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6篇 |
免费 | 13篇 |
国内免费 | 35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29篇 |
丛书文集 | 7篇 |
教育与普及 | 11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2篇 |
现状及发展 | 4篇 |
综合类 | 308篇 |
自然研究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12篇 |
2013年 | 10篇 |
2012年 | 20篇 |
2011年 | 22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15篇 |
2008年 | 15篇 |
2007年 | 17篇 |
2006年 | 16篇 |
2005年 | 14篇 |
2004年 | 22篇 |
2003年 | 17篇 |
2002年 | 27篇 |
2001年 | 13篇 |
2000年 | 14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21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构建了大鲵产业集群竞争力测度的AHP-GEMS模型,该模型包括四因素对,涵盖八要素.设计了大鲵资源量等34项评价指标,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并运用GEMS模型对大鲵产业集群竞争力进行定量化测度与评价.以张家界市大鲵产业为例展开分析,结果表明,张家界市大鲵产业集群的竞争力评分为582.55,处于国家一般水平,具有本国范围内较强的集群竞争优势;但张家界市大鲵产业发展存在国内外市场不足、精深加工产业链不完善、从业人员素质与教育水平偏低、产业所在地交通与通讯设施不完善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强国内与国际市场融合、基础设施建设与可持续发展融合、产业与全域旅游建设融合、产业发展改革与创新融合等建议. 相似文献
62.
大熊猫IL-2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从ConA诱导培养的大熊猫外周血淋巴细胞总RNA中扩增得到大熊猫IL-2基因,并将其克隆到PGEM-T载体中.经菌落PER鉴定、序列测定及序列分析,结果表明,经克隆得到的IL-2基因开放阅读框由465个核苷酸组成,编码一个由155个氮基酸组成的多肽,包括编码20个氨基酸的信号肽和135个氨基酸的成熟肽,该基因(已在Genbank中登录,序列号为:DQ852339)与已知的其他哺乳动物如犬、猫、人、猪、牛、羊、马、兔、鼠等的IL-2核苷酸同源性在66.5%(鼠)~91.5%(犬)之间;IL-2编码氨基酸同源性在54.8%(鼠)-85.2%(犬)之间;进化树构建结果表明大熊猫与犬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63.
通过试验证明了单向双击式纠偏水枪用于淹水沉井校正偏斜井筒具有根大的优越性。经过实验获得的偏斜井筒校正新工艺,比常规纠偏省时、节材、耗资低。并简要阐述了纠偏原理。 相似文献
64.
65.
秦岭野生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的觅食行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首次利用定量图像分析的方法研究野生大熊猫的取食行为,结果显示:其取食行为存在固定的模式,这一模式是在其身体发育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到了老年,随着年龄的增大、牙齿的磨损和其他生理机能的衰退,这种模式逐渐解体.总的取食时间可以分为准备时间(38.08%)、间歇时间(5.13%)和吃的时间(56.79%),在取食时间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大熊猫通过3种途径有效地增加日食量,即提高动作熟练程度、减少准备时间和减少间歇时间. 相似文献
66.
67.
略论复杂系统与大成智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杂系统是相当普遍的客观现实,认清和解决它,需要运用大成智慧和大成智慧工程。 相似文献
68.
沙波的形成是典型的简单巨系统自组织现象。我们以河床沙波为例,采用确定型描述方法,针对河床沙波系统自组织是表面波的特点,用中观变量描述系统状态,并在此基础上确定系统的动力学方程。应用协同学的支配原理,找到决定形成沙波的序参量,很好地解释了河床沙波自组织现象。这项研究为简单巨系统自组织提供了一个范例,同时也为河床沙波形成理论开辟了一条新的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69.
J. M. Camhi 《Cellular and molecular life sciences : CMLS》1988,44(5):401-408
Summary Escape reactions are often considered to be among the simplest behaviors. The nerve circuits guiding these reactions are also generally thought to be simple. For instance, in several species a single interneuron is sufficient to trigger normal escape. The evasive response of the cockroach, however, appears to be more complex both behaviorally and physiologically. In this review, several complications of the behavior are pointed out, based on a recent computer-graphic analysis of the leg movements. Next described is the cooperative role of several interneurons-not just one-in evoking an escape turn away from the stimulus. A model of this multicellular code for stimulus direction is then presented that correctly predicts the turning behavior under many different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Finally, an overall scheme of th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for escape behavior is presented. 相似文献
70.
Magneto-impedance effect in soft Fe-based nanocrystalline alloy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