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篇
系统科学   11篇
丛书文集   69篇
教育与普及   10篇
理论与方法论   10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50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山东地区的史前文化十分发达 ,这一发达与全新世中期暖湿的气候直接相关。同时 ,山东地区临海的区位、适中的海拔、多样的地表形态、放射状的水系 ,也为古人类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在深入认识人类与其生存环境的关系这一问题上 ,考古学与历史地理学的结合 ,无疑会给彼此带来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42.
针对GIS行业中的数据交换与共享的困难,在讨论了XML(ExtensibleMarkupLanguage)这一Web新行业标准的出现给GIS带来了希望的基础上,进一步详细地论述和分析了GML(Geog raphyMarkupLanguage)的特征,讨论了GML已逐渐成为大家所接受并容易理解的一种空间信息的交换格式。  相似文献   
43.
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讨论了交通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数据模型和空间分析功能,并结合具体开发实例,探讨了多种查询手段的综合应用,道路里程桩号系统和道路描述系统等问题。  相似文献   
44.
兰州地区位于我国黄土高原的西北部。区内地貌类型以黄土梁峁、勾壑为主,还有山地与盆地,黄河由西向东贯穿兰州盆地,黄河南北两岸形成多级阶地。天然植被以干草原为主,向北逐渐出现荒漠化草原,局部的山地分布着森林和灌丛,以兴隆山和马衔山为例,除此之外,以农田所占据,在这种生态环境中分布着啮齿动物群。  相似文献   
45.
46.
本文引入系统方法研究了教学问题,提出了教学系统概念模型及教学系统思维方法并以高师“地质学基础”“植物地理学”两门课程的教材建设为例,讨论了系统教学思维方法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7.
贵州常绿杜鹃亚属区系地理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迄今有常绿杜鹃亚属(Subg.Hymenanthus)植物27种、3亚种、2变种。本文以相似系数公式分析了贵州常绿杜鹃亚属植物与邻近地区的地理亲缘关系;应用等级聚合分类中可变技术研究了它们的区系地理成分及其主要分布区,结合古地理变迁、自然地理特点、区系组成以及某些重要替代树种的分布,讨论了“中国—喜马拉雅森林植物亚区”与“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在贵州境内的分界线。  相似文献   
48.
根据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科学特点,提出了必须从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适时调整有关教学内容;积极开展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加实践内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综合自然地理学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等多方面入手,才能较好地提合综合自然地理学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9.
知识经济地理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地理学是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地理学的一门新兴分支学科.分析了知识经济地理学的产生背景及其在地理科学体系中的地位,阐述了知识经济地理学的主要研究范畴;提出知识经济地理学是应用知识经济学和经济地理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研究知识产业的资源配置、空间布局及创新环境的一门学科。  相似文献   
50.
对"MI理论"运用于地理教学进行了探讨,指出"MI理论"认为学生具有多种智能,且个体的智能结构是有差别的,教师在教学中应认识和尊重这种差异,因材施教,挖掘和培养学生的智能强项.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