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02篇
  免费   176篇
  国内免费   390篇
系统科学   111篇
丛书文集   106篇
教育与普及   56篇
理论与方法论   16篇
现状及发展   288篇
研究方法   1篇
综合类   4482篇
自然研究   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89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119篇
  2014年   168篇
  2013年   128篇
  2012年   204篇
  2011年   210篇
  2010年   188篇
  2009年   246篇
  2008年   246篇
  2007年   339篇
  2006年   343篇
  2005年   301篇
  2004年   305篇
  2003年   297篇
  2002年   291篇
  2001年   212篇
  2000年   180篇
  1999年   149篇
  1998年   119篇
  1997年   83篇
  1996年   90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51.
使用染色体步移(Genome walking)法,从籼稻(Oryza sativa subsp.indica)桂朝2号基因组中克隆到长度为471bp的水稻精细胞优势表达基因RSSG8的启动子片段R8PN,并进行了全序列测定和分析.该段序列中含有3个CAAT-box,6个Gobox和多种植物顺式作用元件,但没有发现典型的TATA-box,推测为一种特殊的启动子结构,为了鉴定RSSG8基因的基本启动子元件,将二条长度不同的5’端侧翼区缺失体(分别长471bp,260bp)定向插入载体pBI121中,取代原有的CaMV 35S启动子,构了驱动报告基因GUS的植物表达载体pRGUS1,pRGUS2,通过农杆菌介导的瞬时表达法转化烟草叶片和花粉,快速鉴定启动子片段中起关键作用的区域,结果显示两个缺失片段都能启动GUS的表达,可以初步判定这两个片段具有启动子功能。  相似文献   
152.
本论文采用分子检测(PCR扩增、PCR-Southern杂交)与表型检测(接真菌实验、酶活力测定)相结合的手段,对花粉管通道法及载体法导入几丁质酶基因烟草后代的遗传表现进行研究。结果证明通过不同方法导入受体细胞基因组中的外源基因均能遗传给后代,并能在转化受体当代及后代中高效表达。但采用花粉管通道法导入的外源基因虽然能够遗传给后代,但分离比复杂,遗传规律性较差。而载体法导入的外源基因T1代x^2检测符合3:1的遗传分离比,遗传稳定性要好于DNA直接导入。因此,建立良好的遗传转化系统是外源基因稳定遗传和表达的前提。  相似文献   
153.
小拟南芥几丁质酶基因cDNA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合成1对特异引物,应用RT-PCR技术从小拟南芥总RNA中经反转录克隆出几丁质酶基因,该cDNA基因全长985bp,含有1个963bp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321个氨基酸,推测分子量为35.53kD,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该基因与拟南芥几丁质酶基因有93%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154.
利用枯草杆菌整合表达嗜铬粒蛋白抗真菌片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实现CGA1-76片段基因在枯草杆菌中的稳定表达,将CGA1-76片段基因的表达元件重组到枯草杆菌转座子质粒pHV1249微转座子mini-Tn10内,利用mini-Tn10将CGA1-76片段基因的表达元件整合到枯草杆菌DB1342染色体上,用氯霉素和红霉素筛选枯草杆菌转座工程菌DB1342(TnSVTQ).DB1342(TnSVTQ)在无选择压力条件下经10 d连续传代培养,转座子内氯霉素抗性丢失率为0%,说明转座子稳定整合在DB1342染色体上.SDS-PAGE和免疫印迹分析结果表明,在蔗糖诱导下,CGA1-76片段基因在DB1342(TnSVTQ)中获得表达,产物被分泌到细胞外.孔穴琼脂扩散法测定表达上清的抑制真菌活性,结果表明重组CGA1-76能抑制烟曲霉菌和黄曲霉菌的生长,抑菌圈直径分别为9 mm和8 mm.  相似文献   
155.
随着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人类将克隆到越来越多的、生物学意义明确的有用基因应用于基因工程对生物体的遗传改良中.但生物体的绝大多数性状和生理功能都是依靠多基因的协调表达而实现的.因此,多基因转化策略必将成为今后基因工程在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研究中的主流方向.结合中山大学生物工程研究中心∥基因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0多年来研究工作的实践体会,对发展多基因转化策略的意义和由来、多基因转化可用的基因资源和技术思路,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56.
