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20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1.
远古神话起源的基本因素有哪些,本文试图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阐述,即天地的形成和人类的起源这些人类迄今尚未解决的超级大问题是远古神话,包括西部神话在内的中外神话产生的源泉之一。在此基础上,文章还对我国西部众多民族在创世神话中相同相似的神话意向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92.
福建明溪是我国和火山岩有关的锆石巨晶的典型产地.通过对该地的锆石巨晶晶体形态及其包裹体的研究发现,福建明溪锆石巨晶四方柱明显较双锥发育,表面有熔蚀结构,内部结构均匀;锆石巨晶中发现的斜锆石包裹体和其它产地斜锆石相比具有贫大离子半径元素U,Th,Y,Zr/Hf高的特点.巨晶中的锆石包裹体的拉曼光谱有两种不同类型,其中一类锆石包裹体的拉曼谱和变质及热处理锆石相似,说明锆石巨晶形成时曾经历过变质作用过程.锆石巨晶及其包裹体特征暗示锆石巨晶不是玄武岩结晶产物,和伴生的刚玉巨晶相比其来源可能更深,是壳一幔物质相互作用产物.  相似文献   
93.
塔北轮南地区油气成因与成藏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塔里木轮南地区不同层位、不同部位原油烃类化学组成的剖析 ,认为该区原油至少可分为两种不同的成因类型 ,可能存在多成藏期次 .三叠系、侏罗系原油化学组成与分布均一 ,其与轮南中西部断垒、桑塔木断垒西部奥陶系原油性质极为接近 ,以低分子量正构烷烃占优势 ,重排补身烷与重排甾烷、三环萜烷及Ts不甚发育 ,C2 3 三环萜烷为主峰 ,相对低值C2 7/C2 9甾烷等为特征 (第I类 ) ,奥陶系原油还具有中性氮化合物含量高的特征 ;以两断垒带东部石炭系、奥陶系为代表的原油以高值饱芳比、正构烷烃主峰碳后移、高含量C15 重排倍半萜与重排甾烷、低含量中性氮化合物、C2 0 三环萜烷为主峰、相对高值C2 7/C2 9甾烷、甾烷 /藿烷、Ts/ (Ts+Tm)、三环萜 /五环萜值等为特征 (第Ⅱ类 ) .轮南地区原油类型不同由主系油源不同所致 .烃类与非烃类运移指标反映奥陶系、石炭系原油具有自西而东的运移趋势 ;三叠系原油具有不太明显的由北而南的运移趋势 .烃类指标反映三叠系、侏罗系与同类型奥陶系原油间的运移分馏效应不太明显 ,其可能来自相同的烃源岩但成烃与成藏期不同  相似文献   
94.
分析了中国大型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规模优势以及不利因素,并提出企业理性并购的策略。  相似文献   
95.
对临二断块馆三段储层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平面上该河道砂体厚度横向变化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孔隙度与渗透率的分布相对均质,其分布受沉积微相控制;垂向上,孔隙度高且变化较小,变异系数也较小,渗透率略呈正韵律,渗透率单层突进系数、变异系数、渗透率级差相对较小。心滩坝与河道充填储层非均质性属中等,是油田开发最有利的油层;河道边缘储层非均质性较强,是油田开发中较差的油层。河流相相变快是造成平面非均质性的重要因素;不同沉积方式决定了不同微相的层内非均质性;不同时期发育的河道砂体在较短距离内相互叠置,是造成层间非均质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6.
陈国芳  谢飞跃 《太原科技》2007,165(10):77-78
介绍了太原西山石膏矿床的地质特征,分析了太原西山一带石膏矿床的成矿作用及沉积环境,就太原西山石膏矿床的成因进行了探讨,进一步阐述了该矿床的沉积类型。  相似文献   
97.
西藏马攸木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攸木金矿床是西藏最近发现的首例大型独立岩金矿床.该文着重介绍了马攸木岩金矿床的矿体形态、矿石结构构造和矿石物质组分、金矿物的一般特征,并将马攸木金矿床的形成分为热液期、风化期和沉积期,其中与岩金矿形成有关的热液期至少可分为三个矿化阶段.论述了岩金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特征、S和Pb同位素特征及Ar同位素年龄.初步认为该矿床属与地热活动有关的浅成中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98.
Based on research advances of the tectonic regime in Jiaodong ore cluster area and the related tectonic regime transformation in Mesozoic era in the eastern region of North China, in this paper, we first summarize some key problems required to be studied further on. Then we suggest an approach to dealing with these problems. It is known that the gold deposits in Jiaodong ore cluster area, which are of different mineralization styles, spatial distributions and geological settings, might be as a result from one or more geologic events in Mesozoic. Till now, this kind of research on the temporal evolution and spatial migration sequence, especially on the geodynamic mechanism of the above events, is far from sufficient. Moreover, quantitatively describing the action mode and the temporal?spatial framework of tectonic dynamic regimes and formulating the relative contribution of every tectonic dynamic regime for the metallogensis are still challenges to the geologists studying on the formation of Jiaodong ore cluster area. According to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regional tectonic analysis, the structural dynamics, the observation and the exploration of the mineralization network, we propose a geological?physical?chemical model with some constraints originated from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We then use this model to simulate the coupled processes of the structural deformation, thermal transport, fluid flow and the chemical reaction. The obtained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model is efficient in further analyzing the temporal?spatial evolutional trail of the tectonic regime in Jiaodong ore cluster area and in further understanding the nature of the mass metallogensis.  相似文献   
99.
西秦岭铧厂沟地区金矿床成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铧厂沟金矿床是近年来在西秦岭地区金矿的新突破,位于秦岭山脉西部之南麓,地势形态受侵蚀、剥蚀作用形成的低—中山地貌类型,地形切割中等,地势西高东低,金矿床产于中下泥盆统三河口群地层,通过对矿体形态、规模、厚度、品位、石英脉发育程度的研究,认为该矿床受构造作用的强度制约,就矿体的赋存特征来看,矿体既受层控,又严格受构造(蚀变)带控制,赋矿岩石为碎裂蚀变碳酸盐岩,黄铁矿化、硅化蚀变较强,并与金矿(化)体关系最为密切,矿石中金品位高、低与蚀变强度密切相关。根据赋存特征将金矿化蚀变带分两大类:一是构造蚀变岩型、二是蚀变细碧岩型。该矿床根据研究区内所施工的槽、坑、钻探控矿情况看,不论是在地表或深部,对所控矿体都未圈边,据此预测本矿区深部及外围(矿体向东、向西)仍还有较大的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100.
矽卡岩型铁矿床在我国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河北省邯(郸)—邢(台)地区、鄂东、晋南、豫西、鲁中、苏北、闽南、粤北以及川西南、滇西等地,是我国富铁矿石的主要来源,矿床规模以中小型为主,个别为大型,是我国主要铁矿床类型之一.通过对上梁湾铁矿床矿体的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及赋存规律等的研究,为豫西此类矿床的找矿和探矿提供资料,同时还能为矿山深部找矿勘查和工程布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