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3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41篇
系统科学   29篇
丛书文集   13篇
教育与普及   6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7篇
综合类   132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为解决应用准维模型计算汽油机主副燃烧室分层充气燃烧过程的适用性,根据主副燃烧室中气体流动过程的质量和能量交换关系,并考虑到主副燃烧室相对容积比和喉口截面积等几何结构尺寸的影响因素,提出了湍流强度模拟的新方法.计算结果表明,该湍流强度模拟方法不仅适用于主副燃烧室,而且有利于提高热力模型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102.
首次利用极限偏心圆管形成的弦月形通道在液氮池中进行了两相流沸腾传热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热流密度达到9kW/m^2时,弦月形通道内的传热温差仅为1.1K,传热性能达到了目前一致公认的沸腾传热系数最高的烧结多孔表面管的同等水平,而其制造工艺、生产成本和运行操作等方面却大大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03.
在空气-水两相流试验台上,对水平放置集箱的U型和Z型并联管系统中的两相流流量分配特性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研究,着重对水平并联管中两相流流量分配规律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和推导,得到了计算各支管流量的计算式,并用实验进行验证,其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符合较好,研究结果对两相流并联管束的工程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4.
通过对垂直管道中气/液两相流截面相含率测量影响因素的分析,以电阻层析成像系统为检测工具,提出了提取原始测量数据边界特征值的方法和描述气/液两相流截面相含率的特征函数,得到了气/液两相流的截面含气率,仿真计算与实验测试结果表明,在研究导电的液相为连续相的气/液两相流情况下的分相含率时,上述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测量手段.  相似文献   
105.
基于气液相变基础理论,以沸腾过程为切入点,试图探讨微尺度条件下气液相变的一些本质性问题。按照相变过程的时间序列,分析活化分子聚集体的性质、微小尺度对活化分子聚集体的影响、槽道尺寸对气泡生长过程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微尺度与常规尺度条件下相变过程的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106.
有无植物条件下明渠水流紊动特性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可变坡水槽中,模拟了带枝杈植物对明渠水流的干扰作用,借助超声多普勒流速仪(ADV)测量了不同水深下垂线不同测点的瞬时流速,计算了各测点的三维时均流速、脉动强度及雷诺应力等紊动参数,通过与无植物干扰的明渠均匀流紊动特性进行对比,分析植物对水流紊动参数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有植物明渠水流中,时均流速呈三区分布特征;脉动强度及雷诺应力均在植物顶部附近出现最大值;脉动强度明显增大,在3个方向上趋于接近;可以用植物顶部以上的雷诺应力分布推求摩阻流速。  相似文献   
107.
气固两相流风洞内颗粒运动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张利珍  李运泽  王浚 《系统仿真学报》2007,19(14):3200-3202
对气固两相流风洞试验段的两相三维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对于两相流采用欧拉双流体模型,计算时选取标准k-ε两方程模型。模拟结果表明:试件迎风面和背风面颗粒浓度较大,但背风面粒子分布梯度随流速变化更明显;背风面区域由于重力作用,粒径越大的颗粒沉积越显著;试件迎风面颗粒沉积总量受粒径和流速的影响较大,但背风面沉积量受到的影响不明显。研究结果有助于分析两相流风洞中的流动特征,并能根据颗粒分布情况合理采取回收措施,为进行砂尘环境试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8.
Without using any turbulent model, direct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a three-dimensional gas-solid two-phase turbulent jet was performed by finite volume method. The effects on dispersion of particles with different Stokes numbers by the transitional behavior of turbulent structures were investigated. To produce high-resolution results and reduce the computation and storage, the fractional-step projection algorithm was used to solve the governing equations of gas phase fluid. The low-storage, three-order Runge-Kutta scheme was used for time integration. The governing equations of particles were solved in the Lagrangian framework. These numerical schemes were validated by the good agreement be-tween the statistical results of flow field and the related experimental data. In the study of particle dis-persion, it was found that the effects on particle dispersion by the spanwise vortex structures were prominent. The new behaviors of particle dispersion were also observed during the evolution of the flow field, i.e. the transitional phenomenon of particle dispersion occurs for the particles with small and intermediate Stokes numbers.  相似文献   
109.
为了对透镜状砂岩油藏的成藏机理进行深入研究,利用可压缩多孔介质油水两相渗流的基本原理,对东营凹陷牛35-B砂岩油藏的成藏过程进行了二维数值模拟。模拟考虑了砂体区地层沉积(剥蚀)、地层厚度变化、岩石孔渗条件变化、流体物性变化、毛管压力、相对渗透率、油气生成等一系列过程和参数。模拟再现了石油在砂体中聚集的过程,模拟得到的最终含油饱和度及其分布与现实情况基本吻合。模拟和分析结果表明,围岩和砂体的毛管压力差异是驱动石油在类似牛35-B这样的透镜状砂岩油藏中聚集的根本动力,而这一驱动力是由于围岩和砂体物性上的差异以及石油生成两种因素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10.
对水平微圆管内非共沸混合工质R32/R134a的流动沸腾压降进行了试验,同时可视化观察了微圆管出口处的气泡行为.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主要工况参数对微圆管内流动沸腾压降的影响,比较了微圆管、细圆管和常规管道内的两相流动压降特性.结果表明:微圆管内流动沸腾压降随质量干度和质量通量密度的增加而平稳增加.当热通量较低时,微圆管内压降增加幅度较小,但当热通量达到一定值时,微圆管内压降则以较大幅度升高.相同试验工况下微圆管内流动沸腾压降远大于常规管道.综合考虑流动压降和换热效果时,存在最佳通道结构使其换热经济性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