)的亲缘关系最为接近,结合上述其它各项结果确定该菌株为盐单胞菌属(Halomonas sp. ),属中度嗜盐菌;在SBR反应器中对其进行强化高盐制革废水处理试验,同时结合生物活性碳技术,结果表明,含盐9.3%、CODCr=1738mg/L的高盐制革废水,经168h 的CODCr去除率为86%,216 h 的CODCr去除率为98%,该菌株具有强化高盐制革废水处理的功能,通过分离筛选嗜盐菌强化高盐制革工业废水处理具有可行性,嗜盐微生物的强化作用与生物活性碳技术相结合构建“嗜盐生物活性碳”技术,在高盐制革废水处理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样品制备、提取方法和检测参数的研究,建立并优化了四氢嘧啶与羟基四氢嘧啶的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的检测方法:使用UPLC HSS T3色谱柱,选择流动相为乙腈:水=1∶99,进样体积为1μL,流速为0.4mL/min,检测波长为204nm,柱温为40℃.四氢嘧啶及羟基四氢嘧啶在0.00391~5mg/L范围内可呈现良好线性关系(R2=0.9997),且回收率高,准确率强.  相似文献   
18.
盐田中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生物,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本文作者对塘沽盐田嗜盐细菌进行了周年调查,取得了大量数据,并初步找出了一年中不同季节嗜盐菌的变化规律及外界条件和人为条件对嗜盐茵的影响,为探索盐田生物与盐产量、质量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从青海盐环境中分离到了32株革兰氏阳性的中度嗜盐菌,通过RFLP实验去处重复菌株、形态学实验剔除典型的芽孢杆菌后,确定了10株实验菌.经过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细胞化学组分以及16S rDNA序列等在内的多相分类实验,确定它们分别隶属于海球菌属、喜盐芽孢杆菌属、盐水球菌属、动性球菌属及枝芽孢杆菌属的菌株.  相似文献   
20.
采用晒过盐后的卤水来代替NaCl溶液作为太阳池的工质,可以大大节约费用,甚至实现“废物利用”的目标。卤水的主要问题是透过率较低,本文分析了影响卤水透过率的主要因素在于其中存在的附加滋生物,即嗜盐菌和卤虫,并采取相应的药物杀灭措施,使透过率大为提高,获得了比较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