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44篇 |
免费 | 6篇 |
国内免费 | 23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7篇 |
丛书文集 | 10篇 |
教育与普及 | 2篇 |
现状及发展 | 1篇 |
综合类 | 353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10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15篇 |
2012年 | 18篇 |
2011年 | 24篇 |
2010年 | 18篇 |
2009年 | 21篇 |
2008年 | 20篇 |
2007年 | 35篇 |
2006年 | 31篇 |
2005年 | 20篇 |
2004年 | 16篇 |
2003年 | 17篇 |
2002年 | 11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71.
设V是除环K上的完全赋值环,G是一个有纯锥P的Abel群,假设G在K上的交叉积K*G有右商除环Q(K*G),R是V在Q(K*G)上的一个高斯扩张。本文给出了R是V在Q(K*G)上的不变高斯扩张的一个充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72.
73.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已经实行了多年,教学上基本遵循了分类指导、因材施教原则(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7:1),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与传统的自然班教学相比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针对大学生英语水平结构仍然极不平衡,个体差异较大,尤其分类教学中B级班教学中教师面临更大困难,该文引入金字塔原理就B级班如何选择教材,层级教学如何具体设计及实施,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进行了创新性探讨。 相似文献
74.
为深入理解功能梯度材料的断裂行为,研究了机械载荷下任意机械属性功能梯度材料板裂纹尖端特性,根据叠加方法,把应力场转化为裂纹表面载荷,采用基于非均匀单元的有限元方法计算并分析了机械载荷下功能梯度板裂纹尖端特性,针对含有中心裂纹功能梯度材料板,考察了应力强度因子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功能梯度材料结构的几何参数及材料属性对裂纹尖端无量纲应力强度因子的变化规律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5.
76.
砂岩级配料开采爆破块度预报与爆破参数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张河湾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面板堆石坝级配料开采爆破试验对Kuz-Ram爆破块度预报经验模型进行修正,建立了适合张河湾蓄能电站级配料开采的爆破块度分布模型,通过对爆破块度级配与爆破参数的相关分析,提出了砂岩级配料开采的优化爆破参数. 相似文献
77.
功能梯度材料(FGMs)的优越性在于既能有效地抗腐蚀、抗辐射和抗高温,同时又能极大地缓解热应力和残余应力。笔者根据非局部理论对含反平面裂纹无限大功能梯度材料板在冲击载荷作用的问题进行研究。假设材料的剪切模量和密度为指数形式模型,泊松比为常数,利用拉普拉斯和傅立叶变换将混合边界值问题简化为对偶积分方程,并得到裂纹尖端应力场。 相似文献
78.
为了研究功能梯度板的非线性变形问题, 以 S-R 和分解定理为基础, 从虚功率原理出发, 结合更新拖带坐标系法、无网格 Galerkin 法, 推导出用于求解三维几何非线性问题的离散方程. 利用 MATLAB 编写无网格法程序, 对功能梯度板的非线性弯曲问题进行求解, 并研究板的体积分数指数和宽厚比对板弯曲的影响. 将计算结果与已有成果进行了比较, 验证了三维 S-R 无网格法求解功能梯度板大变形问题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9.
俞耀明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4)
本文分两部分对分次环进行讨论.第一部分的主要结果是:R是分次环,MR-gr是R-gr的分次上生成子,当时,M也是Mod-R的上生成子;第二部分的主要结果是Artin环R是G-分次,且G有限,则R是seriaSmash积R#G*是serial. 相似文献
80.
为了阐明循环加卸载路径对六边形蜂窝能量演化的影响规律,设计了3种不同分级循环加卸载试验,揭示了不同分级循环加卸载模式下外界输入总能量、弹性变形能、耗散能、塑性变形能等参数的演化特征及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分级循环加卸载作用下,蜂窝的初始峰值强度和平台应力与卸载过程蜂窝弹性能的释放程度有关;3种不同分级循环加卸载模式下外界输入总能量、蜂窝的弹性变形能和塑性变形能随着加卸载梯级增大呈现非线性增加的趋势,耗散能在前三级循环作用下随着加载次数增加而减小,在最后一级循环中循环载荷上限较大,扰动效应强于强化效应,耗散能呈现相反趋势;提升循环载荷上限,蜂窝内部损伤增加,且越接近蜂窝初始峰值强度,蜂窝的损伤越严重;同时提升循环载荷下限,蜂窝弹性能释放较少,损伤加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