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4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46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32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现状及发展   27篇
综合类   1040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本文研究了摩尔比为60:40的对羟基苯甲酸和PET的热致性液晶共聚酯(60PHB/PET)的固相缩聚动力学,建立了反应动力学模型,求出反应活化能E为89.6kJ/mol;探讨了在不同温度区域影响60PHB/PET共聚酯固相缩聚反应速度的主要影响因素,认为在较低反应温度(180—220℃),反应速度主要由化学反应速度控制;在较高反应温度(220—230℃)则由小分子扩散速度控制。因此,共聚酯经溶解沉淀处理再进行固相缩聚可提高反应速度。  相似文献   
72.
本文合成了一种新的二茂铁共轭取代衍生物(反式)一[1一二茂铁基一2一(4一氯苯基)乙烯].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晶体结构进行表征,采用电场诱导二次谐波方法测定了该分子的超极化率。  相似文献   
73.
稀土(La,Nd,Sn)化合物对电沉积Ni-Co合金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在电镀溶液中加入稀土化合物后对电沉积Ni-Co合金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Ni-Co合金的电沉积过程符合“异常共沉积机理”;在电镀溶液中加入少量稀土化合物后,可以增大合金电沉积过程的阴极极化,并能增强合金镀层的耐腐蚀性能,也能使合金阴极的析氢电催化活性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74.
介绍一种荧光试剂monobromobimane柱前衍生,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一荧光检测测定标准样品和植物组织中植物络合素(PCn)等巯基化合物的方法.结果表明,采用乙腈和0.1%三氟乙酸组成的二元梯度洗脱程序,标准混合液中PCn等5种巯基化合物15min内得到很好的分离.以谷胱甘肽为代表考察方法的精密度,在1.25~160ng/μL浓度范围内与峰高有较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999.谷胱甘肽的回收率平均为97.64%,40d内的变异系数平均为2.21%.方法具有快速、灵敏、稳定性好、易于实施、同时测定PCn等多种巯基化合物等优点.通过该方法的应用,首次揭示Cd超积累植物东南景天对CA的超量积累和解毒与PCn无关.  相似文献   
75.
用振动样品磁强计并结合X射线衍射准确判定了Nd2.4Er0.6Fe27.31Ti1.69化合物的磁晶各向异性方式,研究结果发现,Nd2.4Er0.6Fe27.31Ti1.69化合物的磁晶各向异性从室温时的易面转变到低温时的易锥.  相似文献   
76.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纯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分离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着重介绍了超声波提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和树脂纯化等技术在提取纯化黄酮类化合物中的应用,并对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纯化技术的应用前景和相关产品的开发前景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77.
利用X射线衍射和磁性测量研究Nd2(Co1-x Fex)17-yCry化合物的结构和磁性. 实验结果表明, 这些化合物都具有Th2Zn17型结构, Cr和Fe替代Nd2Co 17化合物中Co并未改变晶体结构, 但能引起晶格膨胀. 所有化合物在室温下都表现为易面各向异性. 化合物的居里温度 随着Fe含量的增加和稳定元素Cr含量的减小而升高, 在x=0.5和y=3.3时达到最大值, 而后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78.
部分宾馆室内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预处理系统 ,色谱 /质谱检测器联用的方法 ,对广州市不同类型宾馆室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了调查研究 .结果表明 ,大多数室内总挥发性有机物 (TVOCs)浓度在 2 0 0~ 10 0 0 μg·m-3 范围内 .室内装饰材料不同 ,挥发性有机物的种类和浓度有所区别 .在装饰条件、通风条件、温度、相对湿度大致相似时 ,装修时间越短 ,浓度越高 ,其浓度会随着装修时间的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79.
用阳离子交换树脂作催化剂,催化合成丙基葡萄糖苷。考察了树脂用量、反应温度、搅拌转速对转化率的影响,当葡萄糖/树脂为10(m/m),搅拌转速300r/min,温度80℃时,转化率达93%。研究了用离子交换树脂分离丙基糖苷的方法,使丙基糖苷分离后的纯度达到99.9%以上,并用核磁共振谱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