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4篇
系统科学   35篇
丛书文集   15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43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51.
变压器铁心温度场计算模型因边界条件不具有对称性而造成计算区域为电磁场计算区域的一倍.针对这一实际问题,本文分析了利用几何对称性从已有的属于一半区域的模块运行结果直接得到全区域的相应模块的运行结果的可能性,提出了实施方案和相应程序,从理论上解决了变压器电磁场计算与温度场计算之间的良好衔接问题,并且由于大量减少CPU时间而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2.
 移动立方体(Marching Cubes)算法是一种经典的三维重建方法,但是对采样稀疏的体数据进行重建时,不能满足所需的精确度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体数据变形的自适应移动立方体算法。该算法通过自适应地改变体素顶点的位置,使得体素包含更多的图像信息从而使体素内的三角面片更加逼近等值面;同时,采用了区域增长策略对体数据进行分割从而避免了对整个体素空间的运算;对算法的并行优化提升了算法的三维重建效率。实验证明使用该算法对稀疏体数据进行三维重建,提高了重建的精确度,并且保证了重建的实时性与交互性。  相似文献   
53.
机织间隔织物的厚度由柱纱的高度决定.为了确定影响柱纱高度的因素,从几何结构角度出发,定义了影响机织间隔织物柱纱形态的5个结构参数,并建立了结构参数间的几何关系.通过将柱纱高度计算值同实测值的比较,发现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得较好,证明所建立的柱纱结构参数间几何关系能够很好地反映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54.
为了提高重力勘探中数据成像的效率,对地球物理勘探中的重力异常数据进行快速三维成像.在相关成像的理论基础上针对立方体元提出利用泰勒级数的算法,重新定义了异常值的计算模型,从而得到新的几何函数.该成像方法通过级数展开、积分等方式,减少了计算量和迭代次数.在理论模型试验中,证明了提出的方法具有良好的成像能力和抗噪性,并通过效率分析说明了该算法能够大幅缩短几何函数矩阵的计算时间,提高成像效率.对文顿盐丘地区的实测重力异常数据进行快速成像,地质体的位置能够被较好地显示出来,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5.
平面几何的许多命题可以推广到立体几何中,本文就三个平几命题加以推广,并给以证明.  相似文献   
56.
在考虑机翼几何非线性的基础上,先在机翼平衡位置求出振动模态,然后构建机翼的广义受控对象式,设计出模型预测控制器,进行阵风响应减缓控制仿真,并与阵风响应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模型预测控制器能有效地抑制阵风响应。  相似文献   
57.
基于LUT实时图像矫正的行缓存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反向映射的图像矫正被广泛应用于解决光学镜头透视引起的非线性畸变失真问题,该方法将映射坐标固化在LUT内,避免了复杂的坐标计算,但需要大量行缓存储备图像数据用以执行反向映射.为了减少行缓存的使用,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读扩展的环形行缓存读写算法,利用行同步信号的消隐间隔扩展读周期,使读写指针循序错开,保证上下映射的空间.相比传统的以最大偏移作为行缓存的结构,改进的专用控制算法可以减少近一半的内存使用.本文中的实时图像矫正系统已经在FPGA上实现,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读扩展行缓存算法显著地改善了内存的消耗,并且获得良好的实时图像矫正效果.  相似文献   
58.
一种基于错切原理的图像旋转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通用的图像旋转矩阵作变换处理,给出了基于错切原理实现图像旋转的推导过程.基于错切原理的图像旋转避免了通用旋转方法带来的缩放效应.  相似文献   
59.
本文采用第一性原理研究了不同带宽下BN纳米带的几何结构与电子性质。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带宽的增大,BN纳米带边缘发生形变,键角增大,B-B键键长增大,当带宽约为1.7nm时,B-B键发生断裂;电子性质研究表明:随带宽减小,最高占据轨道(HOMO)/最低非占据轨道(LUMO)能隙减小。对电子态密度(DOS)及赝能隙分析表明:BN纳米带带宽越小在费米能级处DOS越大,且赝能隙越小,这和GNR比较相似,说明BN纳米带越窄电子越容易从价带向导带跃迁。  相似文献   
60.
新野断层位于南襄盆地南阳凹陷南部的控凹边界断裂,研究其三维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对分析南阳凹陷的形成演化至关重要。以2/3D地震、钻井及测井资料为基础,以正断层相关褶皱理论和构造复原理论为指导,深入剖析新野断层的三维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及其对凹陷形成的控制作用。根据断层平面走向,结合倾角和断距变化,将新野断层分为西、中、东3段;空间上认为,新野断层是由多个等倾角面构成的复杂曲面,通过两个垂向轴面和4个横向轴面,将新野断层断面分为11个等倾角区。根据平衡地质剖面复原结果对比,认为新野断层西段、东段形成于晚白垩世,中段形成于始新世大仓房期并逐渐与西段、东段硬连接形成一条断层;断层及其上盘地层旋转程度自西向东逐渐增强;断层反转强度自西向东亦逐渐变大。新野断层西段为"座椅式"正断层,中段由"转折式"正断层转"犁式"正断层,东段为"犁式"正断层。沿断层走向的差异沉降和断面形态差异是南阳凹陷构造特征及形成演化的重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