研究了意大利蜜蜂(A.m.ligustica)4个王浆、蜂蜜生产性能不同品系-美意(Em)、澳意(Eo)、苏意(Es)和平湖浆蜂(Ep)的MDHⅡ同工酶基因型频率、基因频率及杂合纯合度.试验发现,MDHⅡ的a、b、c三个等位基因在4个品系中出现的频率不同.c在Em、Eo、Es和Ep中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507、0.483、0.680和0.820,为优势等位基因.该结果表明在产浆性能高的品系中c基因频率较高,意味着可将c基因频率作为意蜂王浆产量性能的一个遗传标记.等位基因a在Em、Eo、Es和Ep中频率分别为0.323、0.263、0.193和0.087;在Em中出现的频率最高.而等位基因b在Eo中频率(0.253)高于其他3个品系(Em,0.170;Es,0.127;Ep,0.093).Ep的纯合度最高,达0.753,高于Em(0.533)、Eo(0.633)和Es(0.540).经独立性检验,4个意蜂品系MDHⅡ同工酶的基因型频率、基因频率、纯合度均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  相似文献   
157.
漆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白腐菌所分泌的木质素降解酶主要有3种:木质素过氧化物酶、锰依赖过氧化物酶和漆酶.漆酶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一种含铜的多酚氧化酶,在白腐菌中普遍存在,也存在于少数低等真菌和植物中.漆酶多为酸性蛋白,含4个铜离子,形成3个活性区域;表面一些氨基酸被不同程度地糖基化.漆酶可催化的底物迭250种,铜离子结合区域在其催化氧化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运用PCR技术cDNA文库技术,越来越多的漆酶基因被克隆,目前已克隆到的漆酶基因有大约20个.许多来源地基因都是以家族地形式存在于染色体上的.已研究的漆酶基因中都含有10个左右的内含子,这些内含子在活性域位置上有比较高的保守性.一些特珠序列存在与否决定了该酶的表达形式-诱导型或组合型.目前已有部分漆酶基因的异源表达获得成功.本文还介绍了漆酶在环境保护、造纸工业、食品工业等方面的应用.对近年来漆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8.
A recombinant plasmid pET-racd was first constructed by cloning osRACD,the development-regulating gene that controls photoperiod fertility transformation in the photoperiod sensitive genic male sterile rice Nongken 58S,into a prokaryote expression vector pET28a(+).It was then transformed into E.Coli BL-21.Cutting with thrombin of the fusion protein extracted from transformants and PAGE separation yielded pure osRACD protein,which was further concentrated using ultrafiltration and renatured using glutathione oxidation/reduction refolding system for later functional study.As demonstrated by in vitro functional assay,the osRACD protein expressed in E.Coli B-21 shows remarkable activity in binding GTP specifically and hydrolyzing it.  相似文献   
159.
RNA interference-mediated inhibition of Hepatitis B Virus replica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ersistent and recurrent infection of hepatitis B virus (HBV) represent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and severe viral infections of humans, and has caused a formidable health problem in the affected countries. Currently used antiviral drugs have a very limited success on controlling HBV replication and infection. RNA interference (RNAi), a process by which double-stranded RNA (dsRNA) directs sequence-specific degradation of target mRNA in mammalian and plant cells, has recently been used to knockdown gene expression in various species. In this study, we sought to determine whether RNAi-mediated silencing of HBV viral gene expression could lead to the effective inhibition of HBV replication. We first developed RNAi vectors that expressed small interfering RNA (siRNA) and targeted the HBV core or surface gene sequence. Our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se specific siRNAs efficiently reduced the levels of corresponding viral RNAs and proteins, and thus suppressed viral replication. Treatment with siRNA gave the greatest reduction in the levels of HBsAg (92%) and in HBeAg (85%) respectively in the cultured cell medium. Our findings further demonstrated that the RNAi-mediated antiviral effect was sequence-specific and dose-dependent. Therefore, our findings strongly suggest that RNAi-mediated silencing of HBV viral genes could effectively inhibit the replication of HBV, hence RNAi-based strategy should be further explored as a more efficacious antiviral therapy of HBV infection.  相似文献   
160.
在工序控制中常因异常而出现不良品,通过对样本观测值的分析,可尽快地发现工序异常,寻求原因,并使工序迅速恢复正常状态.这种控制方法是维持工序稳定,使工序能力处于较为理想状态,使产品质量特性不偏离中心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