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3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25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张军 《潍坊学院学报》2011,11(1):72-76,79
1959年国庆之际,国内期刊杂志刊载了大量对新中国十年文学进行检阅的庆祝文章。这些文章对新中国十年文学进行的历史书写比最早出版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早,但目前学界还缺乏系统的研究。这些文章大致有两种不尽相同的文学观、文学标准,因此它们在文类划分、叙述模式、成就评价等方面存在一些微妙的差异,代表着不同的话语权力。  相似文献   
62.
从社会认知的角度分析美国最高法院意见书和美国法律评论文章中的模糊限制语。两个语类之间的差异可与语类本身的某些特征尤其是语境和交际目的相联系,因而,就法律语类而言,模糊限制语是因语类而异的。  相似文献   
63.
改琦的仕女画在内容、意境和风尚方面均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独到的艺术追求,寄托着画家对封建社会中年轻女性空虚凄寂生活的同情和感叹.创造了封建末世近似病态意象美的典型仕女形象,成为一家之法,对后世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64.
可以说,在日本文学史上,军记物语是代表了中世文学的一种崭新文学体裁。本文旨在阐述说明军记物语产生原因及形成、演变过程中,展示日本历史上一段金戈铁马的历史场面。  相似文献   
65.
传统中国画的基本表现手段——线条蕴含着深刻的人文精神、美学观念、中国哲学思考,本文试从气论、阴阳、表现物象本质、抒情等方面为独立的篇章展开讨论,剖析中国画线条所蕴含的哲理意味,最终得出线条是体现传统中国画美学精神的重要构成语素的结论。这个结论对中国画的创新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66.
法律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中最具特色的一种,其使用高度专业化,准确性、庄重性、程式化和逻辑性强的语体特征非常鲜明。掌握法律英语语体的诸多特征,不仅能丰富英语学习者的英语知识,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语言现象,选择恰当的语体,而且对于提高语言交际能力,提高语言运用的有效性和得体性,更好地利用英语这门语言工具进行研究和交流也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67.
类型研究在文学、电影等领域有广泛的影响,但在电视领域它兴起较晚。类型研究是建立在文化产品生产者和接受者共有的文化习俗的基础上,尝试着在广泛的文本和意义之间建构起某种秩序的文化实践,它将独立的文本划分到不同的类别之中,而每一个特定的类别,都有其独特的程式、特点和形式。类型理论以程式和创新为核心概念,并且可以分为审美、仪式、意识形态三个层面。  相似文献   
68.
颜碧洪 《长春大学学报》2014,(11):1556-1559
美国华裔作家汤亭亭的作品《女勇士》,自出版之日起就一直饱受争议。对于该作品是小说还是自传,对中国文化的误读是有意为之还是无意之过,评论界一直莫衷一是。从《女勇士》的文体定性以及作品中对中国文化的误读误译角度,对汤亭亭虚实相间的写作风格进行分析,表明了汤亭亭借助作品文体的模糊性和中国文化的解构建构来揭示少数族裔和中国女性寻求自我、寻求发展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69.
散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新诗体,元人以“唱曲”作为曲论的逻辑思维起点,对散曲的体裁,散曲的音律、内容和风格、散曲的传播等方面进行理性思考,用宽泛的理念把握体裁,以通俗可歌衡量作品,通过演唱进行传播。  相似文献   
70.
徐悲鸿艺术特点与分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悲鸿的一生和艺术,总是和中西文化密切相关。从徐悲鸿的创作分期,不难看出,其在中西文化认知程度上和艺术特点上,存在着差异。早期,国画启蒙,临西洋画片,其作品特点是受西画的间接影响,并无纯正西洋味;留学时,国画作品非常少,已具有西画写实技巧;归国后,是徐悲鸿最重要的时期,他力倡用西方写实主义方法改造中国画,正是这种实践,造就了20世纪中国画坛的主流画派;新中国时期,他的艺术又与时代紧密相联,其写实主张与从苏联引进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并为一体,从而确立了徐悲鸿在中国美术史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